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的密码

2014-02-12 09:24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总量江苏广东

蔡如鹏

广东省发改委日前披露,该省2013年GDP预计将达到6.2万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首个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省份,并很可能在两三年内超过GDP总量排名世界第15位的韩国。

在这一数据的背后,专家认为更可喜的是,广东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开始朝后工业化社会跃迁。但同时,分析也指出广东仍缺少像三星、现代这样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从“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仍有很远的路。

广东富可敌国

根据世行关于全球2012年GDP总量的统计数据,全球GDP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共有15个,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广东省GDP超过了排在第16位的印度尼西亚(0.88万亿美元),紧追第15位的韩国(1.13万亿美元)。

按照韩国既定的GDP增长目标3.0%计算,广东省GDP总量或于两三年内超过韩国。届时,广东也将完成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赋予该省的使命:赶超“亚洲四小龙”。

在广东跻身“GDP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同时,紧随其后的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等经济大省也已是“富可敌国”:2012年江苏GDP总量超过了印尼,山东赶上了土耳其,浙江也把瑞典甩在了身后。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如何在外贸遇冷的2013年,跻身“GDP万亿美元俱乐部”?中国社科院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专家陈耀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归根结底还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了作用。

据广东省发改委预计,广东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达2.98万亿元,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47.4:47.8,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的“二、三、一”格局,调整为服务业主导的“三、二、一”格局,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陈耀看来,这一比例的改变比单纯的经济总量增加更有意义。“这标志着经济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广东开始朝后工业化社会转变。”他说。

尽管2013年广东省的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但总体比例还远达不到发达地区水平。陈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广东目前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是很高,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爬坡阶段。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广东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韩国则已步入后工业化社会。陈耀认为,韩国最突出的就是创新带来的产业竞争力。韩国有一些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内生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大竞争力,而这恰恰是中国所欠缺的。

据广东发改委预计,2013年广东技术自给率为69.8%,全年R&D经费(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25%,勉强进入创新型经济体(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超过2%,技术自给率超过70%)行列。

就全省而言,除了深圳“华为”等少数科技企业,大多数城市还在走“劳动密集型”的老路。陈耀说,广东要从“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还有很远的路。

只长骨头不长肉?

另一方面,尽管广东GDP总量已逼近韩国,但人均GDP却远远落后于韩国。

广东人口一亿多,是韩国的两倍。根据记者梳理,广东2012年的GDP总量为9422亿美元,人均GDP为8931美元,GDP总量与韩国相当,而韩国2012年的人均GDP为22590美元,远高于广东。与广东2012年人均GDP相当的罗马尼亚,GDP总量仅排在全世界第52位。

广东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中国最发达和最落后的地方,都能在该省找到。如深圳的人均GDP是2万美元,而仅仅相距300多公里的梅州,却只有2300美元,相差近10倍。

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广深佛莞四市占全省GDP的70%,周边的粤东西北12市却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如作为整体,人均GDP要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

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2012年,我国已有包括京津沪、浙江、江苏与内蒙古在内的6个省市区进入“发达状态”。

尽管2013年的整体数据尚未出炉,但人均GDP“一万美元俱乐部”将很可能进一步扩大。辽宁2012年人均GDP达9352美元,2013年预计可突破1万美元大关。紧随其后的广东、福建也正在逼近这个大关。

预计到2014 年,广东、福建和山东人均GDP将突破1万美元。也就是说届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将集体进入“发达状态”。

不过,即便是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也没有达到国际上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经济内生动力比较强,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等标准。中国社科院城市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治彦认为,人均居民实际收入并没有与之同步。

以居民实际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为例,刘治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达到了55%,但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只有四成左右。像广东2010年只有44.4%。

内蒙古的比例更低。2012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50元,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611元,仅分别相当于人均GDP的36%和11.8%。

刘治彦分析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增长拉动,真正的内需消费方面的拉动很小,居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这也是外界通常所说的“只长骨头不长肉”。

超常增长之谜

2013年GDP数据的另一大看点是江苏能否取代广东成为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由于2012年江苏GDP总量达5.4万亿元,广东GDP总量为5.76万亿元,而江苏近年来GDP增速始终超过广东,有外界人士指广东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地位面临挑战。

不过,江苏省2013年完成超越的可能性并不大。2012年,江苏省GDP增速为10.1%,2013年上半年增速则未超过10%。而想要GDP超过万亿美元,江苏至少需要12%的增速。

自1989年取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后,广东已连续25年稳坐GDP第一把交椅。但近几年,广东在与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的GDP竞争中,越来越有追兵逼近的紧迫感。在过去的数年中,江苏的GDP增长速度都高于广东。今年上半年,广东GDP总量只比江苏超出800亿元。

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连续35年保持高增长,原因正是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充满了经济增长的活力。

张五常教授在2009年出版的《中国经济制度》一书中提出,县域竞争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密码”。他认为:“由于县的经济权力最大,这一层的竞争最激烈。今天的县无疑是一级商业机构了。性质类同的商业机构互相竞争,是县与县之间的激烈竞争的另一个理由。”

2013年5月,上海复旦大学的史正富教授出版了《超常增长》一书,他提出:“在中国,尤其是市县两级政府,长期在经济发展的第一线竞争拼搏,已经成长为与企业界共生互动的有生力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之一。”

史正富分析说,目前在中国,“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形成三大市场主体”。这三大市场主体分别是中央政府、企业化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而中国在经济超速发展中形成的“现行三维市场体制与西方常规市场体制相比,确实具有优越性”。

对《超常增长》一书,林毅夫教授等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

但也有学者认为,地方政府GDP竞争不可持续,积累的诸多问题现在已经十分严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日前撰文称,地方政府竞争加剧了产能过剩。尽管十多年来国家三令五申要控制产能过剩,但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产能过剩都在30%左右,远远超过正常市场竞争的水平。

他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极大地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环境成本,并形成了巨大的权钱交易空间。这种过多依靠投资、过多依靠外需、过多依靠仿制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型,尽管它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GDP的增长。

不过,陈耀认为产能过剩、环境恶化这些并不应归咎于区域竞争,而是发展模式的问题。“竞争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竞争什么”,他说。

猜你喜欢
总量江苏广东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水韵江苏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位增长
图说江苏制造
环保部: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下降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