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语文基础的一条路径

2014-02-13 10:32宋仁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漫卷白话文诗书

宋仁才

一个人的语文基础是否扎实深厚,是否对未来的发展——独立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实践大有裨益,笔者认为在学好一定数量的白话文的同时,必须要在学生时代学习、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

我国自从上个世纪初提倡白话文后,白话文的阅读学习一直占统治地位。学习白话文,可以切身体会到时代的思想与生命情境,并且还能培养流畅的表情达意的能力。而对古诗文的学习,则降到了很低的层次。我们目前使用的洪宗礼主编的初中教材,文言文只有三十余篇(包括一些段落,如《郑人买履》,算作一篇),古诗只有四十首,古诗文的数量明显少于白话文。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五千年的丰富、灿烂的文化。第一个文学丰收季节是在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庄子等。第二个文学丰收季节是在唐宋时期,这个时期诗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此外,还有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散文,可以说名家辈出、名篇累累。学背一定数量古诗文,可以使广大中学生涵养优雅精致的词汇,认识古代文化的内涵,名家文学的风格与特质。如果认真阅读这五千年积淀的灿烂文化艺术,犹如发现了一座宝矿没有花大力去开采一样。现仅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克服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先以学习司马迁的《史记》为例。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部划时代的鸿篇巨制,它不仅开创了我国史学的体制和规模,而且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也是巨大和深远的蔚成了一脉相传的散文主流。凡是经他的笔端塑造的人物都成了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活人。

先看《史记》中人物的独白。《陈涉世家》写陈涉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项羽本纪》写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高祖本纪》写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三个不同人物的表白虽都是短短的一句,但司马迁都写出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和性格,并且吻合无间。陈涉的慨叹,表现了这位农民英雄非凡的抱负;项羽和刘邦都是看见秦始皇出游时发出的感叹,项羽反映了出身没落贵族的复仇希望,而刘邦只是一位职位低微的官吏对未来的憧憬。而司马迁只用了他们各自的一句独白,就充分表现了各自身份和性格,语言之简约、准确,人物之鲜明、生动,说明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同时也是个驾驭语言的文学大师。

司马迁有时还运用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张丞相列传》中的周昌就是其中一个。原文写道:“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前面的一问一答,当面骂刘邦是暴君、是桀纣,需要多大的胆量。后面的一问一答,除了表现周昌质朴、刚强、正直和坚持正统思想的性格特征,还把周昌情急而口吃的说话情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真是声口宛然。

再以学习韩愈的散文为例。

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形象化,这就是在一般的概念叙述中,往往努力运用譬喻,从而使事物显豁无遗,人物人性鲜明形象、原形毕露、具体生动。例如《送石处士序》写道:“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再如《伯夷颂》写道:“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这两个人物经他的譬喻,个性很鲜明、形象生动。

目前,广大中学生无论从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来看,其状况还不算好。仅以作文来看,洋洋洒洒落笔千言,辛辛苦苦,不着边际者有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放空枪者有之;挠不到痒处也戳不到痛处者有之,等等。如果多学背这些名家名篇,状况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我们现在不是特别强调要学生学习成语吗?我们知道成语都是从古文里简化而来。而学成语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要阅读原文。有的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成语,原因之一原文读得少,不知成语的出处,当然就不能深刻理解含义了,而韩愈散文就有不少的成语,如“驾轻车就熟路”就提炼简化为“驾轻就熟”。其他如“杂乱无章”“不平则鸣”“深居简出”“痛定思痛”“俯首帖耳”“大放厥词”“一发千钧”“一举成名”等等,或者是从韩愈散文中简化提炼而来,或者本来就是韩愈散文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韩愈散文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口语化。他的务却东言和义从字顺的主张和实践,是和努力运用口语的新词分不开的。

二、学习诗词

诗词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精练。如果能准确地选用某些词语,可以把作品的主题表现出来。唐代有个和尚叫齐己,他写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颔联的两句写好后,让他的朋友提意见,朋友看了说:“‘数枝不能说明‘早,要是改为‘一枝,那就很好了。”齐己接受了朋友的意见,把“数枝”改为“一枝”。这就是有名的“一字师”的故事。这个“一”字之所以改得好,就在于它能更准确地表现《早梅》诗的主题,突出了一个“早”字。

再看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漫”是“随便”的意思,是一个副词。像杜甫这样的诗人,对诗书应该是非常珍惜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漫卷”的,这里写他“漫卷”正反应出杜甫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神态,他乐极忘形,以致他一反常态,连最爱惜的诗书也胡乱地卷起。同时,这一“漫卷”诗书的行动,也反映了杜甫急切归家的心情。他想到即将结束多年来的漂泊流离的生活而要返回家,激动的心情也难以平静,于是他“漫卷”诗书,似乎马上就准备动身返乡了。这个“漫”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锤炼词语是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老话题,在古代的许多诗话、史论等都有涉及。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多加讲析引导,对克服学生作文语言平淡,将是大有文章的。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即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词,如果加以锤炼,就可以使它发出光辉,使一个词发挥几个词的作用,达到“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我国的古诗文是一个巨大丰富的宝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采。或许有人要问:你的这几点感受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现代文获得,何必费精费力费时间去阅读那些难懂的古诗文?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对学习古诗文有一段精辟阐述:“中国古代的诗文是中华文化从上一代到这一代,从这一代到下一代的文化密码。这个密码的表层含义虽然读得懂,但是,密码的韵律节奏和表述方式,不是用现代的接受手段就能直接的接受和延续的,它只能通过背诵等原始的学习方式和生命融成一体后,完成这个叠加和延续。”如果我们的教材再多一些古诗文,如果我们的中学生再多阅读和“通过原始的学习方式”背诵些古诗文,那么不仅对目前,而且对以后的发展也肯定大有好处,将会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漫卷白话文诗书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漫卷诗书
胡适妙解白话
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适妙解白话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
读旭宇《诗书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