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明 以“和”化中华

2014-02-13 20:56卫玉丹
中华儿女 2014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家乡中华

卫玉丹

年度人物 王殿明

推介词:近几年,王殿明的“和”文化事业广为传播,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和褒揚,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他正在万和宫的基础上,筹划创建中华尚和园。“和”文化是王殿明坚信的治世良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波助力。

“我的想法很简单,最终能够影响和改变人,还要靠文化。”

他是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万和宫主人,“和”文化的信仰者、创新者、建设者、传播者——王殿明。近几年,王殿明的“和”文化事业广为传播,已沁入国家顶级大堂,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和褒扬,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何为“和”文化?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的和同之辩,“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谓“和而不同”就是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人云亦云。王殿明的“和”文化融合了儒道佛中“和”的思想精髓,即平衡、完美、协调、统一、中庸、平等、亲善、包容、凝聚。这与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王殿明找到了践行他“和”文化的广阔天地——农村。2006年,王殿明在自己的家乡——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投资3200多万历时一年建成万和宫。“我的家乡万庄,古时叫‘万和庄。‘和是我们那里的老传统了。”深厚的家乡情结让他把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建在了家乡。园内开辟了十大文化区,希望人们在休闲游览中得到和文化的熏陶,调整心态,平和心绪,启迪心智。万和宫的建成,改写了万庄村的发展历史,填补了临西县文化旅游空白,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

然而,“和”文化推行之初并非是一帆风顺。万和宫建成后,万庄村迎来了旅游高潮,被称作“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但是,新鲜过后能留下什么?王殿明不希望他费心建成的万和宫只被看作一座华丽的宫阙。2009年,他成立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投资200多万创办“万和宫杯”中华新二十四孝大评选活动。一年多的海选,王殿明遇上了各种困难。“为了寻访到那些行孝的典型人物,我们上山下乡,真不知跑了多少边远地方。”期间他三顾茅庐请孝女的事迹也传为佳话。颁奖典礼上,王殿明眼含热泪,向全场行了个军礼。这次活动,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华孝道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其后,各类文化活动相继展开,王殿明也主编出版了《中国和学年鉴》《和之说》《史伯研究文献辑要》等一系列和文化著作。

2010年,王殿明还想把“和”文化引进每一位村民的家里。“我们开始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希望每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把‘和的理念体现出来。这与修路、打井不同,因为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成效,所以很多村民不理解。”这一次,一向在村里口碑不错的他,开始遭到质疑。“有人说我异想天开,也有人说我是为了给自己扬名。”王殿明四处奔走说服,如今,万庄村中的每一个家庭,都辟有一个专题从不同角度展示“和”文化。这种极具特色的展示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来万庄村旅游。随着“和”特色的不断彰显,万庄村的旅游经济开始腾飞。

王殿明并非出生于富贵人家抑或书香门第。儿时冀南农村生活的艰辛清苦,让他倍受饥肠辘辘的煎熬。即便如此,父母仍乐善好施,因而“济世助人”从小植根在他的心底。1970年他入伍进入白求恩军医学院,期间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了36名贫困学生。2001年他退休创业,创办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紧紧围绕服务育人开展高校后勤保障工作,被评为“河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个人”。成功后,他回报家乡,更热心公益。

目前,王殿明正在万和宫的基础上,筹划创建中华尚和园。他的“和”文化工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和”文化是王殿明坚信的治世良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波助力。

猜你喜欢
河北省家乡中华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