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及实践形式

2014-02-12 16:27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馆藏服务体系图书馆

王 文

(平顶山市图书馆,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促进了文化消费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对文化服务质量、文化资源配置、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所以,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推助文化发展的政策,各级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到本级政府重点工作之中,大力推进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的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通过向人民群众提供学习、文化休闲和娱乐、资料与信息查询、知识普及等服务,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公共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所以说,公共图书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明确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推动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就必须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2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

2.1 保存和传播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书籍等其他有形载体保存着人类创造的大部分文明,也通过书籍借阅等工作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具体言之,公共图书馆通过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保存各种文献资料,使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料以及其他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源得以保护、存续,并基于文化会展、学术论坛、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形式发挥其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等作用。

2.2 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其文化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积聚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活动场地、专业性服务人才以及相关技术来体现的。

随着文化载体的深刻变革,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浩如烟海,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文化理论研究、文艺作品创作、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经济政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公共图书馆特别是近几年新建成的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社会各界提供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的功能。“几乎每一个新建的图书馆都把文化活动设施看成是图书馆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设备先进、设施一流的文化活动场所,可以向公众提供学术会议、大型展示会、报告会、研讨会、音乐会、电影放映、文艺演出、仪式庆典、文化旅游、游乐场等服务”,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成为当地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活动场地的提供,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公共图书馆在向社会提供文化知识、信息资料服务的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培养了大批图书管理与服务的专业人才。他们通过对文化资源与文献资料的收集、转换、储存来保护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服务,从而推动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用的发挥和地位的提升。

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文化服务之中。图书馆通过构建网络平台,所存储的文化资源和信息传播到偏远乡村,满足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了偏远地区群众的文化权益,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得以迅速放大,并且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得以提升。

2.3 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大、种类多,是读者学习研究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基于此应向社会各界提供综合的文化信息服务,特别是提供科研信息服务。一言以蔽之,为科研服务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核心,决定着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的位置。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和运行中重视而且做好馆藏资源的拓展、发掘、整合、转换,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图书馆除了服务于科研之外,还要服务于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满足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一般性需求以及生活中对基本科学知识和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基本性需求。因此,要关注社会成员中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信息需求,及时调整信息服务工作内容和重心,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另外,在信息服务中还要通过举办科普讲座、信息检索培训等活动培养群众认知、甄别、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群众信息获取和使用上形成互动,从而保证图书馆在文献资料、文化信息的拓展、发掘、整合、转换工作,与社会各界对知识信息认知、甄别、获取和使用形成一体,增强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实用性,放大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2.4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是人们工作之余从事的一种放松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文化活动项目,是人类文明形式的重要补充,具有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开阔眼界、互动交流等作用。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建设呈现现代化和人性化趋向,具有健全、优美、舒适的文化设施以及丰富的馆藏文献,成为社会各界举行读书活动、演讲活动、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群众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上发挥重要功能,使群众身心得以放松、文化视野得以拓宽、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文化爱好得以培养。正是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分量不断得到增强。

2.5 社会教育

正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多样化的馆藏文献资料以及其他大量社会文化、科技信息的储藏,社会各界才能在这里获取知识,打开思路,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而这一过程,就是社会各界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图书馆通过文化服务实施教育的过程。这一自我教育和实施教育的过程是其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只有在图书馆完成,也只有图书馆能够完成。图书馆实施教育的方式是文献资料借阅、科技信息搜索等,群众可以通过图书馆教育自由地更新知识、提升能力。随着政府对图书馆建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图书馆软硬件建设不断得到优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增强。

3 图书馆建设

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充分发挥,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自身建设,包括馆藏资源建设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与条件。

3.1 资源建设

构建实用性强的特色馆藏体系。一般而言,除了国家图书馆之外,地方性图书馆服务群体,主要是其所在地方的社会公众。因此,资源建设必须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民俗风情特点、居民受教育状况、地方历史文化特点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科技信息的特定要求,对资源建设涉及的学科、专业文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搜集,有针对性地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使馆藏资料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还要适应发展需要,使馆藏结构合理化,馆藏信息系统化、完整化,兼顾科学本身所特有的逻辑性,又要保持较高的使用价值,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在构建实用性强的特色馆藏体系的同时,还要适时调整和完善馆藏结构。在保有传统馆藏建设以印刷出版物为主的前提下,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把原有的纸质馆藏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完善图书馆文献信息数据库,以满足读者迅速、准确获取文献的需求。

3.2 服务建设

信息时代,信息质量与数量掌握的不对等,就可能造成权益受损。保障不同社会群体享有公平的文化服务权益,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者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者监狱犯人,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各界共有的文化平台,应该平等享有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树立平等无差别的服务理念和运行理念,平等、无歧视性地服务于所有读者,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均可平等地使用公共图书馆设施,平等地查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对于特殊群体,图书馆的公平服务还体现在文化服务项目的多样性、针对性。在特殊群体较为聚集的地方建立图书流动站、服务站等文化站点,开展不定期送图书等活动。

图书馆运行中,立足“藏为所用”的原则,创新服务模式,比如打破书库制,实施开架阅览制,从运行制度上保障全部馆藏书刊为读者所接触,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举办藏书、文献资料专题展览、讲座、读书活动等,宣传图书资源信息。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强的科学文化普及活动以及科学文化知识进农村活动,提升城乡居民文化科学素质。另外,还要积极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互联网,延伸图书馆服务。比如开展信息资料电子化服务、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网上图书查询、预约借阅、电子邮件、科研立项信息跟踪服务、网络培训和辅导等。

3.3 队伍建设

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高级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亟待优化,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履行文化职能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支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敬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进取心;通过继续教育、脱岗学习、在岗培训等方式,提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知识信息组织和加工能力;制定出符合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实施严格合理的职业资格证制度;通过考试考核和择优录取的办法,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和补充人员,充实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和乡镇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辅导,并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3.4 经费筹集

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社会资助两个方面。在我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日益重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但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财政投入不连续、不稳定以及地区差异都成为阻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筹措运行资金,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出现出租场地、转包承包等现象。保证图书馆有足够的运行经费迫在眉睫。为此,一方面要对政府投入制定合理规划,确保有效地利用,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拓展运行经费,促进公共文化基金的创建,在保证图书馆公益性的前提下适度引入商业化的协作模式,建立长效的社会捐赠体制,建立社会民营基金。

4 文化服务的实践形式

4.1 公益型服务形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这为我们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建立学习型社会卓有成效的方式是全民阅读。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和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在推进全民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不仅拥有优雅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献,而且具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是大众阅读的主要阵地。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宣传周”“世界读书日”和“全国读书月”等特殊时间,举办专题书刊展览、新书推介、书评、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征文评比等各种主题的读书活动,充分宣传和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开放性,发挥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这些服务手段和活动方式,建立一个与读者及时沟通和真诚互动的平台,让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调动人们的读书积极性,推动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例如文化展览、公益性讲座、科学知识宣传等普及科学知识,突破图书馆长期以来以文献服务为主的传统模式。除了固定的文化活动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流动性文化活动,由内向外延伸,走进社区、企业、军营、学校和农村,提供满足特殊需要的文化讲座。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4.2 延伸服务形式

流动图书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是一种将馆内的信息资源(包括书籍、报刊、音像资料等)定期流动到另一个图书馆或者服务点,同时也从其他图书馆中获取该馆的信息资源,以供当地读者使用的服务模式。社区流动图书馆是我国典型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流动图书馆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通常由具体的实施条件所决定。我国社区流动图书馆应结合国情,着重体现3种主要功能,即用户信息咨询中心、社区培训教育平台、社区娱乐休闲活动场所。具体实施可以通过邮寄文献或设立流动图书馆、汽车图书馆等形式来实现。

“农家书屋”工程是指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够提供实用型书报刊阅读和音像电子产品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农村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软肋。农家书屋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利用人力资源优势,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利用文献资源优势,扩大农家书屋的藏书量;利用服务优势,完善农家书屋功能。

4.3 特色型服务形式

公共图书馆通过向地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图书馆要大胆冲破传统观念束缚,重新制定和调整馆藏文献的重点收藏范围,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开辟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主动适应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大众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化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虽然占据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公共图书馆要在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利用好政策,加强自身建设,补足自身短板,在倡导优质服务和做好读者常规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模式,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1]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耿丽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图书馆服务——推动全民阅读的思考[J].图书馆情报通讯,2010(3).

[3]张静,李叔灿.基于和谐文化建设的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探析[J].图书馆论坛,2009(4).

[4]杨玉麟.也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的作用[J].当代图书馆,2009(12).

[5]胡一女.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功能需求及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07(6).

[6]李阳.论县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7(1).

[7]林纯.公共图书馆服务深化:“专题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6(2).

[8]李诚.整合地方文献服务城市发展[J].图书馆学刊,2006(1).

[9]盛兴军,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实体空间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

猜你喜欢
馆藏服务体系图书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