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晓 刘幸乐 黄春燕
漯河医专二附院血液净化室,河南 漯河 462300
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
吕春晓 刘幸乐 黄春燕
漯河医专二附院血液净化室,河南 漯河 4623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血液透析;生活质量:肾功能衰竭
本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对58例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9.6±8.8)岁。年龄在18周岁以上,透析疗程3个月以上。>2次/周血液透析,能够长期随访,病情稳定,自愿参与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急性病和精神障碍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自设问卷,资料收集与处理。确定本血液透析室1名资深护士为护理干预员,采取问卷及交谈等方式[1],全面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况。心理状态评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综合评定问卷对2组患者于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估。护理干预的内容。对血液透析患者因人、因时、因实、因境、因式而异进行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赖血液透析生存,做好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2];(2)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编生活质量问卷评价2组患者包括运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指标。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运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在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近年来,给予透析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对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支持和指导等方面,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作了研究,并证实其有效性。表1显示,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得分均有提高,说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1)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2)护理干预加强了护患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3)运动干预。通过有氧运动四原则引导和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运动,活动时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可有效控制血压。
表1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总体评价对照组 28 65.13±3.12 50.64±5.05 30.86±6.17 7.83±1.36 8.52±2.49实验组 28 67.11±3.51 56.20±2.17 32.69±3.23 8.89±0.47 9.13±0.56 t 0.841 3.205 2.790 2.542 3.921 P <0.05 <0.01 <0.05 <0.05 <0.01
进行护理干预前患者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规律透析、服药、合理饮食、运动、自我防护等明显不足,因此,在医疗技术提高的同时还应关注护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多途径、多渠道、多范围的科学、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和改善,责任护士、专科医生在和患者交流、接触中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好的护理,在反复与患者及家属的交往中,进一步巩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苏春燕,郑修霞.腹膜透析患者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60.
[2]朱芳.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6.
R473.5
B
1674-9316(2014)09-009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9.051
方法将56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透析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比较干预前后在运动功能、心理功能、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方面的改变。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不适,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