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的治理启示

2014-02-15 05:34文|柳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泰晤士河河水河流

文|柳 絮

泰晤士河的治理启示

文|柳 絮

1983年,伦敦的一位钓鱼爱好者拉塞尔·多伊格竟然得到了一项大奖:一座银杯,还有190英镑的支票。颁奖给他的,是英国泰晤士河水管理局。而他获奖的原因,并不是为河水治理募捐,也不是他为环保做了什么贡献,只是因为他无意中从泰晤士河中钓上了一条鲑鱼。当时,英国媒体纷纷报道,表示这标志着泰晤士河在因污染死寂了百年之后又再次复生了。纵观泰晤士河100余年的治污历史,对今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泰晤士河遭污染

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西部的科茨沃尔德山,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Old Father Thames)。她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著名的鲑鱼产地,也是水禽栖息的天然场所。在1800年左右,泰晤士河水还比较洁净。当时龙虾和三文鱼等品种繁多的鱼类捕获量很大。资料表明,在1800年,伦敦鱼市每年还出售有3000条从泰晤士河打捞来的三文鱼。

可是19世纪初以来,一条风光秀丽的大河,一处养育肥美鱼虾的水源,到头来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臭河”。

据说1836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之前,有人描述了泰晤士河的糟糕状况:“上帝为了我们的健康、娱乐和利益而赐予我们的高贵河流,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的居民的日常饮料。”到19世纪50年代,泰晤士河污染更加严重。1855年7月7日,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编辑,描写了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水。这天下午一点半到两点钟,法拉第乘坐轮船在泰晤士河下游伦敦至汉格福德桥这段河面考察,河水的外观和气味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在信中写道:“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1858年6月,天气干燥而异常炎热,一百多条污水沟不断地向泰晤士河流注污物,可是上游河水的流量却急剧减少。河畔裸露着的大片淤泥在灼人的阳光下被烘烤,发出阵阵恶臭。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本打算在泰晤士河上泛舟游览,但只游了几分钟,从河中吹来的一股臭气就将他们赶上了岸。当时英国议会正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崭新漂亮的哥特式建筑中召开会议。扑鼻而来的臭气使议员们不得不离开紧挨着河边的图书馆和会议室,并在窗户上挂起一条条用消毒剂浸泡过的被单。当一个人被迫用手绢捂着鼻子说话时,辩论的热情急速下降。1878年在泰晤士河上还发生了一起惨案。一艘名为“爱丽丝公主号”的游艇在泰晤士河沉没,船上游客纷纷跳河逃生,结果还是有640人死亡。事后警察的调查结果让人吃惊不小。原来,大多数落水游客并非溺水而亡,只因中了受污染的河水之毒才命丧黄泉。

那时,人们也清楚泰晤士河的污染源是什么。1866年,皇家河流污染调查委员会的第一份报告指出:“泰晤士河从克里科雷德到伦敦排水系统端点这一段河道,因沿途城镇、村庄与住户排放的污水不断注入其间,使得河水总是污浊不堪。有不少的造纸厂、制革厂等工厂企业的废水也流入了泰晤士河。不仅流入泰晤士河的地表水未经任何处理,而且各种动物的尸体顺流而下,直至腐烂而成垃圾。这一区域的所有污染物,不管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全都进入了泰晤士河,泰晤士河也就无可阻挡地成了藏污纳垢之所,同样是这一河水,在受到如此严重的污染之后,却又被抽取,用沙过滤后,输入伦敦,供家庭使用。”这份报告表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包括动物尸体在内的固体废物,是造成泰晤士河污染的主要因素,那时,河中的各种水族,虾兵蟹将,一一灭绝,泰晤士河已经成为一河死水。

其实,除了工业污染外,对“大恶臭”负主要责任的,恐怕还有排入河中的大量粪便。1805年,伦敦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100万,在随后的十多年内,人口继续增大,各种排泄物也在增多。使排泄物直接进入泰晤士河的,和抽水马桶有关。没有抽水马桶的时候,人类的大小便往往通过化粪池进行分解处理,由于抽水马桶的广泛使用,大小便都随着水流进入了泰晤士河中,从而导致河水逐渐变臭、水质进一步恶化。另外,一旦泰晤士河受到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还会使大量的废水急剧倒灌,造成臭水满街泛滥的情形。据估计,到1857年时,泰晤士河每天都会接受大约250吨的各类排泄物。

一河臭水,严重影响了沿岸人们的健康。科普作家戴维斯说:“尿液是无菌的。如果真想喝的话,但喝无妨,它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粪便不一样,里面有很多细菌,所以非常危险。”英国社会学家亨利·梅休在《伦敦劳工及伦敦穷人》中,列举过这样的现象:“我们用泰晤士河的水烧菜炖肉,煮咖啡沏茶,我们将自己的家畜的内脏三番五次地扔进河中,而这种水又回到我们嘴里,被我们饮用。我们进口海鸟粪,饮用自己的粪便酿制的溶液:这是一种可以使它比外国的海鸟粪还要有价值的肥料。”

由于水体严重污染,1848年,伦敦终于暴发了霍乱疫情,当时,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把各种脏东西用水冲走,就能解决问题——泰晤士河又成了最大的污水管道,这使情况更加严重,此后,霍乱又多次光临伦敦,导致伦敦和其他沿岸地区三万多人死于该病。

百余年的治污历程

人类终于意识到自然的报复,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从此开始了一百多年的水污染大治理。

首先是通过立法,1855年,议会颁布了“有害物质祛除法”(Nuisance Re- moved Act),试图对那些以工业废水污染河道的制造商处以罚款。1865年和1868年议会又先后两次委任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英国河流污染的状况,并寻求防治河流污染的最佳方法。1876年,议会通过了《河流防污法》,这部法律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规。

其次,政府在市政建设中加强排污系统的修建,他们修建了与泰晤士河平行的下水道,这套系统对伦敦污染治理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将市区的污染问题转移到了伦敦下游的河口处,他们又在这里修建了污水仓库以存储污水,等退潮时将污水排入河流。1887~1891年,排污口采用了化学沉淀法(石灰和铁盐),以减少污染物负荷量,这种方法在当时用来根治污染物已经足够了。

但是,好景不长,进入20世纪,伦敦的人口激增,到20世纪30年代末,人口已经超过800万。随之而来的是泰晤士河水质的快速恶化,从1910年开始,到1950年,河水达到了完全缺氧的程度,而且,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的合成清洁剂,微生物不能分解,它们覆盖在水面上,大大降低了水面的通风性,又加重了河水的污染。

英国从20世纪60年代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司法监禁或经济制裁等罚处规定;其次,将水资源管理从地方分散管理转变到流域统一管理,建成一个新的水务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在环境部的管辖之下,负责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泰晤士河管理局有权提出水污染控制的政策法令、标准,有权控制污染排放,在经济上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更为关键的是,泰晤士河管理局有专门的研究部门,水务局的雇员中有20%的人员从事研究工作,可以研究和随时处置种种紧急问题。在河水治理的过程中,管理局积极发展和协调与各个部门以及公众的合作关系。在科学管理的同时,水务管理局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不仅如此,污水处理厂还对市民进行积极的宣传工作,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使公众对政府在污水处理系统方面的巨大投资有深入的了解。这一阶段,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泰晤士河终于由一条死河、臭河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

泰晤士河治理启示

我们可以看出,泰晤士河的整治和恢复工作前前后后共用了约120年的时间,花费了几十亿美元的代价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这项棘手的工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860年开始,到1875年结束,期间修建了城市地下排污系统;第二个阶段为1955~1975年,期间对水污染进行了科学的治理。

清华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环境专家梅雪芹指出,英国人第一阶段治理泰晤士河污染的成效是不明显的,没有控制污染恶化的总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有关。在19世纪,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领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而河流污染问题并不是十分紧迫的。那时,普遍存在着对反污染政策与实践的代价和经济后果的担心。这一心态无疑会妨碍有效的行动。譬如,地方当局阻挠议会就污水处理而采取的反污染措施,部分原因是它们不想触动地方纳税人。这些纳税人因担心为实施反污染措施而增收地方税,所以很容易被激怒。工厂主和矿主担心,一条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可能意味着高昂的代价和利润的损失,从而有利于英国其他地方的竞争者,而在某些行业则对外国竞争者有利。因此,哪怕议会在实施防治河流污染的措施方面表现出一点点兴趣,有关“贸易丧失”和“工作损失”的双重叫嚣就会立即抬头。政府则一直受到英国对制造业和贸易之依赖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不仅延缓了反污染法的通过,而且即使这样的法律得到通过,出台的也只是漏洞百出且软弱无力的措施。因此,工矿企业和城镇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仍旧可以进入河流,条件是只要使用了“最切实可行的合理方法”,保证流入河流的有毒、有害或造成污染的固体或液体无害即可。这样的治污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因而难以控制源源不断的污染物进入泰晤士河或其他河流。再加上 19世纪中后期的科学对于水污染特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水的净化等问题,尚缺乏明确的认识,而有关污染治理的技术开发又存在很多缺陷,公众普遍认为,由奔腾不息的河流将废弃物带走,似乎比将它留在城镇里威胁着健康更好一些,因此,19世纪英国公众的态度和选择也是治污不力的一个原因。

梅雪芹认为,泰晤士河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历与其说是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不如说是一个应当汲取的教训。它清晰地表明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具有污染破坏容易,而治理恢复困难的特点。这就要求环境保护必须以预防为主,国家或地方政府切莫只顾眼前利益或短期经济效益,要从长计议,事先采取措施并直接限制种种不利于环境的行为。不仅如此,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情。治理河流污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是治水或治污的问题,治水或治污的同时还需要治人。如果人们的观念不变,包括河流污染在内的各种污染问题也是难以治愈的。因此,泰晤士河污染与治理的经历与启示,对我国这个正承受着发展与环保双重压力的人口大国是弥足珍贵的。

猜你喜欢
泰晤士河河水河流
从“生物学死亡”到洁净标杆:泰晤士河如何用60年重焕生机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泾渭分明』的河水
情系卫河水
蔚蓝洞窟
“沉没”
清清河水映菊乡
河上的“钢铁巨人":泰晤士河防洪闸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