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网络技术在现今社会发展中是一种新兴的媒体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网络的前进发展以及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一些“非寻常”的语言文字开始出现在网络上。人们开始为这些“非寻常”的新兴语言文字起了一个称呼,即网络语言。网路语言自兴起开始便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不仅仅是网络中,就连现实生活中也频繁出现网络文字的身影。网络文字的迅速发展趋势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语言及文字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所运用到的一项最基本工具,语言文字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以及思想的交流往来。在现如今信息化全面覆盖社会的21世纪,信息可以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并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而语言则是帮助架起信息传播交流桥梁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多的外来词汇开始频繁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其中大多数已被编入字典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如“胡同”“教授”“解放”等。另外,有些存在已久的词素开始被人们赋予更多的涵义,其中运用最多的便是“吧”字,“网吧”、“酒吧”以及“贴吧”等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汉语言文字的这种转变过程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推动着网络语言的兴起发展。
网络技术的逐步前进发展促使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出现了一些转变。网络技术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及障碍,使得信息的传播交流变得更加灵活及顺畅;网络上的英语文字通行,有效避免了在信息传输中语言出现障碍的可能;而在网络上的交流及沟通也是能够实现双向转换的,网络用户有着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双重身份,促使原有的单一信息传播媒介得以开阔,传播及接收信息间的限制也不再存在。可以说,网络的出现是人类信息交流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它改变了人类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提高了人类交流信息的速度和储存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的词语与日常生活中的词语相比,既存在共同点又有着不同点。网络语言从广义上来说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与网络息息相关的专业性网络术语,例如隐身、IP地址、删除、刷新等;第二种,与网络相关的各种特殊用语,例如黑客、杀毒等。第三种,网络用户在聊天交流平台上所使用的各种词语及符号,例如蜀黍、喜大普奔等。网络语言从狭义上来说通常指广义划分中的第三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变化也突出表现为第三种网络语言。
在分析探讨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之前,应先对语言价值的基本定义有所了解。所谓语言价值,就是为作为交际系统的语言提供特定的语言成分,形成特定的结构关系,实现特定的功能。
对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分析探讨应从两方面进行认识分析:适应网络的需要以及对日常交流用语的影响。当某一种新兴的现象产生出现时,首先应从其对交际的贡献方面的语言价值进行认识,以此确保自身的认识评价是有理有据的。每个事物对于交际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这三点:第一,是否为人们提供了新兴的语言成分及规则;第二,是否对原有的一些语言成分或是规则进行了调整转变;第三,是否对某些表达语言文字的普及应用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促进作用。
1.网络词语的组织构成
网络中的语言不全部都是全新创造的,大多网络词汇很早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是在运用方面较不广泛。其中会产生较大争议的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已出现并得到相应运用的一些词汇,在网络又出现了新的词汇,但其组词方式却很少见到。如用“斑竹”代替版主,“蜀黍”指代叔叔,“不这样”指代不要这样,“LZ”指代楼主等。这是网络词汇组织构成中特殊的表达方法。有许多新词新义的表达都与网络语言组织构成的心态以及表达方式有所关联。
2.谐音词与变音词
谐音词通常是指“斑竹、驴友、木有(没有)、次饭(吃饭)”等,此种网络语言的主要构成方式是特异性质地错误读法与表达,有意识地通过此种构词方法形成一种具有幽默效果的表达方式。在网络语言中最具网络特色并引起了较大争议的便是这种具有幽默感的谐音词,谐音范围包括:普通话、方言以及外语等。
变音词主要是指“表这样、粉、宣”等,其中“表这样”的意思是不要这样,“粉”是“很”的意识,而“宣”则是“喜欢”的意思。在网络语言中,这类词汇并不常见,但运用语音的相应变化来进行组词的方式还是较为常见的。
3.析词别解词与方言词
析词别解词主要是指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存在并得到运用的双音或多音词进行拆分并通过逐字方式进行理解其新的涵义。例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蠢材(纯真的天才)、可爱(可怜没人爱)”等。这部分词汇通常是借助其原有的涵义进行相反涵义的表达,以此达到幽默的效果。其中“白骨精”等词已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
方言词是指如闽南语中的“菜鸟”(生手)、粤语中的“衰”(倒霉)、南京方言中“母带”(没有)等。这些词汇通常都是利用了我国许多方言中的谐音,其中被大量运用的是闽南语中的词汇。网络交流沟通方式的发展帮助我国各地的方言在扩散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种词汇在网络语言中还是不太常见。
网络词语在词义的表达方式中较为常见的是将原有的旧词赋予新的涵义。有些是直接利用原有的日常词语中的形义之后再通过隐喻等拓展方式将其应用于网络的交流沟通中。如“帖子、灌水、潜水、口水、冒泡、冲浪、圈地、防火墙、流口水、工分、水手、山寨、汗、倒、寒、顶、涮、踢、拍、掐、闪、衰、晕”等。
而有部分则是在借用原有词语后,再依照原有词语给人提供的联想进行重新组织,转变成为另一种的词语涵义。例如“恐龙、沙发、水桶”等。此种方式组织构成的网络词汇在网络语言中较为常见,并且与日常所用词语存在着一定联系。如“恐龙”是指丑女。有一些则是对词语的字面意思进行结构的他种解释。如“水仙”是指灌水大仙。依照语素多重涵义进行重新组织构成的词语重构现象,可以说是促进汉语言词语涵义前进发展的一种渠道途径。
有大多数词语涵义的发展是处于系列性的,并与网络词语的表达方式也是有所关联的。例如“沙发、椅子、板凳”分别是指在微博或贴吧等地他人信息发布后的第一、二及第三个回帖的人。
网络语言的涵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网络语言是对原有的日常用语的涵义进行进一步引申的情况,通过引申涵义的方式来体现日常词语结构中某部分的特征。例如“孔雀”则是指代自作多情的人。
有些网络语言对于原有词汇的引申则较为隐晦,需要在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下才能够进行引申性表达。例如用“包子”指代较笨的人。
1.促使语言学观念得以调整完善
社会上有一些人将已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语言称为语言种族中的垃圾以及黑话,不过这种观念并未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可。特别是大量广泛运用网络语言的用户群体,更加是对这些说法嗤之以鼻,完全反对。如果我们在对网络语言的本质内涵进行认识时,能够将语言观念的基础类性质作为我们思考的出发点,那么与事物本质间的距离便会得到相应的缩短,更加有利于对网络语言作用的认识及了解。网络语言的兴起以及迅速流行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目的是为了满足网络用户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时,能够更好地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一种特别的交流沟通方法。因此,在对网络语言进行正确必要的认识时,应从网络语言的本身出发,看其是否能够满足大多数网络用户特别的交流沟通需求。从根源上来说,网络语言的兴起发展仅仅是为了满足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与网络用户以外群里的认同并无较大关联。简单点来说,非网络化只是网络语言派生出来的属性,这标志着网络交际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正是网络语言的兴起发展,才有效加强了人们对于语言学观念的科学认知。
语言交际观念促使人们对于语言学的认知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完善。这些调整完善主要是对人们对于语言结构等层次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创新类机制的认知。在语言学的研究探讨过程中,人们应对其经过调整完善后的观念进行必要的适应。人们过去对于语言多样及主体关系的认识,其侧重点都放置在主体化上,如果多样化也开始出现,那么相应的理论知识储备则略显不足,而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措施也过于单一陈旧化,会出现将主体化直接等同于单一一体化的情况。
2.影响语言学的研究视角
网络语言可以说是一种新兴形式的语言模式,与原有传统的语言模式相比较,从其组织形式与表现手法上看,均存在着诸多较为突出的差异。依照功能主义对语言学进行理解,不同的语言模式则会出现不同的语法。在网络语言中则更为突出,网络语言不被包含于人们日常所用的口语中,与书面用语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网络语言的传播方式及渠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口耳进行传播,其自身具有特别的视觉性特征。网络语言的形式以及传播媒介相互关联并紧密联系,传播媒介的差异也会对语言交流沟通的过程以及表达形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语言交流沟通的内在性质造成影响。
各种形式各异的传播媒介都会具备与其完美对应的表达方法,原有的传统传播媒介的表达方法无法满足网络用户在网络交流沟通过程中诸多需求,因此,应对语言及其传播媒介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另一种的深入性思考研究。在此过程中还应着重注意一个问题,即将人们对于平面的传播媒介的考察视角,不经过任何形式的修饰完善便应用于对网络语言的思考研究中去。这种对于视角调整的研究,凸显的就是我们对于语言交际风格以及色彩的重视。风格与色彩所指的并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修辞,而且还是在交流沟通属性中无法剔除的一部分。网络语言输入法及其特征两方面均会对其基础性的风格以及色彩造成重要影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网络语言传播方式及媒介的独特性,使得网络语言在其研究探讨的方式方面与原有语言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从定性或是定量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差异最为凸显的部分便是存在于网络用户以及相关语言研究学者之间,能够实现实时随性的互动交流。此种独特的交流沟通方法,不能对其运用研究探讨传统传播媒介的方式及内容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探讨。网络语言既然是新兴的语言模式,那么其在兴起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体现出一种新型的风格以及独特的色彩。而在运用新型的风格对其新思路进行研究,又会形成部分启发及限制的影响。最后新的思路延伸出新的研究探讨方法以及思想观念,最终获得新兴的研究效果。在目前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对于网络语言的分析探讨方式并不一定适用于网络语言本身,因此需要将原有的语言研究方式与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完美融合,从而形成另一种集适用性与便捷性为一体的研究探讨方式。
[1]刘柯兰,曾卫伟.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9(3):44-48.
[2]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8):70-80.
[3]施春宏.论语言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及策略[J].汉语学报,2009(2):88-93.
[4]张丽萍.浅谈网络语言的语言学价值[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9):47-48.
[5]康忠德.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3):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