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 地绿 水净

2014-02-15 06:13雷慕郊武汉市新洲区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洲区生态

文|雷慕郊 武汉市新洲区科学技术协会

天蓝 地绿 水净

文|雷慕郊 武汉市新洲区科学技术协会

武汉市新洲区以科技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提到了总体布局的高度。为此,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提出的“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建设“美丽武汉”要求,在前几年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又从宏观战略角度,进行全民动员,全方位协作,抓污染源头、抓至关重要的大环节,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实行治、管、建相结合,保护大自然,加强生态文明,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城乡风光更秀丽。

提高全民对生态文明战略的认识

新洲区委区政府按照把新洲建成“武汉东北部生态新城”的目标,首先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新洲自然状况调查,并在群众中开展了广泛的思想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情况,造成了一部分土地荒废、水资源不足等环境问题。更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水体出现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污染,进而给城镇和农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

新洲面临长江,是长江中游干流二级区,境内有举水、倒水、沙河三大百里河流和12个湖泊,亩均水量3966立方米,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如何做到科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化地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污治污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新洲辖区湖泊水质达到三类的有10个、四类和五类的两个,水质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农村小作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禽畜粪便,以及城乡大量的生活污水都排放到河、湖、水库、塘堰,造成各种污水、废水和有害杂物不经过处理就进入水体,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破坏了生态体系和水功能。除了少数山区道观河水库、少潭河水库水质较好、符合功能区类别外,580多个村落中,大多数塘堰污染严重,主要含氮、磷和有机物因子,对人体伤害较大;另有15个村水质最差,导致患肝病、胃病的人多,人们管这几个从叫“水害村”。此外,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工业、建筑业、医院排出的废物也污染了环境,养殖业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情况也较严重。

通过我们组织的大调查,相关部门将活生生的典型事例整理成文字材料和照片画册,通过信息网络,送到街道、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和家庭,开展广泛宣传,并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报告会,讨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人与大自然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美化自然。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建立起了多元化环保和全民环保的理念,并分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明确提出工业企业要克服只追求经济效益,不问环保的倾向;农业不能只求高速发展,不保护生态,不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商业不能只求市场效益,不顾商品的安全性;矿产业和建筑业不能只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珍惜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家庭和个人都要改变传统观念,落后的生活方式,不能只是“各扫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与大自然和谐,从机关到学校,从社区到家庭,人人要做保护大自然的主人。

武汉市新洲区潘塘广场。

抓全局性问题,齐心协力整治

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组织相关管理单位,围绕共同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协调,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一起动手,分步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美丽。武汉市新洲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扩大水源,增加蓄水量。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水环境的问题。新洲地处长江北岸,沿江线长达43公里,江、河、湖泊贯通。但新洲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降水量全年不均。春夏之间易涝,伏天、秋天易旱。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新洲区水利工程的抗洪排涝能力较强,但蓄水能力远远不足,在一般旱年不能满足农田用水,少数山区甚至出现了饮水困难。近几年,新洲区争取了3亿多元的中央和省市的资金投入,加固了37.6公里的长江干堤和大型涵闸,使其达到可以抵御“54型”大洪水的能力,进行了“三河”堤防综合整治工作,完成了举水河、倒水河和沙河的“橡胶坝”修建任务,大大提高了蓄水能力,做到不再为灌溉发愁。同时,争取到两亿元国家投资,完成了道观河、少潭河、孔子河、毛家冲四个水库除险工程,提高了灌区水利系数。新洲区还计划兴建周铁河大水库和徐古长岗山水库,解决东部丘陵、山区抗旱水源问题;投资1亿元,改造涨渡湖、武湖4大排涝泵;计划投资1.2亿元,对155千瓦以上的骨干泵站进行相应改造,提高易灌区的排涝能力达30%以上,保障农业丰收;完成涨渡湖、七湖、陶家大湖“三湖连通”,并通长江,实现江、湖、河合流,西水东调,从根本上解决全区生产生活水源问题,促进水资源的生态平衡建设。

二是从源头上截断污染,并做到彻底治理。无论是河流还是湖泊,治理的关键都是抓住污染的源头。新洲区计划修建排污工程网络,将污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不进入河流。目前已投资1.5亿元建成两座B0T模式污水处理厂。邾城地区的污水原来是一部分从被絮圩闸间断排放,一部分直接排进举水河,现在修建了截污工程,堵住原来向河里排污的污水口,安装了3630米长的钢管,将污水引进了污水处理厂;阳逻老城区也安装了6.7公里长的钢管网,送污水进处理厂。正在修建的古龙产业园区和道观河文化风景旅游区两大污水处理厂,分流雨水和污水,做到清水入湖入河入库。新洲区还对工业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污排涝措施,并关闭了违法的废塑造粒小作坊,为322个村解决了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处理问题。同时展开了三大河流清污工程,沿河两岸不准滥采、滥挖、乱倒乱堆,维护生态文明,提高水的清净程度。此外,还对大小湖泊做了港道疏通,修复涵闸工程,使湖江相通、河湖相连,实现水体整体联动,循环畅通,提高水资源功效。

武汉市新洲区李集张店桃花文化节。

三是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湾湾户户能饮用清净水、自来水。几十年来,农村水利工程重点是解决抗旱、排涝问题,饮用水未引起高度重视。有的湾湾户户打井,自打自用;有的是修“吃水塘”,塘边环境较为清净,但水面小,仍比较容易受污染。从2005年起,区委、区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关心民生的大事来抓,全区统一规划,争取到国家投资3.5亿元,兴建3000吨以上规模的大水厂8座,联村水厂11座,单村供水工程38处,铺设供水管道2200公里,入户管道5200公里,现在自来水管网基本能复盖全区。

四是用新科技处理农业、畜禽业带来的废料和污染物,变废为宝,发展良性循环经济。新洲区全区畜禽养殖业发展很快,为了便于集中处理污染问题,逐步引导养殖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饲养,目前已经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1个,智能化、现代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3768家。为粪污分类科技治理设计了五种治理模式:一种是“沼气+土地消纳”和“沼气+环保设施”模式,将畜禽粪、尿水转化为沼液;二种是“垫料吸附生物发酵”模式,将养殖栏舍改造成垫料床,通过垫料吸附生物发酵,使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原料;三种是种养循环结合模式,在养殖区建林果、瓜基地,将粪便发酵处理后作基地有机肥(一般是万头猪配种1000亩果瓜基地),全区有632户养殖场采用这种模式;四种是污水处理模式,对具备干湿分离条件的养殖小区,实行干粪干检,尿水和冲洗区作深度处理,制成有机肥出售;五种是配料生产有机肥生产模式,主要是蛋鸡养殖小区建有机肥加工厂,将鸡粪与农作物秸杆、谷壳、锯末混合,通过堆积发酵,直接加工成有机肥,现有32个养殖场采用这种模式,既处理了污染,又实现了经济良性循环增值。实践证明,循环经济效益很好。现在全区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率达70%以上。共建有沼气工程20万立方米,生物垫料床零排入工程6万立方米,粪便处理、收集池、堆粪场等防范工程6万多立方米,达到有机肥标准的加工厂有52个,年产有机肥60万吨。

五是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二者融为一体,美化绿色自然大世界。新洲全区版土面积1500平方公里,丘陵山区过去只重视开垦,不重视绿色复盖,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平原湖区绿化也缺乏规划化,形成园区景观的不多。现在,新洲区把绿化作为一个大产业,要求美化山区、岗岭,美化城市街道,美化社区、校区,美化村庄、家园,美化产业园,美化江湖河流,以及美化水库塘堰。近年来,共争取22个国家等项目资金,共计14亿元,全部投入绿化产业。全区森林面积已达55.2万亩,森林积蓄量137万立方米,并形成了果林、速生林、油茶、花卉、绿茶白茶、药材等6大产业基地。大大改变了山河面貌,“一江三河”防护林带110公里,湖泊水库周围都栽有森林,主要公路包括国道、省市道路,地方要道两边都是林带,形成长达900公里的绿色长廊。山岗坡地还退耕还林6万亩,500多个村有庭院的农户都建成了绿色小花园、美丽的“农家乐”。经过联合国认证的涨渡湖湿地,也加强了人工保护,拥有6万亩大水面、4万亩鱼池和1万多亩森林,其中面积为2000亩的“鱼林鸭”结合立体生态林业——水池里栽树,水下养鱼,水上养鸭,树上的鸟儿成群飞来飞去——已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六是城乡结合,建立绿色文化景观旅游区。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荒山、岗岭和水域地带,结合地方历史文化优势,建立各种不同特色的绿色风景大园区,吸引城市游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城乡文化交流,美丽共享。仓埠方杨在与七个村相连的花果山栽了5000亩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形成10公里“国道桂花路”;山与山之间的小片区又分别栽有牡丹、杜鹃、郁金香和桃花,面积约为600亩,盛花期格外耀眼,人们称赞这里是“桂香天下风景区”、“花花世界处处香”;李集还利用水域面积,建立起水生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几年来种了6000亩荷花,形成水生植物园,提供大量的莲籽和藕产品,夏秋之间,遍地“红花绿叶水飘香”,更是光彩夺目,吸引了不少游客;李集张店还在荒废岗岭上种了6000亩桃花园,经过嫁接,每年除产一季桃子外,还产出李子、杏子等水果,一树三果,一年三季收,生产出的桃树油,还能生产化妆品和保健品。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这些资源,新洲区每年还在风景区举办各种“文化旅游节”活动,人们享受到了美丽的绿色文化生活。

七是以公路为纽带,推进城镇化、工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区交通局按照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城乡联网、四通八达、设施配套、建管结合、防水防塌、确保安全的要求,把公路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几年,全区在公路工程的布局上注意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村村通公路;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城城通公路;与产业园建设同步,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食品生产园区、生活休闲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区区通公路,国道、省道、市道、地方道四级联成了一个大网络。公路总里程已达2889.926公里,其中国道61.279公里,省道104.991公里,市道204.848公里,3638个自然村,已通公路3010个村。在修建过程中,坚持建管同一,不准乱挖乱炸山体,完善防水土流失工程,高路堤路段安装波形护栏;交叉路口进行渠化,扩宽视线;路基改钢性基础为柔性基础,提高使用年限。现在,新洲区的一级公路已达80.5公里,二级公路257.666公里,三级公路165.931公里。村级公路也都是水泥路面。另外,所有公路都与林业部门配合,实行绿化,建成生态大道,绿色景观大道,三级以上的公路两边都植树,形成绿化带、林荫道的达932公里。为了把新洲建成“武汉东北部生态新城”,还特别注意加强旅游路线景观建设。新洲东北部有孔子河、少潭河、道观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又是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孔子“问津书院”、“将军山”、“将军洞”、“刀楼寨”、“报恩禅寺”、“万佛塔”、“菩提寺”等景点和保护区。为了繁荣旅游文化,区交通局争取计划投资1.4亿元,已争取省市投资5792万元,修建了一条12米宽,27.5公里长的现代化大公路,路两边各配有30米宽的林带,全程修了三座30米高的桥梁,山水相映。穿过水库,旁边有50多米高的瀑布。这条风光大道建成后,将形成鄂东红色绿色文化旅游群体。新洲区西南的阳逻经济开发区做到了与机场贯通,与深水港贯通,与武英高速公路贯通,与湖区贯通,与新施路结通,这些举措加快了阳逻深水港城、钢城、物流城和现代化新城的发展。

上层绿化,下面处理污水的人造湿地。

八是把住“菜蓝子工程”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做到环境优化、产品质量达标、安全上市保健康。新洲是武汉市最大的“菜蓝子工程基地”,种有蔬菜18万亩;食用菌11.86万亩,年产16种菇子、800万袋;养殖水面24.4万亩,水产品年产量9.6万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和经营方式上都进行了很大转变,将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转变为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园。蔬菜种植都采用都是大棚形式,以农庄或合作社、专业大户经营,便于使用新技术和统一管理;食用菌都是公司形式经营,用菇房种植、电脑控温、信息化管理,销售则与城市超市挂钩,定点销售;水产采用“基地+专业合作社+专业户”联合生产、管理和销售模式;冬季鱼池做到控污泥净化水,喂养期都用增氧机增氧;无论是蔬菜、食用菌类和鱼类都不准用激素和有害药品、肥料、食料,以保障食用品安全,维护自然生态文明。

城乡协作,建立统一管理体系

让经济科学有序地全面持续发展,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生态文明关系到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必须城乡协调、各部门协作、各地方协作,建立全面高效防治污染的体系,把有形和无形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保战略,武汉市新洲区目前采取如下几条措施:

一是建立各级领导专班负责体系。各委、局、街道、乡、镇、村都建立管理专班。

二是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送环保知识进社区、进学校、时家庭;党团组织带头举办美化环境志愿者活动,形成保护大自然的人文气氛。

三是建立环境测验、监督、执法体系。从局到站,都组织专业科技人员分片区监测水体、空气污染度,以及蔬菜、水产、加工食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倡导循环发展。

四是建立民间环保组织体系。环境治理应有公共思维,除政府抓管教以外,还要引起全社会重视,上下左右联动,改变全局面貌,塑造美景,让每个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猜你喜欢
新洲区生态
武汉新洲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杨树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浅谈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生态之旅
武汉市高效课堂巡礼“走进”新洲区小学语文学科活动圆满落幕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