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导入环节策略探究

2014-02-13 01:20余小燕江小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导入化学探究

余小燕 江小会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化学课堂上进行有效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并且结合教学案例介绍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课堂导入的常见形式和策略。

关键词 探究 化学 课堂 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56-02

教学是一门艺术,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有良好开端的重要性。教学中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上好一堂新课,导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导语又叫开场语,是指教师上课伊始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一席话。这实际上是课前导语,而在具体教学时,我们在教学中途和结束时都会有导语,而且作用重要。

一、导语的作用

1.引起兴趣,集中注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口,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一堂课如果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头,即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把学生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本学科的学习情境,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兴趣,使之产生“投入欲”,从而可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开启思维,诱发思考。化学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 化学教学中各种能力的提高并不能只靠教师的讲授、点拨、引导, 更应激发学生的思考, 才能使学生有所得。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呢? 应该说, 思因疑而起, 有疑才有思, 所以设疑导课就能起到开启思维、诱发思考的作用。

3.承上启下,过渡衔接。教材内容的编排和教学顺序的确定都依循着科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系统,前后章节、单元、知识点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依据这种内在的联系,设计出联系旧知、延续新知、运用已知、探求未知的导语,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得新知。

4.画龙点睛,紧抓重点。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而重点和难点的如何体现,正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各环节的知识上,有意识地、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导入进去,效果会事半功倍。

5.激发欲望,总结升华。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要想让课堂教学结构达到艺术美的境界,必须设计有艺术特色的结束语,好的结束语,不仅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脉络,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会继续向课外有机延伸,学生在课外仍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

导语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它符合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心理学认为,在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输入信息的顺序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陆钦斯用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首先接受的信息在印象中作用最大,最后接受的信息也起着较大的作用,前者称为首因效应,后者称为近因效应。一堂课能否显示出周密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趣味性,灵活巧妙地承上启下,就看能否充分发挥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二、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求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只有新颖别致的形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导入手段,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求精。所谓“导语”,即是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它必须紧扣教学内容,服从于、服务于教学内容,但它并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只能起引导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导语的设计一定要精,不能庞杂繁琐、冗长。

3.求巧。教师设计的导语,一定要巧,要有悬念,因为“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学习,努力地去探索。

4.求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导入中,就是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愉悦中进入学习。

三、课堂导入的形式

成功的导语设计能创设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复习导入。化学知识是个彼此有联系的整体。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接受新知识。所以,通过复习一些与本节教学有关的旧知识,以此为导线,导入新课,使这些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更为全面的理解新知识。

2.利用教具直观导入。“直观导入”就是教师借助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或放录像等手段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式。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媒体,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因此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和直接的兴趣。借用直观教具创设的情境,教师及时地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设置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直接兴趣为间接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例如,“硫酸的化学性质”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教师先演示白纸的脱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以下问题“白纸为什么会变黑?”接着,教师说道:“要探索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3.设疑导入。“设疑导入”是提出问题而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惊奇,激发兴趣,引出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察问题所在,提高注意力,开动脑筋,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例如,“常见的盐”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大家知道,纯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钠,它属于盐类,可为什么它的名字中有一个“碱”字?它的溶液是显碱性的吗?如果其溶液显碱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要搞清这些问题。”接下去,教师通过实验,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大增。endprint

4.意义导入。“意义导入是直接阐明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和学习的重要性等,从而唤起学生的注意,形成学习动机而引入新课的方式。意义导入的引言设计要努力做到开宗明义,言简意赅,明确提出“学什么”“为什么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元素周期律”一节的教学可以如下设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元素性质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而且性质与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10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性质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掌握过去所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整个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通过以上的讲述,开始新的学习,确实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5.化学魔术导入。用化学魔术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如在讲解《酸和碱》这节课时,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先用白纸叠好一朵白花,然后把酚酞涂在花上。上课开头就可以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在白花上喷上一种神水能让白花变红花,在学生的期待中,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在了花上,白花瞬间变为了红花。学生一片惊呼,兴趣很浓烈,都想尽快揭开这个奥秘,所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6.实验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中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时,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7.联系实际导入。化学是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素材来导入新课。通过化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究意识。如:在学习金属材料时,就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电线、保险丝、铝合金门窗及自行车钢圈等导入新课。在研究矿物质元素有关性质时,可以从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导入。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着自然的吸引力,会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实践。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教学导入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花点精力和心思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像一份宣战书,它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情绪高涨,保证学生以较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让我们的化学课堂真的插上“高飞的翅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康晓燕.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原则[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

[2]张玉敏,郭艳华.高师生化学教学实践中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

[3]施其康.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J].化学教学.1998,(6).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