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高中语文课堂氛围

2014-02-13 01:22蔡亚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祥林嫂母亲课文

蔡亚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61-01

新课改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观念陈旧。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对答案的要求程式化,压抑了学生个体的蓬勃活力,挫伤了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许多学生发出“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课改后,为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语言的幽默

教师要积极调动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呈现强烈的共鸣,奏出和谐的乐章。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态度和蔼,语言幽默,能有效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打破僵局。例如在教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文中形容迎春脸颊用了一个比喻“腮凝新荔”,即红润的脸颊宛如新鲜的荔枝。我说到这里加一句:“当然是像荔枝肉,不能像荔枝壳。”学生会心的笑了。又如《荷花淀》一文有这样一处文字:“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我假设了两种写法与之比较,原文改成:女人定了定神,“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去。”或“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 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

二、设问巧妙

在教授《祝福》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鲁迅被称为“白描圣手”,鲁迅在小说中怎样用最简练的笔墨刻画祥林嫂的形象的?②祥林嫂反复向鲁镇的人们讲“狼吃阿毛”的故事,想一想,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③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反抗为何没有成功?这几个问题难度适中,又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觉得很感兴趣,又觉得有话可说,尽管回答的不够完美,但“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几个同学的观点一凑,几乎成了参考答案了。

三、引入生活之水

艺术源于生活。可以说每一篇文字都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阐释和领悟。离开了生活,文学作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聊斋志异》便是在与众人聊天中积累素材写成的。高一课本节选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歌颂母爱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读后常常心潮澎湃,而学生却觉得课文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满脸漠然。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润滑油。为了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我在教授该篇文章前一周,先让学生回家观察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并回忆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事,并要求动笔成文。还开辟一节作文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进行交流,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描写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有的描写住校后对母亲的思念、有的描写与母亲争吵后的内疚、有的描写母亲慈爱目光、有的描写母亲的由纤细变得粗糙的手、有的描写母亲被岁月雕刻的脸……整个课堂流动着充满浓浓的亲情,不少同学眼里闪着泪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好奇心,延伸课堂

老师还应重视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以免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可做如下拓展:“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高衙内等官僚恶霸的凶残和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历史规律。林冲在杀死了陆谦、富安、差拨以后,是否就太平无事了?他和高太尉的矛盾冲突就到此为止了吗?想要知道这一系列的答案吗?请大家课后阅读古典名著《水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它的。”

学生的大脑是一粒火种,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这一粒粒火种点燃、拨亮。让学生在点燃的火种的照耀下去求真、求善、求美,主动积极地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五、开展活动,创设舞台

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翼。在讲《鸿门宴》一课时,先安排学生默读课文,再要求学生分组翻译,疏通课文,弄清大意,最后布置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课本中的情节表演出来,看谁的人物表现的最到位。虽然道具十分简陋,但是学生演的十分投入,气氛异常热烈。之后我要求学生对书中提到的人物进行品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我还设计了为画配诗、给诗配画、填词游戏、诗词接句等语文活动,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框子,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写。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使学生产生无穷的能量,使他们语言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高,素质得以提升,语文学习如乘轻舟,顺风扬帆。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猜你喜欢
祥林嫂母亲课文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