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逃课按方式不同可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按目的和动机不同可分为“理性逃课”和“惰性逃课”。本文从博弈论、学生剩余、帕累托最优、X-低效率角度分别对大学生逃课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逃课会造成其福利损失的结论,并进而提出了应对大学生逃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逃课 福利损失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42-04
[作者简介]张婵香,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贵州兴义562400)
当前,大学生逃课成为教学管理的难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大学里从未逃课的学生几乎为零,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都存在逃课现象。大学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公共课逃课率已达50%以上。大学生逃课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大学生逃课的概念界定
逃课,是指大学生在未经请假情况下的一种旷课行为,也泛指大学生在课上做着与课堂无关事情的隐性逃课行为。大学生逃课按方式不同可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所谓“显性逃课”,就是指学生在正常教学时间内,因非正当理由而旷课的行为。针对显性逃课行为,老师可以通过点名、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加强管理。所谓“隐性逃课”就是指相对显性逃课而言,学生按时来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似乎也在认真上课,但实质“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早就不在课堂上,只顾做自己的事,例如手机短信聊天、手机上网、看mp4、听mp3、看课外书等。这种上课不听课的现象与“显性逃课”是有本质区别的,“显性逃课”违反的是校规,而隐性逃课是一种软对抗,不易被察觉,也不易管理。按大学生逃课的目的和动机不同,可分为“理性逃课”和“惰性逃课”。所谓“理性逃课”是指逃课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逃课是为了集中精力去学习有助于找工作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这样的逃课往往放弃的是他们认为对他们发展不大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理性。而“惰性逃课”完全出于惰性,他们既逃课又逃学,他们逃课的目的是打游戏、逛街或睡懒觉等。二者也是有区别的,“理性逃课”是市场机制的功利性选择所致,而“惰性逃课”是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二、大学生逃课的福利损失分析
(一)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显性逃课的福利损失
博弈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性竞争者之间出于考虑自身的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的各自的竞争策略,但是这些竞争策略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竞争者作出的策略会对其他竞争者产生影响,可能会对其他竞争者的效用产生损害或引起其他竞争者采取相应的反策略。
在高等教育市场上,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消费者。服务者希望自己的服务水平(这里的服务水平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得到消费者的满意,消费者则希望自己消费得满意(即大学生能按他们自己的意愿行事,想上课就上课,想不上课就不上课)。二者是利益不同体,都希望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于是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存在着逃课与点名的博弈。对于老师来说,点名给他带来的效用比不点名大,点名可得效用(+50),不点名只得效用(+10)。对于学生来说,显性逃课给他带来的效用比上课带来的效用大,显性逃课可得效用(+60),不逃课只得效用(-60)。
如图1所示,假设老师和大学生为高等教育市场上的两个人,当高等教育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时,信息是对称的,大学生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点名,老师知道学生什么时候逃课。于是都会采取防范措施,大学生选择不逃课,老师选择点名,二者可得效用(50,60)。但现实的高等教育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老师和大学生互不知信息。当老师选择点名,可得效用(50),大学生的最优策略是逃课,可得效用(60),当老师选择不点名时,大学生的最优策略是逃课,可得效用(60);当大学生选择逃课时,老师的最优策略是点名,可得效用(50);当大学生选择不逃课时,老师的最优策略是点名,可得效用(50)。理性的博弈结果是老师和大学生都选择点名和逃课(50,60)。老师每次都点名,大学生每次都逃课,由于现实的高等教育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显性逃课大学生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都能逃过老师的点名。对于大学生来说,逃课确实带来了刺激,给他们带来了所谓的效用(60),但损失的远比(60)大得多,浪费的课时费、失去的知识、补考成本等,这些福利损失是逃课效用没有办法弥补的。因此,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大学生显性逃课是会带来福利损失的。
(二)从学生剩余角度分析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福利损失
假设高等教育市场是一个垄断产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供给者即国家,国家制定学费价格。通过学生剩余(学生愿意支付的学费与实际支付的学费的差额)来分析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福利损失。这里的学生剩余表述为学生愿意支付的课时费与实际支付的课时费的差额。
假设高等教育课时量为Q,高等教育课时费为P。需求主体为学生,供给方为教育机构(学校)。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每年需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这些费用都属于高等教育成本。投入高等教育成本是为了获得知识、本领。本文将高等教育成本除以四年总课时即为课时费P。
如图2所示,如果大学生四年都不隐性逃课,则四年课时量为Q0,课时费为P0,此时的学生剩余为PP0A。如果大学生隐性逃课了,即按时上课,但学不到什么知识,也就是说课时量达不到Q0,即Q10
(三)从X低效率角度分析大学生理性逃课的福利损失
X低效率是由哈维·莱本斯坦1966年最早提出。他认为,在垄断经营条件下,由于企业没有外在的竞争压力,所以会使整个企业组织从高层决策者到最低操作层改变行为准则,即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低风险、舒适、享受原则。企业长期如此发展,会缺乏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成本的动力,从而使企业产品成本高于相当产量规模的最低成本,这就是X低效率。它实质是一种组织或动机的低效率。其中X代表造成非配置(低)效率的一切因素。X低效率是客观存在的,如,在厂商要素投入量给定的情况下,如果要素投入变化可以使得某些产品的产出增加,但并没有使其他产品产出减少,这说明该厂商不存在X低效率,反之,则说明它有X效率。
大学生理性逃课是出于一定学习目的,他们逃课是因为如今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门槛高,英语过级证、计算机过级证、职业资格证等都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证书。理性逃课的大学生为了应对当今就业形势,选择他们认为对今后找工作作用不大的课程进行选择性逃课,也就是说逃课大学生增加了对资格证书的时间投入,减少了对专业课程的时间投入。对资格证书的时间投入可能会取得资格证书,也可能得不到资格证书,概率只有50%。但减少了他们认为对工作没有效用课程的时间投入,其结果可能是重修、补考或者是退学等。如今好多工作还要求学生不挂科,理性逃课大学生这种行为不仅对就业有影响,而且还增加了时间成本,并没有带来更大的福利。如果将资格考试当作产品A,专业学习当作产品B,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为生产要素,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将有限的时间多投入于产品A,势必减少对产品B的时间投入,结果产品A产量并没有增加,即资格考核并不一定能通过,产品B的产量减少了。也就是说理性逃课大学生增加了对资格考试的时间投入而使得专业学习的产量减少了,这就说明理性逃课行为存在X一低效率,是会带来福利损失的。
(四)从怕累托最优角度分析大学生惰性逃课的福利损失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换句话说,此时达到了最优状态,不需要作任何政策变动;否则就会偏离资源配置最佳状态。
惰性逃课是出于惰性,既逃课又逃学。假设高等教育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假定高等教育改革(改革指允许大学生惰性逃课)是一项政策变动,在这项政策变动前,高等教育市场是帕累托最优的,即大学生没有逃课现象,学生彼此间、教师与学生间互不干扰,老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课,老师发问,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教室里座无虚席,教师很满意,学生也很满意,此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如果高等教育改革这项政策变动了,即允许大学生惰性逃课,那么政策变动带来的结果:一是惰性逃课的大学生会影响没有逃课的大学生,马太效应会使逃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教室从座无虚席变成廖廖无几;二是大学生惰性逃课会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吸引住学生,得到学生的喜爱,于是他们会为了备一堂课而挑灯夜战,会为了一个知识点而翻阅所有相关书籍,目的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精彩。但如果逃课的学生多了,教师到教室看到的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严重伤害,久而久之,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备课就会敷衍了事,上课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就会下滑。学生不满意教师授课,老师不满学生逃课,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满意现状的结果,这就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即高等教育改革这项政策变动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从帕累托最优角度分析大学生惰性逃课是存在福利损失的。
三、大学生逃课福利损失的对策
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的福利损失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哪种类型的大学生逃课,都会带来福利损失。因此,学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积极寻求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尽量减少大学生逃课带来的福利损失。
(一)学校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校园文化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消费者,他们有权享受到好的服务。作为学校来说,有责任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校园文化。一是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学校应对现行的课程计划进行调整,取消落后的、重复的课程,增加实用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强的课程,扩大选修课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二是完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设置的多样性。很多大学的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都很少,使老师教学设计单一,缺乏动态性和灵活性。因此,学校应尽量增加教学设备,满足老师教学需要,使老师的教学更丰富、更精彩。三是大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因此,大学要把自己独特的文化挖掘出来,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让这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此外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文化活动、学术交流、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自主创业等方式,营造一个崇尚科学、学习文化、锻炼能力、全面发展的良好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校园文化带来的无穷乐趣,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大学、热爱课堂,减少因逃课带来的福利损失。
(二)教师提升综合素质,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是整个教育的主心骨,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大学教师应想办法从自身人手,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感染力。一是加强个人道德修养,遵守师德师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身体立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生是有思想有文化的成年人,他们能够评判教师教学的好坏。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钻研课程,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既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学习社会知识。教师只有想办法丰富自己的知识量,开拓自己的视野,将与课堂教学有关而又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纳入课堂,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进而增加课堂信息量和感染力。三是积极做好教育科学研究。科研是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搞好科研也是大学教师工作职责,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的结果又应用于教学。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感染力。四是要改进授课方式。有些学生逃课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上课风格过于机械呆板,让学生听起来乏味。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要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还要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教学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浓了,不仅能感受到老师的个人魅力,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喜爱上课,喜爱学习,就会避免逃课带来的福利损失。
(三)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做最好的自己
大学生是整个教育市场的消费者,既然是消费者,就要清楚自己上大学是有成本的,逃课是会带来福利损失的。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增强自我认识,做最好的自己。一是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会调节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和国家目标结合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大学生们经常会说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于是就我行我素,想来上课就来,不想来上课就不来,无视学校的校纪校规,无视老师的辛苦备课,这种只强调自己个性的表达而忽略别人感受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大学生虽是成年人了,但身份还是学生,主要目的是学习,不仅要做“最真实的自己”,还要“做最好的自己”,因为“做最好的自己”是种更高的境界,既有利于提高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三是要有成本意识。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要学会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不让自己的福利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大学生逃课一天损失98元,上海大学生逃课一天损失306元,德州大学生逃课一天损失72元。可见,大学生逃课是得不偿失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要成本意识,逃课是会带来福利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