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玲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08-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文思如泉,写文章时一气呵成。每年的高考作文也是最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可以说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有时候就有可能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可是作为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亲身感受“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啊。”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前怕狼后怕虎,学生最怕星期五”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丝毫不减当年,小学生普遍怕写作文,虽然我曾多次摸索,尝试,但效果不大,学生对于作文还是“谈作色变”。
又是一节作文课,这次习作的内容是《秋天的树叶》。几天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树叶了,这一点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可难不倒他们,你瞧,我那边刚用几句精彩的导语导入新课,还没等我把课题板书好,教室里早就沸腾了。转身一看,教室里简直就是叶的海洋,每位学生面前都摆着那么一堆,千姿百态,各式各样,要命的是学生们的小嘴也关不住了,吧吧说个不停。我站在讲台上举着一片树叶,想指导学生怎么观察,怎么写,可是没有人注意我,此时的我显得那么的无奈。平时司空见惯的树叶,此时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看到学生兴致盎然的样子,我突然间仿佛嗅到了一丝成功的喜悦。此情此景,我讲什么学生也不会听进去的。于是我索性放十分钟给他们看去,说去。我也加入到他门中间和学生疯了一阵,待大家看的差不多时,我拍手示意学生静下来,引导大家将自己收集来的树叶,选其中最喜欢的一两枚向大家介绍。学生们的小手顿时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谁都想将自己的树叶介绍给大家。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还真让我吃惊不小。有的说:“我最喜欢的是这片无花果叶,它的形状像人的手掌。”有的说:“这是爬山虎叶子,你看它多像一堆篝火,我仿佛能看到人们围着它载歌载舞的情景。”“太妙了!”我不失时机的大加赞扬。还有的说:“看,这片多像诸葛亮的羽毛扇。”“我这个多像金鱼的尾巴!”……听到学生们富有灵性的介绍,看到大家对自己树叶爱不释手的样子,我突然间来了灵感:“大家的想象力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相信这次的作文大家会写的不错,不过老师还有一招会使大家的作文更精彩!”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把眼睛睁的老圆,生怕听不到我的讲话。于是我又接着说:“大家可以把你最喜欢的树叶,好好构思做成插图贴在作文本上,怎么美观怎么来。”“可以吗?”学生们都疑惑的看着我,直到得到肯定的示意,教室里顿时“耶”的一阵欢呼。
半节课不知不觉过去了,同学们一直处在兴奋和满足的感情之中,看到他们一边忙于写作,一边忙于制作插图,我只能起到穿插点拨的作用了。下午作文簿交了上来,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富有创意的习作立刻博得了其他老师的啧啧赞叹。学生作文字里行间透出的灵性与插图的构思精巧,图文并茂,真让人不敢相信这些是出自一向不喜欢作文的学生手中。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作文教学要实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外,一定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形式也至关重要。这节作文课,我对于作文课堂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先让学生自己搜集树叶,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太容易了,于是就有了五彩纷呈的树叶。这本身就给了学生激情而没有让学生闭门造车。在当我想引导学生怎么观察,怎么写时学生都被树叶吸引而说个不停时,我没有硬性强制学生按我的来,而是顺水推舟让他们看了个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作文教学课堂。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美。于是学生将平时司空见惯的树叶说的特别新奇,看到这种情况我乘胜追击,又引导他们给作文插图,学生兴趣更加盎然。整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我又一次深有感触,学生的灵性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作文当做一件快乐的事,那样的作文当然会事半功倍。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快乐。”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快乐”而协作就应该减少限制,使他们能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描述自己的真实经历,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弹性的环境,不断的出奇出新,那么学生对作文的感觉将不会“谈作色变”。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