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沪港通落空只是心房一颤
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港交所此前突然宣布沪港通“未得批复,暂不放行”,令市场心房一颤。毕竟两地投资者对10月27日宣布开通一事心理建设颇久。结果骤然落空,免不了要折腾头寸。于是有了恒指、沪指闷头下跌。市场不太开心。
“监管尚未批复”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点罗生门的意思。港交所周一委委屈屈地表示“各方面技术问题都已解决”,结果在当地引发一片同情,港媒多将此事与“占中”相联系。而其他人则摆事实、讲道理,说出种种尚未解决的技术性困难,让大家“不要想太多”。更有不少观察家指出多方面迹象,说明沪港通技术层面的磨合还在继续。从证据的角度细推敲,政治因素占几多难以断定,可能是起到了点边际作用。然而安抚派的逻辑的确成立:沪港通是个从各方面看起来都相对成熟的制度设计,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高大上的政策背景。所以民主社会的一些波澜应该难以阻拦沪港通的推进。孰轻孰重一望可知,没准过两周就放行了。
这些事儿很容易想明白。所以金融市场就像个小姑娘一样,立刻破涕为笑了。周二A股单边上行,在央行利好政策的刺激下痛快涨了一把。虽然没有放量,但也足以把周一的阴霾给去了。这两天的一来一回很说明投资者的心态:假如市场判断沪港通摊上的事儿类似当年被生生叫停的“港股直通车”,那周二股市还能涨回来吗?
和7年前天津名噪一时的港股直通车相比,沪港通更为稳妥。港股直通车的政策设计,即便在今天看起来也属于激进,允许国内居民无限制购汇炒港股。这相当于在我国的金融长城上开了个能通火车的大门。所以没过多久,这事儿也就“搁置否决”了。而沪港通则基本不牵扯外汇的事情,来去都是人民币,最多也就是个在岸、离岸汇率双轨制的问题,与国际汇市上的滔天恶浪不沾边。同时,还明确了沪港通的规模限制,每日交易买卖净额不超过130亿。所以就算境外那群本事通天的金融大鳄们来个“白刀子进”,也基本上只能“白刀子出”。每天往外流130亿,对中国市场的盘子来说也就是咳嗽了一声。咳嗽厉害了,监管还明确说了可以停下来缓一缓,把沪港通禁掉一段。总之控制措施很到位。
所以市场真正应当困扰的,是如何在这有限的国际化窗口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利润,成长为靠谱的国民金融保镖。香港市场机构为主,而且近半交易量是欧美券商、投行、资管公司和各类基金。与之短兵相接而能潇洒自如,是国内金融机构必须达到的境界。我们的机构闷在国内练本事,现在是骡子是马要出来溜溜了。还要考虑机制建设问题。市场化改革总是点式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拉动改革。沪港通通行后,一点开花,如何带动中国金融业的水下冰山也呈现活力?境内以四大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是否能在超稳态格局外生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值得拭目以待的。更进一步,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部分,相当程度上是给憋在香港离岸市场上的万亿人民币存款找个回家的道。那么与之配套的汇率波动也应继续扩大,走向成熟。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和沪港通流动净额交替上升,我国的金融自由化可能会走出凌波微步。
这些才是大事,迟早要发生。这些才是大钱,随便抓住一波都会赚得盆满钵满。与这些相比,沪港通踉跄一步又有何妨呢?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