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巍 黄玉华
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眼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郭 巍 黄玉华
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眼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患者行眼底荧光造影,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即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A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B组)、无视网膜病变组(C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空腹和餐后2 h)等指标,选择三组中上述指标具有可比性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A组40例,B组37例,C组32例,对患者血糖实施连续72 h的监测。结果糖尿病视网膜与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平均波动幅度以及最大波动幅度呈正相关。校正平均血糖水平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标准差相关系数为0.298、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相关系数为0.397、与血糖最大波动幅度平均系数为0.285。结论血糖波动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关性,应尽早实施干预措施。
血糖波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糖长期持续偏高,会对视网膜血管内皮造成损害,导致眼底发生病变。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微血管瘤等都是视网膜病变的体现,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视网膜脱离。通常,患者病程超过10年即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若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此病可预防。平均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但相关文献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与血糖波动也存在紧密联系。为进一步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本文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发病阶段,其血糖波动范围,探讨血糖波动对DR发展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0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眼底荧光造影,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即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A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B组)、无视网膜病变组(C组)。其中A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3岁;B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3~71岁;C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0~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1]。排除标准:(1)心肺功能不全者;(2)感染性疾病;(3)糖尿病酮症等。
1.2 方法
入院后,记录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空腹和餐后2 h)等指标,计算患者体重指数。对患者血糖实施连续72 h的监测,监测期间4 次/d输入相关数据,并将影响和引起血糖波动指标完整记录下来。
A组及B组患者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波动最大幅度均高于C组(P<0.05);B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高于C组(P<0.05);A 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与C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糖长期持续偏高,会对视网膜血管内皮造成损害,导致眼底发生病变。随着国内外相关领域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深入研究,有不少专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生、发展不仅与患者血糖水平有关,而且与血糖波动联系密切,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成为近些年来医学领域关注新热点。有学者认为,血糖波动范围较大时,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概率越高。现阶段,临床上主要用于观测血糖值的各项指标,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表示全部血糖水平,对血糖波动情况反映也不够直观。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生、发展具有相关联系性,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血糖波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产生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为充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更要注重血糖波动,尽量将血糖波动降低到最小,并配合全面降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血糖曲线更加符合患者生理变化和需求。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5(10):101-102.
表1 不同程度眼底病变指标比较
R587.2
B
1674-9316(2014)19-001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