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为何被打“51”大板?

2014-02-14 13:10陈宇祥
中外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副部级青岛市上帝

陈宇祥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发生在2013年11月22日。事发近两个月后,2014年1月初,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终于公布出来。对于青岛市,打了50大板;而对于中石化,则打了“51”板。副部级的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被行政记过,同为副部级的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则是行政警告。事故的直接原因被明确推给了中石化。

事故发生后,一些企业,如中石化、中移动,开始对如何处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无事则已,出事自保

当年中石化修建东黄复线时,周围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周边500米内既没有化工厂也没有学校,市政管网亦未铺设。在化工厂和市政管网建设之前,中石化曾经提过意见认为不安全,但均未被有关部门采纳。

中石化作为中央企业,其下属公司与青岛市政府之间显然对接困难。中石化在青岛占了一块地,当那块地还是荒地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可一旦成了开发区,有了利益之争,麻烦就来了。青岛市管不了央企,那么“管不了你,就不理你”。青岛市在自己地盘上建开发区,中石化是“外人”,意见“仅供参考”。而中石化呢,既然“你不理我,我也不得罪你”。于是,只要没有出事,一方“欢迎提意见”,另一方“只是提意见而已”。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市政管线工程设计不合理,使管道腐蚀加剧,而且不利于日常维护和维修。而中石化的责任在于没有及时发现和维修被腐蚀的管道。任何一方进行维修,都难免碰到另一方的管道,谁也不敢乱动。沟通不畅的时候,只好都拖着不动,直到拖出大事。

真拖出大事的时候,一些官员首先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引导舆论矛头指向企业。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事故发生之后,双方就开始准备新闻发布会,然而实际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却只有青岛市单方。接连五次新闻发布会,媒体都是在听青岛市政府一面之词,中石化一直处于缺席状态。青岛市政府的思路是:“不让你说话,公众就会听我的。”至于此举引起企业不满,对政府来说是次要问题,因为将来在那里为官的还不一定是谁。

企业别真把自己当“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外地来投资的企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就是顾客。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税收和就业,为此,有的地方政府真把企业当“上帝”。企业也好像很愿意享受这种被捧在手里的感觉——有地方官员陪同,有政府部门服务,甚至有人替自己摆平遇到的麻烦。一些企业就这样被“捧杀”了。

然而,总有一天,企业会遇到与中石化同样的问题——与地方政府有了矛盾怎么办?政府不解决问题怎么办?出了大事被政府推卸责任怎么办?企业首先肯定是保证自身安全、企业不倒,不可能与地方政府对抗,实在不得已只好撤离此地。

如何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中国企业的必修课。既要让政府能够为自己服务,又要划清各自的责任,同时,还不能被地方政府的不合理承诺“忽悠”。如果企业真把自己当成地方政府的“上帝”,那后果是很严重的。管理

(本文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企业舆情分析师)

责任编辑:司空逸

猜你喜欢
副部级青岛市上帝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120秒的“上帝”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刘振民:从“副部级”到“副球级”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是否气人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