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及其培养

2014-02-12 14:0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公正意识

石 莎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公正是无国界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结构转型的推进,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管是“钓鱼执法”还是“彭宇案”亦或者是“小悦悦事件”,都让我们看到社会的道德体系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社会的公正原则遭到破坏,社会公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其社会公正意识是否完整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接班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公正意识都不具备,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也就前途堪忧了。只有一个国家的接班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公正的社会意识,才会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追求公正,在制定原则的时候关心公平,才会真正有利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及可持续发展。对于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地发展的一个群体来讲,追求社会公平公正,既是其在追求自身的思想品德进步的表现,也是其价值观念不断成熟的表现。所以,为了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未来的持续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培育,加强对其社会公正意识的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现状

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形成的对于公正的认识和对公正内在价值的感知、评价和追求,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公正的体会、认知和评价的综合体就是大学生的公正意识。从人类思想的发展史来看,大学生的公正意识涵括大学生对公正的认知、看法、评价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公正意识,完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当代社会的整体发育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低,社会和家庭对于大学生引导的失范性和无序性导致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降低。通过对大学生的公正认识、公正行为、公正期望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整体的公正意识存在偏差,大学生的公正意识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出现断裂的现象。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大学生对于公正的认知比较模糊

大学生的常态生活是“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并且大学生的常态生活比较稳定有规律,在常态生活中大学生遇到非公正现象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他们对公正的认知比较模糊。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于其认识公正的影响远不及课堂教育和网络传播;而在公正认识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同学也显得很模糊,超过一半的人对于当前社会的公正意识的现状表示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当前大学生对于公正的认识比较模糊,应该在对大学生进行公正意识教育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公正意识。

(二)大学生公正行为情与理的冲突明显

公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利益关系的问题。在问卷中我们涉及到“个人利益及集体利益的抉择问题”,超过85%的学生选择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但是在对如何面对生活中身边人遇到的不公正现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默不作声或者是发发牢骚,而没有采取实际行为;在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例如在学校的贫困生的申请中遇到不公正的现象,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忽视或者是像身边人抱怨。这也可以显示出,大学生没有鲜明的公正行为的原则,在进行公正判断的时候大多是依靠感情而非事件体现的正当利益关系。这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为了获得利益会暂时忽视公正。

(三)大学公正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出现偏差

大学生对公正进行评价的方法对于其对公正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中蕴含的公正观,是我们系统认识公正、对公正进行评价的思想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剧烈,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传入,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公正观和道德观遭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混乱,在对当前社会进行公正评价时难以采取正确的衡量标准,甚至会采取西方的公正观。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公正意识的最高标准是国家利益至上。但是,大学生在进行公正评价时,没有综合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等多方面的利益,因而缺乏理性。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正意识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因素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制度的制定是其发展的基础,也是其社会能否实现公正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中提到“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制度的制定对于维护社会公正,构架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支持和倡导作用。由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前我国的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的特点,这也导致了制度执行的变形,也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公正意识存在偏差的原因。

(二)家庭影响因素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庭的影响对一个人而言是最深刻的,也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的中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较大的影响,父母对于社会公正问题的认识当然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于社会事件的关于公正与否的评价会对孩子进行最初的公正意识的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公正观念的树立和发展。随着社会上道德滑坡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再鼓励孩子做好人好事,而是要求孩子少管闲事,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父母对于孩子事无巨细的照料,使孩子对于社会的认识非常浅薄,丧失了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孩子完整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父母对其的宠爱更是没有底线,过分地溺爱,使孩子对于父母的付出渐渐麻木,甚至认为这是父母理所应当的行为,这也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性格,忽视他人的感受,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心。

(三)学校影响因素

学校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手段,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及正确的社会公正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教育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应试制度可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或者专业技能进行等级判定,但是对于道德素质却很难做出分数评判。一个学生对于道德思想认识深刻,张口就是“仁义礼智信”,但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却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集体利益,这样的人恐怕不能用他对于“道德思想的深刻认识”来评价。正是由于思想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具有完全统一性,所以不能用一个人道德思想政治课的成绩来判断他的人品。就像在考试的时候,虽然每个学生都知道作弊是不对的,并且对于诚信应考是认同的,但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还是有部分同学铤而走险,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进行作弊行为。应试教育本身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与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过分关注学习,而成为生活的“弱智儿”,对学习以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漠不关心。对公正意识、社会上公正事件的接触比较少也导致了他们的公正意识存在偏差。

(四)经济影响因素

经济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由于市场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不可预估性和难以操控性,再加上我国处于初级阶段,自身积累的经验比较有限,国外经验可以适当借鉴,但是可供借鉴的方面少之又少,因此我国市场系统还未达到完善的地步。市场秩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治,很多人为了获得更高市场效益,破坏市场秩序,通过非正当的手段获得利润,使不正之风扩散。除此之外,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在收入分配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要在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去实现其他方面的公平。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可监控性较弱,有一部分人往往偷钻法律的漏洞,无视市场的规则准入,一意孤行,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采用一切不正当的手段,以此来获得较高收入,却因为相关保护法律的缺失等其他原因,使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管理,使得大学生对自己接受到的教育产生怀疑,大学生的公正意识发生动摇。

三、当代大学生公正意识培养的措施

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公正意识的培养,由单一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够完成,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协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我国的各项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为大学生的公正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应该加强关于社会个体权利保障的制度的完善,使大学生保障自我权利的意识增强,在进行自我全力维护的时候有制度可依。大学生对于相关保护个人权利的活动应积极参加,并为此做好一定的宣传,不仅让自己认识到权利维护的重要性,更要让其他人认识到权利维护的重要性,培养大家的公平公正意识。其次要推进机会平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强化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相关制度的审核和制定,让有关执行部门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会有法必依,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促使大学生形成公平公正的意识。通过各种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的确立,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实现对等。

(二)家庭培育对策

除了社会的努力之外,家庭也要从小帮助大学生形成公平公正的意识。首先,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家庭民主,尤其当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的时候,更应注意这一点。一个民主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和指导。其次,父母不能侵犯孩子的权益,从小为孩子树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孩子要遵守承诺、团结集体、敢于承担错误等优秀品质。权益维护的意识从小必须根植在孩子的脑海中,如果从小没有权利维护的概念,以后在社会上遇到触犯权益的事情将会难以有效维权,很有可能因处理不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最后,父母在生活中还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对于社会中不公正事件不妄下断言,评价要公正合理,给孩子做一个正确的榜样,引导孩子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正确地维护自身的权利。

(三)学校培育对策

大学生的年纪正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定形时期,因此加强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公正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完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体系,使学生接受成体系的教育,使学生对公正有深刻的了解,并不断深化其对公正的认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正观念。其次,对大学的各项公正制度进行完善,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公正。比如完善评优评先制度、完善入党制度等等。最后,要强化老师的公正观。老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老师应该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以待,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3.

[2]代冠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及其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公正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吕坤公正观浅析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