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园林的建构——以上海东安公园为例

2014-02-15 09:13朱松伟
园林 2014年5期
关键词:东安亲民园林

文·图 ◎ 朱松伟

朱松伟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1.亲水广场北面景观

2.安公园平面图

从秦汉时期的皇苑到明清时期的私园,中国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有着自身的个性。传统园林有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即统治阶级或文化群体。建国后,这些园林走向大众,走向普通百姓,一方面为中国园林文化普及与传承奠定了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园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开放的大环境使西方设计文化思潮对我国园林景观行业的影响日趋显著。这点,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大城市更为明显。上海市借助国外设计的优势资源陆续建设了一批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城市公园景观,例如城市山林——静安公园、场所记忆——徐家汇公园、拼贴杂糅——长寿公园等。多元文化影响下,除了继承传统,园林文化该如何走向现代、走向民众被人们广泛关注。

上海的城市绿地景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在不断地完善中心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另一方面,服务于现代城市生活的社区公园也陆续被建构起来。它们多是功能完备,融合了古今文化因素,具有亲民随和的特点,是城市居住区不可替代的生活空间,被称为亲民园林,东安公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东安公园占地近两万平方米,原为清代张姓私园,建国后改为东安苗圃,1980年改建为公园,1984年全园开放。公园历经30年的发展,虽面积不大,但花木繁茂,秀水美石、四季皆景,深受市民喜爱。对东安公园的案例分析,能够探究出一条中国园林文化建构的新途径。

东安公园案例分析

功能属性和文化审美是评价园林景观的两个重要因素。亲民景观的功能性主要是满足大众的需求;而亲民文化的建构既包含了继承传统,也包含了彰显时代的特性,它为我们展现出一种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途径。分析其功能属性、文化内涵和审美体验,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亲民园林景观的建构特点。

功能建构

统筹定位东安公园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其作为城市休闲公园功能的多样性,统筹规划了公园的各项功能。从区位来看,公园地处繁华的市区,比邻城市主干道,热岛效应和尾气污染严重。利用其自身的苗圃优势——植物种类丰富,因地制宜,建造绿植为主的自然式生态园林对调节局部微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植物景观是东安公园之魂。

来此公园的游客多为普通的市民,为迎合各年龄段不同群体的需求,公园在景观空间设计时,通过植物景观的多重组合,结合地形做好空间分割,进行多功能空间的综合开发。

动静相宜从整体来看,可将公园分为动、静两区域。公园北部以“静”为主,由江南庭院、翠竹楼、翠竹湖、亲水广场、迎春园组成,为市民提供游园时的休憩服务,空间上具有“透”的特点,注重功能空间之间的视觉联系与相互影响;南部则以“动”为主,由居民健身区、雕塑广场、儿童乐园、篮球场组成,为市民提供活动娱乐场所,各功能空间相对独立,围合感强。所有的功能空间都散落在公园腹地亲水广场周围,通过公园曲幽的园路联系起来,具有流动性的空间特点。

主题明确由于公园北邻城市主干道中山南二路,车水马龙,周围商业区、居住区混合并立,因此公园以邻家庭院为主题,拉近了与市民生活的距离。例如,北门的江南庭院序列空间不仅使游人有一个缓冲、放松的心理过程,也起到了“欲扬先抑”的空间效果。此外,公园有景亭五处——红杏亭、芳竹亭、合欢亭、迎春亭、千里亭,在满足休憩功能的基础上,增强了作为主题庭院视觉中心的主体作用,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

组织灵活公园在局部设计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景观要素,重组整合原有景观条件,目的是也强化空间功能的亲民性。园椅散布在公园的各处,或结合景观植物营造私密空间,或结合构筑物成为景观看台;地面铺装也迎合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例如采用卵石拼贴借以养生脚底,或方形青石方便地书修心。而亲水平台和水中汀步的设计即满足了临水观鱼、戏鱼的互动需求,又是通向公园中心广场的景观水路。此外,“隐藏”在绿植中的配电设施方便了市民的用电需求,完善了公园休闲娱乐的细节功能。

在有限的空间中,公园从整体到局部科学评估了区域的环境特点和游园主体的需求,对景观要素和使用功能进行整合考虑,既保护了生态发展,又解决了文化群体复杂与多样性的难题,体现了公园休闲亲民的功能属性。

文化建构

继承传统,引起共鸣计成在《园冶·相地》中道:“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可见“寻幽”是古典园林营造的原则之一,由公园大门便可见一斑。东安公园的主入口(北门)并不张扬,一开间的大门结合了透景的围墙,体现出“门掩无哗,竹木遥飞”的幽远理念。公园庭院式的分隔处理手法,不仅增强了空间的之间的联系,丰富了游线的多选择性,有限区域内拉长了游园动线,也营造出幽静的空间感受,体现了景观空间的“奥”。

3.公园北门

可以说竹是公园的文化主题,园内遍植紫竹、刚竹、凤尾竹、慈孝竹等15种竹。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着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寓意,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有“竹林七贤”的畅快,也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而公园腹地的翠竹湖象征着生命的发源,既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品质,也营造了“镜花水月”的美景。就连公园围墙设计也结合了竹子的形式,这些细节都唤起了游人对传统文化的共鸣。

兼容并蓄,“和合”发展东安公园内随处可见海派文化的烙印,海派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特点。公园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了现代的造园理念和手法。例如公园功能的明确定位,现代的植物塑景手法,构成式的地面铺装,尺度的设计理念等等。这些特征明确的现代理念都巧妙地糅合在了公园的设计之中。

“和合”是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他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此并不觉得生硬与突兀。公园北门的庭院空间,其文化符号是传统的,但空间穿插的组织手法确是现代的。公园中心的开阔草坪、高大挺拔的水杉和黑松、拼图的草花,这些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并未与整个传统氛围冲突,一切那么的自然、和谐。站在公园中心的亲水广场,不难体会这一文化“和”的巧妙。

市民舞台,以人为本“现代意义上的人性不仅要求前景得到充分的注意,而且也需要背景的退隐,背景越是一般,效果就越不突兀,它也就能精巧的叙说它的故事。”刘易斯·芒福德的这段话极具人文色彩,反应出了“人”与“景”的内在联系。公园的主体是游人,游人自身也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故事的发生者,景观的设置要成为故事发生的舞台,东安公园就像是一个舞台,一个平静流动的舞台。

公园十分注重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在重要的节点处,专门设立了盲人导向牌和信息告知等便民设施。公园里的一些古树幼苗,也被喜爱自然的市民认养了起来,由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科学教育和领导养护,这种做法不仅满足了人们爱好自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减少了公园的部分管理工作。此外,座椅、伞具、茶水和药品等便民细节之处,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审美建构

从喧嚷的马路进入公园,来到粉墙庭院,映入眼帘的满是精致的江南气息,漏窗、洞门、粉墙、绿植绘成的一幅图画,让人陶醉,仿佛即刻远离尘嚣,使人平静沉寂下来。

穿过翠竹湖,漫步于亲水广场,高大的黑松矗立在公园腹地草坪之上,平坦的草坪打开了公园的空间开放性。黑松不仅遮挡了周围林立高楼,还唤起了游人对松树那种俊美不屈、笑傲凌云品格的向往。这种传统文化中“比德”的审美体验,也是“景”与“意”直白表达。

沿着公园东边小路游走,不觉间会撞到一群谈天说地的市民,这里便是合欢亭。合欢亭半隐于树丛之间,区隔了其后的合欢园,就连亭匾也是挂于亭子内部,这有“露其精而藏起全”的造园哲理,亦有含蓄、内敛的性格之美。

如果说古典园林以“借”为胜,那么东安公园就是以“裹”为赢。徜徉于公园中,仿佛被樟树、榉树等大乔木包裹起来,在一片绿色中自游自憩,在上海这个国际闹市里,东安公园像是一块隐逸之地,颇具“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时在耳东西”的趣味,使人不禁想起了壶中生活的惬意之美。

思考

亲民园林的推广

中国园林发展有着磅礴的历史,从服务小众精英,到大众亲民园林,与文化发展建设有密切的联系。

以往的经验来看,精英文化对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就园林文化来讲,无论是秦汉兴起的皇家苑囿,还是唐宋发展的文人私园,或是成熟于明清的江南园林,都体现了精英阶层对当时文化发展的反应与创造,经过历时的积累与传播,形成了我国传统园林文化。可见,民族文化形成的传统模式是由精英创造到普遍认可的一个历时过程。

但从另一方面讲,大众文化是形成民族文化的源泉,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无从谈及民族文化。如果说,古典园林是宣传中国园林文化的窗口,那么亲民园林的推广就是推动中国园林发展,形成新园林文化的有益途径。从东安公园案例来看,亲民园林的设计并不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是却以其亲和的性格受到民众广泛的好评,这也为中国园林文化建构增添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从普众角度出发来审视园林文化的组织和建构。这种建构方法应当加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4.亲水广场南面景观

5.合欢亭

6.幽静的园路隔断了尘嚣

亲民园林的评价

我们反复的探究中外经典园林的奥秘,也是在寻求园林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内在关联。那么,我们评价亲民园林的价值就不仅要从景观学单方面去评判,还要从园林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方面着手,这就需要结合社会学、生态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亲民园林的使用者是民众,那么人自然就是评价主体。亲民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园林的日常使用率,即日均人流量除以半径区域人口总数的比值(半径区域人口总数以园林周边三公里内居住区人口总数为统计数据),所得比值大于0.2则说明亲民园林受到市民的好评,而比值小于0.05则说明园林的亲民性不高,有待进一步改进。

美国风景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可以成为培养和教育大众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工具,可见其社会价值之大。亲民园林社会价值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统计数据。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受访者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是否经常使用公园,公园设计是否增强人际交往,公园设施是否满足游园需求,受访者是否愿意带领朋友或孩子游园等体现社会价值的统计数据,反应亲民园林的社会价值,并指导进一步更新建设。

而亲民园林的生态价值则要通过生态学评价方法测评。通过实地监测,可以得出园林在改善区域微气候,缓解城市扬尘或热岛效应,稳定区域生态多样性等反应生态效能的指标数据。

结语

多元文化影响下,中国园林文化发展应该具有自身的特色,亲民园林的提出为我国园林文化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从东安公园的功能建构、文化建构和管理建构上能够看出亲民园林的诸多特点,将这些因素深度挖掘并加以总结,对推动中国园林发展和园林文化走向大众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东安亲民园林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霞浦东安村建成跨海大桥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廉价亲民黑鸟单车BB10 GPS码表评测
东安屯有我辽阔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