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炜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漯河 462002)
2012年 4月,3D打印(3D printing)率先入选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实施的“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表明美国政府对3D打印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寄予厚望,也引发了全球对3D打印的关注。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里夫金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的结合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在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推动着制造业的深刻变革,让每个消费者同时变成生产者[1]。2014年9月,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IEEE CS 2022》的报告,将3D打印与云计算、大数据等23项技术一并看做将在2022年改变计算机科学与产业的技术[2]。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史表明,在图书馆领域,每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几乎都能引起极大关注并推动变革[3]。目前,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已经尝试提供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服务并着手制定相关制度和服务标准,3D打印已经并将继续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深刻变革。
3D打印的神奇之处在于创意的 “所见即所得”,正如利普森和库曼所指出的,网络信息技术造就的虚拟世界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地方,人们的各种创意都可以在其中编辑和修订,而3D打印将跨越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鸿沟使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8;3D 打印催生了“创客”(Maker)群体,一个不以利润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群[4]26。目前,3D 打印装备正在朝专业化、普及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将使工厂化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向本地化、个性化定制生产。胡晓鹏[5]认为,文化创意相对于技术创新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竞争性资源,因为它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的、艺术的、信仰的、伦理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具有重要的、主导的,甚至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厉无畏[6]提出,创意产业创造的价值包括功能价值和观念价值两个部分,前者是商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能与一些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或文化崇尚,产生“共鸣”的无形附加物。上述研究表明,创意是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灵魂,社会化、本地化、个性化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创意实现的过程,它将摆脱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品对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压制。
张晓林教授[7]指出,密切关注可能颠覆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基本模式、机制和能力的 “破坏性技术”,关乎图书馆的生死存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随着“破坏性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比如,当图书情报工作的核心能力受到知识经济和数字化冲击的时候,图书馆界提出“走向知识服务”[8]的命题,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断地掀起科技浪潮,不断地孕育出各种“破坏性技术”。在3D打印推动社会生活模式、工业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新浪潮中,本文认为,提供创意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意就是创造性的想法、构思和意念,是人们将潜在机会转化为“新点子”,并用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哈特利(John Hartley)在其《创意产业读本》著作序言中将“个人的、独创的、有意义和有用的”[9]作为衡量一个新创意的标准。创意也是一种波兰尼(Karl Polanyi)所说的“隐性知识”,即难以完全获取、编码甚至共享的知识,图书馆可以利用3D打印服务充分挖掘馆员及用户中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社会化与显性化[10]。创意不是发明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的专利,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且是每个人的权利。国际图联(IFLA)发布的《亚历山大宣言》中提出,图书馆要为全社会提供了“智识自由——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媒介获取信息、思想和想象力作品的自由”[11]。由此可见,图书馆为用户的各种创意提供服务,是当代图书馆服务的本质内涵之一。创意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人们的勤奋思索和实践,更来自于社会的塑造和推动,而图书馆便是孕育、催生和服务人们创意的重要社会因素。Colegrove认为,在新的技术和社会背景下,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从提供图书、信息、教育服务转向提供信息和物质创造的服务[12]。综上所述,在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3D打印服务过程中,创意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图书馆创意服务是图书馆人运用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服务模式将各种知识载体所蕴含的创意性智慧进行融合提升传递给用户,使图书馆成为储备、传递、利用、启迪创意的平台。图书馆创意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图书馆服务于用户的想象力,使用户将他者的、外在的、情境的信息转化为符合自身需要的独创性的精神创造,将“自在的知识”转换为“自为的智慧”,从而激发想象力、增进理性、指导实践和创造价值。图书馆创意服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公共性。它是面向所有的社会公众,而不只是发明家、艺术家等创意精英,这和阮冈纳赞提倡的“书是供所有人会用的”法则一脉相承。第二,服务性。通过提供以人为本的嵌入式、关联式、协同式和启发式的创造性服务,增进用户智慧,启迪用户创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包括3D打印在内的所有技术发展的终极目的。第三,技术性。图书馆创意服务凭借并整合各种技术,帮助用户跨越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鸿沟,使各种创意变为满足人类个性化需求的创造物,这也是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灵魂。第四,想象力。对新技术的敏锐把握贯穿了图书馆的整个发展史,也是图书馆人特有心智品质,这种特有心智品质可以称为图书馆学的想象力。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3D打印的发展,图书馆创意服务更具有想象力。
图书馆基于3D打印的创意服务的主流模式就是将图书馆打造成创客空间(makerspace)。创客空间是开源社区创客聚集在一起分享创意、创造新事物的实验室、厂房、工作坊、工作室等。美国纽约的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 (Fayeteville Free Library)建立的“发明实验室”(Fab Lab),是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创客空间[13]。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哈罗德·华盛顿图书馆(The Harold Washington Library)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创客空间,所有在馆注册的读者都可以使用,这一行动打破了创造的壁垒,让使用者在共同创作中孵化启迪创意,结识兴趣伙伴形成创意团队[14]。苏州少儿图书馆利用两台3D打印设备让更多家长和少儿读者了解相关知识,激发少儿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见,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孵化启迪的模式,就是图书馆创客空间制造了激发灵感、DIY创作、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情境,让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创造,为用户生活、工作和创业奠定基础。
创意氛围与创意人才、公共产品供给等因素一样,是影响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之间耦合效率的关键因素[15]。图书馆通过引入3D打印形成创意活动和兴趣集结的平台,可以成为营造创意氛围的重要主体。第一,为用户提供3D打印操作培训和打印服务。如:加拿大多伦多公立图书馆约克堡分馆(Fort York Branch)要求市民在使用3D打印设备前,必须先完成个半个小时的有关操作规程、安全规则以及其他知识[16];美国维斯特港公共图书馆(Westport Public Library)让本地读者可以免费使用馆内3D打印设备,并定期举办展会,向用户展示各类3D打印机,专门成立的3D打印服务部向参观者展示打印物品[17]。第二,为用户提供创造创意交流平台。图书馆通过创建交流平台支持用户的一切创意活动,在基于3D打印的创意服务方面尤为出色。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是全美第一所面向师生和社会提供3D打印服务的学术图书馆,学生们利用这些设备打印了大量的物品并定期举办展会,各类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大量优秀的作品被展出,为创意活动提供了新环境[18];我国复旦大学图书馆面向本校师生征集3D打印创意方案,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开办讲座、举办3D打印设计大赛、组建“图书馆3D打印机小组”等,都是图书馆营造创意氛围的重要举措。第三,为读者营造发挥潜力的环境。美国底特律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 (Helping Young People Excel)主要服务于青少年的创意,旨在引导青少年参与创新,激发青少年发明、创造和创意热情,形成创意潜力发挥的环境[19]。
3D打印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可以应用到大部分的学科中去,涵盖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和培训等类型的教育[20]。已经有一些图书馆通过3D打印技术提供创意服务,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数字图书馆项目提供了很多无脊椎和脊椎生物的3D动物和器官结构模型,要求该项目的参与者扫描并打印复制古人类化石[21],这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提供3D打印服务、产品展示和科研教学是美国高校图书馆使用3D打印设备的主流服务[22]。其中包括:开设图书馆创意服务与3D打印相关的课程,如美国雪城大学的iSchool项目,给研究生开设的“公共图书馆的创新”课程中专门介绍3D打印的使用和服务[23];建立创意实验室提供创意服务,如作为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建筑与工程图书馆的3D实验室,实验室的6名员工和12名学生,向全校师生提供3D打印和扫描、虚拟动作捕捉等服务;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辛普森图书馆的ThinkLab向全校开放,内设3D打印机、复制器、机器人等设备,并已成功举办两届创意活动。以上这些都是图书馆利用3D打印这一新兴的学习技术提供创意服务,培养人才的范例。
嵌入式服务要求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学习、科研和决策过程,嵌入到用户所在的物理和虚拟空间、社会组织和网络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合作交互的知识服务支持智慧集群创造,将图书馆转化为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是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24]。图书馆创意服务作为一种嵌入式服务,就是图书馆嵌入到用户创意需求实现过程之中,将各种知识载体所蕴含的创意性智慧进行融合提升,支持用户创意实现的过程。如: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3D打印工作室提供开放式、嵌入式服务,实验室工作人员指导参与用户使用3D打印设备进行创意操作的全过程,辅助创意实现过程,避免或减少操作失误[25];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图书馆开展3D打印服务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理解和使用3D打印进行指导,并创建3D打印数据开放获取知识库,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创意数据[26]。创意是当今社会最宝贵的智力资源,创意需求在哪里,图书馆就应该服务到哪里,而3D打印技术为这种服务提供了快速实现的工具。
图书馆界对利用3D打印开展创意服务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赞成者认为这是体现了图书馆创造新思想、产生新知识的核心价值,中立者认为这是潮流与成本的博弈,而反对者认为这是货物崇拜和技术狂热[27]。因此,需要引起图书馆界深思的是,3D打印是技术变革的大势,还是昙花一现的噱头?图书馆服务对3D打印是视而不见,还是相机而动?在3D打印浪潮中图书馆的价值、精神和制度如何坚守和彰显?如何以利用3D打印开展创意服务为契机,找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出发点?当前,应深刻认识3D打印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关注图书馆利用3D打印开展创意服务的案例,为图书馆利用3D打印开展创意服务提供必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准备。
图书馆引入3D打印服务将引起版权制度、预算制度以及伦理和安全等问题,必须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为图书馆创意服务提供依据。第一,版权问题。3D打印开放化、社会化和商用化通过DIY打开了“比特向原子”复归的大门,也蕴含着侵犯版权的风险。图书馆开展创意服务要遵守版权法,在服务的过程中避免产生侵权纠纷。当然,图书馆要重申并积极主张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担当版权保护顾问,为各相关方提供版权保护建议,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馆创意服务的用户的法律风险。第二,图书馆要在预算范围内提供基于3D打印创意服务。3D打印还处于商业化早起阶段,其昂贵的价格使很多中小型图书馆望而却步。因此,要基于可获得性、可用性和可负担性原则,积极构建融合公共财政支持、社会捐赠等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的制度,使图书馆创意服务顺利开展。第三,建立图书馆创意服务中的伦理和安全监管制度。3D打印理论和实践在展示的打印枪支、人体器官和稀有物品等无限想象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安全风险和伦理质疑。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图书馆创意服务符合社会正常的伦理范畴,保证3D打印技术的安全使用。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交流也是一种学习方式。Yelton提出:信息是工具,而图书馆是体验,创客空间可以让用户体验科技的进步、交流的快乐和创造的收获[28]。通过融入社区、联合社会力量、创造交流空间,是图书馆创意服务实现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与创意机构合作,共建创意共享空间,在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创客空间所需的包括3D打印设备在内的各种工具、设备、仪器以及维护和人员培训会占用巨大的预算、需要特殊的人力资源,图书馆需要联合科研院所、创意企业、基金会等社会机构和创客、发明家以及DIY用户等群体,开展经济、技术、创意、空间等各方面的协作,共同提供创意服务。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图书馆创意服务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当前图书馆利用3D技术开展创意服务还不是主流服务,但随着3D打印的发展和普及,基于3D打印的图书馆创意服务将成为社会普遍需求,也将成为图书馆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重塑面向图书馆创意服务的人力资源,要使图书馆员能够嵌入于图书馆创意服务运行全过程,充分掌握学习知识、传播智慧、支持创意的服务本领。为此,图书馆要制定一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标准作业程序手册,为图书馆员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能提供制度保障,使图书馆员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思想的引领者、创意的激发者、信息素养的培训者和嵌入式服务的提供者。
图书馆创意服务是阮冈纳赞 “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法则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被赋予的新内涵。本文在分析3D打印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图书馆走向创意服务的命题。在理论上,图书馆创意服务有助于检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理论成果,拓展图书馆服务理论研究,寻求图书馆服务理论新的增长点;在实践上,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新浪潮,尤其是3D打印开展服务创新活动,不断推动图书馆服务实践走向深入。最后,本文简要地从思想、制度、创客空间和人力资源四个角度提出了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实现路径。
[1]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ALKHATIB H,FARABOSCHI P,FRACHTENBERG E,et al.IEEE CS 2022[R].CA:IEEE Computer Society,2014.
[3]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12.
[4]利普森,库曼.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5]胡晓鹏.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思考[J].科学学研究,2006(1):125-129.
[6]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1-44.
[7]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8]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9]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王敏,徐宽.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对我国的借鉴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97-100.
[11]IFLA.Alexandria Manifesto on Libraries,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Action [EB/OL].[2014-10-19].http://www.ifla.org/III/wsis/Alexandria Manifesto.html.
[12]COLEGROVE T.Editorial board thoughts:Libraries as maker space[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2013(1):2-5.
[13]刘奇扉.探析国外图书馆3D打印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4(6):112-115.
[14]FERRO S.In Chicago,3-D Printers Are Available To Anyone With A Library Card[EB/OL].[2014-10-19].http://www.popsci.com/diy/article/2013-07/chicago-brings-3-d-printers-its-main-public-library.
[15]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16]李忠东.多伦多公共图书馆提供印刷服务顶目[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8):23-25.
[17]Westport Library[EB/OL].[2014-10-19].http://westportlibrary.org/services/maker-space.
[18]3D MODELING,PRINTING,AND SCANNING:WELCOME[EB/OL].[2014-10-19].http://guides.library.unr.edu/3dprinting.
[19]罗博,吴钢.创客空间:图书馆新业态发展实践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4(1):96-100.
[20]李青,王青.3D打印:一种新兴的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4):29-35.
[21]Owens T.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3Dprinting[EB/OL].[2014-10-19].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86.pdf.
[22]辛福民.美国图书馆3D打印使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6-88.
[23]杜瑾,杨志萍.国外图书馆IC空间建设研究新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2013(2):11-15,10.
[24]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1-20.
[25]Rodgers Library 3D Printing Studio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EB/OL].[2014-10-19].http://www.lib.ua.edu/sites/default/files/rodgers/Rodgers 3D Printing SOP_V2.0.pdf.
[26]GROENENDYK M,GALLANT R.3D printing and scanning at the Dalhousie University Libraries:A pilot project[J].Library Hi Tech,2013(1):34-41.
[27]张世佳,曲建升.图书馆引入3D打印服务的意义与前景[J].图书情报工作,2014(5):41-47.
[28]YELTON A.3d printing,library missions,and things beside the poin[EB/OL].[2014-10-19].http://andromedayelton.com/blog/2013/01/04/3d-printing-library-missions-andthings-beside-the-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