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燕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纵观我国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三十年,中小企业一直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国内企业总数的95%,并创造和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75%以上的就业岗位。仅从以上数据可见中小企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连的密切关系。但现实状况却呈现倒挂之态,一方面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另一方面却又在发展中面临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融资难导致进入21世纪后中小企业后劲乏力。有鉴于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可谓迫在眉睫。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作为典型例证,探讨此难解之题。
贵阳是贵州省会城市,地处中国西南一隅,一直以来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自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国发[2012]2号印发以来,贵阳作为全省的经济龙头,实体经济、金融环境均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中小企业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筹资难题仍是横亘于前的拦路虎。因此,就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间地带但又呈现蓬勃之态的贵阳市中小企业目前状况以及融资瓶颈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既能体现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变迁中的诸多建议和经验亦可适用于国内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
本次调研从贵阳市中小企业目录中随机抽样选取了96家,分属十二个不同行业。其中制造业占比最大,为61%;其次是商贸、批发、零售类企业,占比16%;再次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占比接近8%;其余建筑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业、房地产等占比均不超过5%。
企业从业人数方面,300人以下占据了80%;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下占比高达70%,只有不到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但其中2000万至3000万的占据绝大多数。说明贵阳市中小企业不属于微型,还是具备一定规模,若能辅以资金的融通支持,应当能迅速成长。
资产总额:调研的96家企业中,2011年年底资产总额在2000万元(含)以下的占比57.10%,2000万到5000万元的占比18.94%,5000万到1亿元的占比13.31%,1亿元以上的10.65%。2012年年底2000万到5000万元的比例略有下降,为18.07%,2000万以下的则小幅增长至57.83%,5000万元以上的基本保持不变。可见贵阳市大部分中小企业资产总额集中在2000万元以下,规模较小。
资产负债率:本次调查反映出一半左右(47家)中小企业均在50%以下,50%-75%的占了四成左右,为37家,75%以上的有12家。2012年相较2011年几乎没有变化,负债比例低于工业发达省份城市,在全国处于中间略偏下水平。
资金短缺情况及其用途:样本中,59%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大部分缺口在300万以下,资金需求在1000万以上的只有4家企业。所需资金用途方面,有60家,占62.5%的企业是需扩大生产,购买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维持正常资金需求的有24家,占比25%;其余12家选择了技术改造和研发,占比12.5%。可见大部分企业资金需求量不大,但需求较为频繁,基本是为自身发展前景筹措资金。
融资渠道方面,通过自有资金补充的有37家,占比38.54%。此外,虽然超过半数企业认为民间借贷方便快捷,但真正只有8.30%的企业会长期采用民间借贷行为,主要是成本过高,风险过大。超过半数的企业融资首先考量的还是银行,且超过三成企业只向一家银行申请过贷款,说明信心不足。能顺利获得贷款的也不足一半,接近七成的企业获得贷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下,期限也以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为主,72%的企业认为获得银行贷款难。拒贷原因方面,无抵押、不符合银行信贷范围以及以前从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银行未能热情接待并拒贷的占了50%以上,还有22%的企业未明拒贷原因。在是否利用过政府设立的社会担保机构或是政府政策支持获得贷款的选项中,80%的企业选择“否”。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获取贷款较难。
根据本次调研所获数据分析,中小企业目前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规模小,创新不足,缺乏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贵阳市中小企业无论规模、经营效益或是寿命在全国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次调研显示,中小企业本身所处产业层次较低,生产技术和设备较为落后,大部分从事加工制造低端产业链的低附加值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无力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商誉,营销网络窄、层次低。没有创新性和自身特色的生产和经营难以在众多同质性的企业中脱颖而出,金融机构无法区分孰优孰劣,自然要收缩信贷。此外,由于规模偏小,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经营效益波动性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平均寿命不超过3年。基于上述特征,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便显得非常差。
2.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未能树立诚信形象
样本中大多数中小企业均沿用家族管理模式,经验不足,制度不规范,未能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甚至有部分企业商誉意识弱,目光短浅,不重视长期利益,恶意欠逃商业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外形成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负面形象。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报表粗糙简单,应付差事,不能有效反映自身资产运营状况。更有甚者,资产证明和交易合同等弄虚作假以骗取银行信贷。因此,金融机构无力在诸多中小企业中识别资信良好,具有还款意愿和能力的企业,为降低风险,只好一刀切,采取提高利率、紧缩信贷策略,或干脆拒绝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3.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资产,获取贷款难度大
本次调研样本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方式中,只有13%是通过产权清晰的资产抵押获得的,而超过六成企业只能依靠信用贷款或是第三方担保贷款。而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通常要求融资企业提供产权明晰的抵押,如商品房、厂房、固定资产等。但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此类可抵押资产,导致贷款条件无法满足。甚至就算抵押担保,部分商业银行也只提供给信用等级较高的少数中小企业,无疑提高了贷款门槛。
1.法律法规及政府相关政策扶持不完善、不到位
虽然《中小企业促进法》早已颁布并实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但其规定过于笼统,进一步配套细化的法规、政策和条例还未出台,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而且在融资支持方面,该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尚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该法中的一些优惠政策与措施无法实现,甚至导致中小企业出现“非国民待遇”,无论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均在金融资源竞争中轻松凌驾于中小企业之上,使其面临不公平的生存环境。此外,虽然举国上下乃至贵阳市,越来越意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但在实施中要么覆盖面过窄,要么政策与措施并未完全得到落实,“水中花”“镜中月”,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受益。
2.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体系不完善
就贵阳市以至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及信用评价制度不成熟。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均推行了自身的中小企业征信制度,但这种各自为战的资信调查体系不够深入和完善,也未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专业性和技术性均有一定欠缺,导致其结果缺乏规范性和权威性。可以说,这种只鳞片爪的中小企业资信调查是主观和片面的。此外,诸如贵阳市政府也实施了相应的征信及信用评级制度,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且没有将其在更高层次上纳入政府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系统工程,评级机构及体系影响力不够,无法得到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
(2)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难以满足需要。尤其是中西部省份,政府或者未建立由其全额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或者仅在筹建之初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没有后续的资金注入或补偿机制。而民营担保机构通常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弱,自身信誉不高,也未能与协作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需独自承担贷款风险,因此只能选择性担保,覆盖面非常小,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此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本次调研中,贵阳市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而获得贷款的比率不到三成。
3.传统金融机构贷款机制的影响
迄今为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金融市场中仍占据垄断地位,超过80%的金融资源掌握在其手中。在现行严格的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机制背景下,规模小、风险高、诚信度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自然在融资获取上遭受排斥,难以匹敌放贷成本相对较低的大企业。贵阳市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均表示征信成本过高,而中小企业违约成本较低,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宁愿牺牲市场,也要保证风险可控,可见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长久的融资实践中,几乎已形成了上述导向。在地方性中小银行由于设立限制多、建设缓慢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生存空间堪忧。
4.资本市场发展尚未完善,融资渠道单一
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陆续建立了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中相当比例是个人独资或合伙制企业,无法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就算是公司制,主板市场定位太高,二板和创业板启动较晚、规模小,定位不清,限制过严,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只能依赖银行信贷或民间借贷来满足融资需求,比如贵阳市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按目前条件无缘二板或是创业板市场。再加上我国债券市场建设一直较为滞后,发行债券融资也有路无门。此外,能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效补充的风险资本在我国起步晚,规模小,制度不规范,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地方性小银行、贷款公司、投资公司在国内才初露苗头,而票据市场、应收账款及融资租赁等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也尚不够发达,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1.积极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产权制度
诸如贵阳市中小企业,往往由于人才素质不高,无力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经营决策随意性大。因此,应积极探索人才引进之道,借助高层次管理人才之力,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厘清产权关系。努力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锻造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取信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2.树立诚信意识,提高透明度
本次调查显示,信息不对称是银行拒贷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树立信用意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诚信经营,诚信借贷,并积极配合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的、真实的、及时的高质量信息,提高信用等级,杜绝道德风险发生,打消融资机构顾虑。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法律法规方面,美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通过《小企业法》《小企业投资公司法》《机会均等法》《公平信贷机会法》《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信贷担保法案》等,从机会公平均等、政府注资、信用担保、股权融资、风险分摊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供多元融资渠道,促进了美国中小企业的极大发展。因此,我国完全可借鉴其成熟经验,在已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合伙企业法》《乡镇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基础上,从应与其配套的公平待遇、信贷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及融资范围、渠道及方式,保障其公平均等的地位和利益。此外,地方政府也需结合本地特点出台差别化法规、政策体系,不缺位,也不越位,明确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其健康发展。
1953年美国设立了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主要履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职责。既向中小企业直接发放贷款,也通过与全国近万家贷款机构的合作,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此外,SBA还专门设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为高科技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SBA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再加上美国国内竞争充分的成熟金融机构的配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最优质的融资服务体系,成就了全世界最发达的中小企业群体。与之相比,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过于单一,且贷款门槛设置较高,使其欲贷无门,所以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已迫不及待。首先,应加快改革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培养为中小企业提供经济、金融服务而非行政管理的意识,研究发布相关扶持发展的政策方针,涉及金融支持、信用担保、风险资本等方面,疏通协调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三家关系,统筹兼顾,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其次,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平等地位,贯彻公平待遇原则,打破国有银行的歧视,推动其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并针对中小企业开发金融产品;再次,积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及信用评价制度。政府应引导健全信用担保制度,为担保机构提供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鼓励成立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形成全国、省、市、县纵向立体担保体系,并出台政策措施激励民间担保机构联合做强。如贵阳市成立的融资性担保行业协会,整合近百家担保机构,共享资源,抱团增强实力。同时还应完善担保机构信用资质认定和评级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此外,政府可考虑建立再担保体系,双重担保能更彻底地消除融资疑虑,解决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和细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引入与国际接轨的适用性好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除财务指标外,应重视非财务指标的构建,并建立共享信用数据库,树立评级的公正和权威性,使金融机构能鉴别信用好的企业,避免逆向选择的发生。最后,应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如贵阳市应在成立贵州银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引导鼓励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此举不但能作为大银行的补充,也能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资本流入,优化资源配给,灵活快速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首先,应进一步针对当前证券市场进行改革,合理降低中小企业的上市条件和成本,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如贵阳市应积极完善推动上市的工作机制,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扩大扶持范围,出台配套激励政策,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上市。还应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服务的二板市场,为更多的中小企业IPO提供平台。要考虑设立区域性的中小资本市场,尤其地处我国中西部的省份城市,增强灵活性,作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初期融资平台,以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其次,应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地方政府可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健全风投中介机构,为投资人、投资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最后,应推进全国及地方多层次债券市场的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并积极推进各方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及配套服务,如集合票据融资、供应链融资、互助担保融资等方式,更好地构建多元融资模式。
[1]巫文勇等.江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政策支持[J].求实,2013(2).
[2]叶学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J].武汉金融,2012(10).
[3]李柏军.美国中小企业多元融资模式及其启示[J].理论探讨,2012(3).
[4](美)M·马尔霍特拉等.扩展融资渠道——适合微型及中小型企业的范例及政策[M].钱婵娟,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Bergen A N,Udell C F.The economie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9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