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 天生纵任,咫尺千里风光远

2014-02-13 20:56孙聚成岑其
中华儿女 2014年2期
关键词:游春图张伯驹青绿

孙聚成 岑其

在中国文人的视野中,春天的花开,夏日的荷香,青翠的远山,愉悦的思想,等等诸多美好的事物,是永恒的艺术主题,也是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在北周末年或者隋朝初年的一个春天,当展子虔伫立在温暖的春天里,远观幽静苍茫的远山,近睹嫩绿的叶芽绽放在枝头,他心中的春天也悄悄绽放,一幅伟大的巨作,也就自然地在他思绪中成型。他用自己的神来之笔,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最精彩的一个春天记忆:《游春图》。

从三国鼎立,到两晋演变,再到南北朝,政权更替如过眼烟云,社会混乱,动荡不休。在这个政权聚散离合的特殊时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魏晋文人。他们创造出的特殊的文化盛世,被中国文化史称为“魏晋风骨”。展子虔就是这个特殊时期的标志性人物,他的精彩人生经历和伟大艺术作品,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美名片。

展子虔(约550-604年),汉族,渤海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至隋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隋书》记载“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把一个从正四品的荣誉称号,授给一个画师,足见展子虔在当时的名望。

展子虔是一位全能画家,他创作范围较广,善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有史料称赞他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亦工台阁,但不及董伯仁;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

展子虔生活的魏晋南北朝后期,是一个对佛教近忽狂热的年代。当时,各大寺院流行以壁画表现佛祖神明等内容,无论士大夫还是平民,到寺院里烧香看画拜佛已成为一种时尚。展子虔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宗圣寺等名山古刹绘有壁画,在《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中,记载了展子虔的画迹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南郊图》、《王世充像》、《法华变相图》、《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石勒问道图》、《北极巡海图》等。直到宋代,河中(今山西永济)的古庙中还保存着他的作品《鬼拔河图》,赢得了不少诗人的吟咏和题词。

据记载,展子虔在龙兴寺画的《八国五分舍利》,是一幅构图宏伟,情节丰富,人物众多的大型壁画,展示了當时的时代风貌,画得生动传神,贴近生活。这幅画的特殊意义在于突破人物和山水画单一的主题,从社会的角度切入,以写实的手法,创建了人文画风,使艺术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展子虔还有一幅历史故事画《北齐后主幸晋阳图》,大概取材于晋阳十二院落成时,后主率贵妃去那里赏乐的情景。《宣和画谱》曾载此画六幅,现已不知形式如何。

长期在巨大自然空间的创作,让展子虔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也让他驾驭各种创作题材更加熟练老到。当展子虔那只生花的妙笔,渐渐地从晨钟暮鼓的古寺里的粉壁上移去,去描绘更广阔,更具魅力的大自然,一幅《游春图》,便穿越了千年的尘世喧嚣,被历史珍藏了下来。

《游春图》,长卷,设色绢本,横80.5厘米,纵43厘米。全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飘渺;近观景色,鲜花绽放,水波粼粼;人物和佛寺点缀其间,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无限生机。从图中可以看出,展子虔的笔法细致流畅,在设色和用笔上,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出现抑扬顿挫的变化。

《游春图》于尺幅之内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刻画了众多流连其中、乐而忘返的游客。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广阔空间。青山之下,湖水之边,士人或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美不胜收。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使各处景物完整和谐地汇集在一幅画面中,层次分明,生灵活现,达到了“咫尺千里”的艺术境界。

明代鉴赏家詹景凤曾仔细看过这幅画卷,他认为:“其山着重青绿,山脚则用金泥,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写干,以沉靛横点叶。大树则多钩勒,松不细写松针,直以苦绿沉点。松身界两笔,直以赭石填染而不能松麟。人物直用粉点成后,加重色干上分衣折,船屋亦然。此殆开青绿山水之源,似精而笔实草草。”在展子虔的笔下,青绿山水之体已初成,为后世山水画创作铺平了道路。

《游春图》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最早的画作,更是一件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北宋时,宋徽宗赵佶为画作题签“展子虔游春图”,并加盖双龙小玺。宋室南迁后,画作流落到民间,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元朝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曾经拥有,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明朝初年,《游春图》收归明内府,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明万历年间,画作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并由乾隆题跋。清亡后,随溥仪出宫被携至长春。

1945年日本战败后,《游春图》流入民间,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马霁川收到了《游春图》后,异常担心着急,唯恐此国宝级文物被商贾转手售出国外。然而,与马氏接洽后,八百两黄金的高价,更是让张伯驹先生进退两难!为免国宝流失,张伯驹先生一面请墨宝斋的马保山先生从中周旋,一面奔走告知各家古玩厂商,声明此卷有关历史,决不能流失出境,否则便是民族罪人,使各商家有所顾虑。为了尽快得到《游春图》,免得节外生枝,张伯驹决定忍痛将自己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房院出售。这是一处豪宅,原为大清太监李莲英私邸,这也是张伯驹最有价值的家产。当二百两黄金谈定后,卖房款项不够,张伯驹又典当了一些物品才把画取回。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将此卷连同陆机的《平复帖》、唐伯虎的《三美图》等珍品,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游春图》经过了1400年的颠沛流离后,远离了人间烽火,摆脱了乱世尘嚣,静静地躺在故宫博物院的密室中,历史开始聚合沉淀。

中国的山水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起于东晋,成于隋唐,盛于五代、宋,经过上千年的历程。中国山水画曾有三次重要的革命,那就是色彩的运用、透视的表现和以色彩透明度为手法。而这三次革命的成果,已经深深地定格在《游春图》上,成为绘画乃至其他图像类艺术形式永不变更的美学定式。《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探索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展子虔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他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展子虔强调表现春山春树的青绿的画法,也被后人称为“青绿法”。《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据记载,展子虔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大书法家黄山谷曾有诗曰:“人间犹有展生笔,万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美学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作家沈从文曾经八次面对《游春图》,他写道:“这画卷的重要,实在是对于中国山水画史的桥梁意义……没有它,历史即少了一个重要环节”。

展子虔的一生,既没有太多生平记载,也没有太多的故事传说。他行走于大江南北,深山古刹,那漫长而坚定的脚印,为中国画奠定了基础,引领着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展子虔就是一座山峰,高高地矗立在中国山水画历史长河的源头。在1500年后,我们回望,展子虔留给我们的春天,更加清晰饱满,更加精彩难忘。

猜你喜欢
游春图张伯驹青绿
游春图意境空间的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研究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张伯驹老照片一组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罗绮映春辉——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品鉴
古人的流行运动击鞠——《八达游春图》
古人的流行运动击鞠——《八达游春图》
张伯驹宁愿被“撕票”也不肯卖字画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