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对高职课程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

2014-02-12 12:52:2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大赛校企实训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近年来,各大职业技能大赛在高职教育领域成了热点名词,在政府、社会、院校、行业的高度重视关注下,技能大赛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从国内向国际,开展得如火如荼。技能大赛赛项选题重点考虑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方面,技能大赛已成为展示职业教育广大师生风采和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推定了职业教育各个层面的改革创新建设。对于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已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扩大了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凝聚社会共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高职课程资源建设也“如借春风”。技能大赛的开展, 对课程新标准制定、任务驱动式课程内容建构、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对课程体系制定导向作用

高职课程归类为“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既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分类标准》),高职课程以应用为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性,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以能力、技术和职业为本的课程和课程体系。

1.有利于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

从技能竞赛的赛项内容和考核标准均是按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项目精心设计安排的,高职教学内容理应围绕综合项目将知识点贯穿在各个项目的学习、设计和制作中,根据岗位的需要和行业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整编,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从全国技能大赛赛项内容来看,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旅游大类中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为例,竞赛内容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为主线,涵盖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餐巾折花、中餐宴会摆台、斟酒、英语口语、专业理论、现场评析等内容,综合考评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饭店餐饮部运行与管理、餐饮菜单筹划与设计、餐饮原料的采购与储存管理、酒店餐饮产品的生存管理、餐饮服务与餐饮促销技巧、中餐服务技能、中餐服务流程、餐饮文化理念。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重复教学,根据技能竞赛的平台和要求,规范核心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的比例,做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整合,做到理论适度、课程组织职业化、课程结构模块化;拒绝重复的教材,合并类似的课程;积极推行订单班式培养,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2.有利于构建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即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工作能力开发的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开发紧跟行业发展,可以加强与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增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职业性;把专业理论修养和职业技能有机结合,培养主动性强的应用型人才。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挂钩后,高职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匹配度就越高越科学越合理,越能服务学生未来就业。

分析岗位要求,还原职业能力,根据职业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走进企业后能将在校所学知识技能直接运用到一线的生产、服务和管理当中。总之是将工作要求、职业资格和课程内容建立直接的联系。

二、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长期受到学院式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基于学科课程之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体轻合作的弊端。历经5年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思考。

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从“不知道”到“知道”,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工学结合,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具体开发实验导向、项目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实训基地资源、订单培养资源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和双语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岗位能力培养,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突出实践环节,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基本保证。因此,如酒店管理专业的技能核心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将饭店客房服务作为一个大任务,按工作过程分解成迎客服务、应接服务、对客服务、送客服务等层次分明的小任务,课程教学围绕这些小任务展开。具体工作过程:集中讲解——教师演示——学生实训操作——老师现场指导——总结互评。在授课中,学生被分配成不同小组,在团队合作下,各项任务在技术理论讲授和专项能力培养中水到渠成。

三、 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技能竞赛各赛项比拼不难看出,教师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质量。所以,各参加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高职技能竞赛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加强校企产学合作,让没有实践岗位经历的一定年限的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实习或挂职锻炼。

有针对性地参加短期培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加大投入,积极加强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创造精良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为教学、科研、服务创新提供一流的条件;并安排在校专业教师轮流到各专业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观摩学习,让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并承担一定的实训教学任务。

根据专业建设需求,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并要求取得相应资格证书。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本专业执业资格及中高级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考核。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考察、研修、进修、培训,学习外国先进高职教育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培训层次和质量。

借助技能竞赛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请兼职教师,聘请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校外专家、生产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工作岗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进行技术服务,承担科研开发项目。 教师主持较大型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工程应用项目、开发研究项目,经学院批准,可减免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既熟悉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管理,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深度和广度;既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既有较高的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和专题研究能力,又有较敏锐的问题意识和行业敏感度。“双师型”教师能集教学、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于一身,胜任社会企业对学生建设性、刨造性和综合性能力要求的全面挑战,综合体现高职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四、推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比赛要求、比赛物品、准备比赛评分标准等情况来看,参赛院校没有专业化的教学设备就可不能锻炼出一批理论实践结合、教学科研结合、服务创新结合的优秀教师,不可能选拔出一批优良职业习惯和素养的选手。实训条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设和校外基地的“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参照技能大赛标准,聘请行业专家全程参与,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环境:操作工艺流程标准完整,实训工位先进、针对性强、数量充足、场地充裕;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模拟设备、图文资料、设备产品;有相关的技能技术能力支持保障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训基地要承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功能,不断采纳行业领域新知识,引进新设备,技术支持更新换代,保证教师在校内不断进行自我培训、储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实践能力。要加强实训基地与其他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进行技术交流;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培养技术人才、推广新设备新技术和完成某些服务项目。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利用企业资源建立起来的,基地促进了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方式的运行。基地接受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接受老师下厂实践和挂职锻炼,设立校企合作订单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上岗机会,并在企业选派出管理专家、行业能手在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学习。

五、促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有效手段,举办技能大赛加强了校企合作,每届技能大赛都引起了社会企业界类人士的密切关注。以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天津主赛区期间,共有45家知名企业带来了440个面向获奖选手的招聘岗位,其中面向高职选手岗位的月薪超过5000元,中职超过3000元。大赛闭幕式后现场签约234人。“全国大赛获奖选手正成为用人单位的竞相争夺的目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国内职教界的品牌。” 2012年在山东潍坊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现场,吸引了国内不少星级饭店老总观摩,希望在上十所上百所高职院校挑选出优秀人才。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之后,“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召开,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丰硕成果和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突出成绩。展洽会汇聚了各地选送的3500余件学生作品,其中80%以上的作品都通过校企合作转化成了市场商品,一些企业还就现场部分作品的合作开发、技术转让事宜与学校进行了洽谈。

校企合作为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区域经济发展在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往往难以兼顾,难以避免陷入招商引资项目流产的困境,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能解决这一困境。

校企合作取得了双赢:企业通过技能大赛和校企合作宣传了企业品牌,获取了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的平台;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按照企业行业标准向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接了就业渠道,优化地方人才资源建设,积极推进了高职教学改革,推进了高职教学资源建设。

六、结语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创新,是考验高职教育质量的验金石,技能大赛的价值取向影响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是高职课程资源建设的风向标。参照职业技能大赛进行高职课程资源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校区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引导服务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推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模式实施,引领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建设。根据这种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教学,培养市场需求的高技能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智,肖爱武.电气控制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01).

[2]刘安枕,权养利.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与课程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05).

[3]彭明道.利用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研,2011,(03).

猜你喜欢
大赛校企实训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说谎大赛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