文·图 ◎ 王肖刚
王肖刚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技术部,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生态及生态修复方向研究。
半个世纪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版了她最著名的书籍《寂静的春天》,从此,她的声音再没消失过,她惊醒的不但是美国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今天,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重读《寂静的春天》,让人更加期待鸟语花香、彩蝶飞舞的“热闹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于1962年出版,该书是蕾切尔·卡逊在癌症病痛折磨下花费近6年时间完成的作品,利用科学实例论证,综合分析了各种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的危害。通过分析化学药剂对处于污染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传递给人的过程,明确说明了化学药剂“不应该叫杀虫剂,而应该称为杀生剂”。作者用一种富有科学精神和哲学理念的话语述说着人类已经犯下并正在继续犯着的错误:因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昆虫肢解、土壤板结、花草带毒、水质败坏、殃及鱼虾、鸟禽瘫痪、走兽灭绝,直至人类患上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如果持续下去,可以预见的是一个没有鲜花、没有蜂飞蝶舞、没有虫叫鸟鸣的春天,一个可怕的寂静的春天。
1.白鹡鸰
2.红尾鸲
3.翠蓝眼蛱蝶
4.喜鹊
《说文解字》对土的解释是:“土者吐也,吐生万物之意也”。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基,没有土壤,植物无法生长,植物无法生长,动物(包括人类)无法存在。但在园林营建中土壤却最受“冷落”。实际上,在黑暗的土壤中隐藏着一个王国,有着数亿的臣民——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土壤动物。正是它们的相互协作,共同分解动植物残体形成有机质,通过植物的再吸收利用完成化学元素在生命体内的大循环。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植物并非单独的生长,而是与真菌、蜜蜂、蝴蝶、鸟类等互利共生的。如土壤中的固氮菌,在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条件下,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氮肥供植物享用。蜜蜂为植物受粉,鸟类为植物传播种子。它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种关系生存的友谊存在于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等各种关系中。据相关专家初步估算,每一种鸟类的消失或灭绝将造成35种植物、90种昆虫、2~3种鱼类、0.5种哺乳动物的随之灭绝。“一石激起千重浪”,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环环相扣、生死相依。
生态园林是我们人类所梦想的生活环境,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伊甸园”“桃花源”。有了人类的创造,就有了人的喜好和审美。而最初的审美者是有钱有权的休闲一族,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植物、动物,他们给所有的生物加上了自己认为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等各种标签,完全把其他生命的命运掌握在了人的手里。就在当下,园林景观的主人足够强势,足够霸道,只喜欢奇花异草,对植物进行随心所欲的移植、修剪、杀害。在这样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之下,园林景观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自然在默默地注视着人类的瞎折腾,也在用它特有的形式——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来提醒人类善待自然、尊重生命。在上帝(自然母亲)眼中,众生平等,在人的眼里只有自己。
因此,生态园林不应该只有人类的意志力、审美力,更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力。让土壤恢复自然状态下的自维持、自修复、自循环,让植物枯枝落叶归根,让乡土植物和当地的鸟类、昆虫和谐共生。
因此,笔者认为生态园林营建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强土壤学、昆虫学、鸟类学、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学等多学科专家之间的紧密联合和共同协作,从了解某一区域的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审视园林的营建,最终形成适合某一区域的从非生物因子到生物因子,从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动物的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案。
一方面,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物覆盖、保护园林植物凋落物的自然分解等措施为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创造良好生存条件,近而促进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通过人工种植具有改土作用的绿肥植物做地被,增施微生物菌肥及引入蚯蚓等土壤动物。
植物是园林营建的主题,选择乡土植物中的鸟嗜植物、鸟类喜栖植物、蜜源植物、芳香植物构建自然植物群落,通过植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及季节纬度上的丰富性营建良好的植物多样性,通过提供食物、栖息环境等条件吸引鸟类和昆虫。还可以采用设置人工鸟箱、人工补饲点、自然水景观等措施吸引鸟类栖息。
在生态园林营建的过程中,创造适合各种生物特别是鸟类、蝴蝶、蜜蜂、蜻蜓等动物的环境,与满足人的审美与休闲并不矛盾。相反,鸟类和许多昆虫本身就具有审美特征,按照审美理论,动物相较于植物来说,与人的审美“心理距离”更近。因此,无论从生态功能还是审美评价来说,通过生态园林的营建,尽可能的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和避免人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读《寂静的春天》,有感于作者的愿望,有感于当下的环境,仅以改用的歌曲《等待》中的一句歌词作为结语:无论哪里都有你的梦,共同创造一个热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