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笔画组合关系与传统文化

2014-02-12 10:32张学鹏许丽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圆融楷书平行

张学鹏,许丽君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楷书笔画组合关系与传统文化

张学鹏,许丽君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楷书笔画的组合大致可以归纳为平行、对称、垂直三种基本关系,这体现了楷书造型崇方正、尚平稳、和而不同的基本美学特点。楷书笔画组合关系与传统文化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儒学“中和”之美和道家阴阳圆融思想共同渗透和影响的结果,是汉字作为中国民族文化思想载体的必然选择。

楷书;笔画组合;传统文化;中和之美;阴阳圆融

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篆、隶、草、行、楷等五种汉字书体经历近2000年,以实用性作为最主要的动力,不断地演变,最终一劳永逸地定格在楷书上[1]。楷书的笔画形态多种多样,但是其组合关系却有规律可循,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和美学思想。

一、楷书笔画组合关系分析

清代书家冯班《钝吟书要》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2]。楷书的笔画关系指的是笔画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法则所形成的关系,其实质是汉字笔画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和时间上的前后连续关系。楷书笔画的组合关系包括长短、方圆、弯直、粗细等,概括而言,楷书笔画有以下几种组合关系:

1.平行

这里的平行指的是,汉字结构中形态相同的两个或若干笔画组合在一起,方向一致,相互之间处于平行不交叉的状态。这种平行从不同层面来看,有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首先,从空间位置上来看,可分为上下平行、左右平行、直接平行、隔笔平行等不同形态。上下平行是横向笔画间的平行关系,如“二”“三”“工”“王”等;左右平行则是纵向的平行关系,如“川”“田”“日”“同”等;直接平行是指两个笔画之间没有别的笔画阻隔,如“二”字的两个横;隔笔平行指在平行的两画之间存在其他笔画,如“立”字的两个横。其次,从笔画长短的角度来看,又可分为等笔平行、不等笔平行、整笔与半笔平行等情况。等笔平行就是笔画长短相近的平行关系,反之,则是不等笔平行。如“月”字的两个短横就是等笔平行,而“工”的横、“川”字的竖则是不等笔平行。整笔与半笔平行是指在平行的两个笔画中,一个是完整的一笔,一个则是某个笔画的一部分。如“田”字左边的一竖是整笔,而右边的竖则是横折的一部分。此外,在一个汉字中有时很多笔画的方向是相同的,如“里”有五个横向的笔画,“而”字有四个竖向的笔画。这些方向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笔画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平行关系。除了横画、竖画外,倾斜的笔画同样存在着平行关系,如“多”的撇,四点底的后三点等。

平行关系可以使笔画呈现出和谐匀称的态势,显示一种秩序感。如果字中的平行关系被打破,字形就可能变得杂乱无章。

2.对称

这里的对称指的是,在汉字中心线两侧的笔画之间存在着一一对称或相互呼应的关系。楷书笔画组合的对称关系存在不同层面上的具体情况。首先,从空间位置上看,有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之分。如“山”“出”“巾”“金”等是左右对称关系,而“哥”“巨”“臣”“圭”等是上下对称关系。其次,从对称笔画的特点来看,有撇捺对称、点点对称和点撇对称三种类型。如“木”“未”“兼”“柬”等是撇捺对称,“小”“乐”“杂”“亲”等是点点对称,而“立”“平”“共”“兵”等是点撇对称。撇捺对称的撇和捺从中线向两边分开,方向相反;而点点对称和点撇对称的两画或左右或上下沿中线相对分布,角度相同或相反。另外,根据对称笔画之间是否有其他笔画存在,还可以将对称关系分为直接对称和隔笔对称两种情况,如“立”“共”“巨”等是直接对称,而“木”“平”“小”等是隔笔对称。

笔画组合的对称关系使得汉字在左右上下四方呈现一种均衡势态,给人以既紧凑稳重又舒展平和的美感。

3.垂直

这里的垂直指的是,汉字的两个笔画之间的夹角为90º,呈相互垂直状态。这两个笔画一般是横和竖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横折和竖折两种垂直折线。从类别上说,笔画组合的垂直有上部垂直、中部垂直、下部垂直和交叉垂直等类型。如“丁”“下”“不”等是上部垂直,“中”“子”“丐”等是中部垂直,“丘”“世”“上”等是下部垂直,“主”“冈”“千”等是垂直交叉。这几种垂直情况在一个汉字中往往是并存相容的。另外,撇和点、捺之间有时也构成垂直关系,只是在水平方向上呈倾斜姿态,如“人”“今”“艮”“谷”等字的撇和捺,“司”“同”“用”等字中的横折钩,“马”“与”“亏”等字的竖折钩,等等。

垂直关系使字形端庄稳重,站得住、立得稳。

总而言之,楷书笔画组合对平行、对称、垂直三项法则的运用,使得楷书的书写不仅严谨、端庄、稳重,而且脉络贯穿、气息畅通。一方面,楷书的每一个起笔和收笔都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坚实有力、不潦草、不粘连;另一方面,笔画与笔画之间又有内在的呼应关系,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充分地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因此,正是这三项法则的运用,形成了楷书笔画组合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的基本特点,从而使得楷书成为最成熟、最规范的汉字书写形体,绵延千年,沿用至今。

二、楷书笔画组合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

楷书笔画组合关系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密不可分。首先,汉字书写形体的演变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相伴随的。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发展对汉字的书写形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范着汉字书写形体在一定历史时期演变的方向。因此,汉字的书写形体和笔画组合的方式必然会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等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影响。其次,楷书的笔画组合关系形成也与汉字书写的主要群体的思想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社会中,汉字的书写多掌握在享有受教育权利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手中。汉字不仅是他们所掌握的一项权利,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基本手段。所以,文人士大夫们在书写汉字时,在规范化的要求中必然渗透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趣,这些观念和意趣逐渐被固化在汉字的形体结构之中,推动汉字笔画组合的规范和定型。如隋之智永,唐之张怀瓘、欧阳询,明之李淳、姜立纲,清之黄自元等,都对美化楷书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做出了卓著贡献。

楷书笔画组合关系中所渗透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儒家的“中和”美学思想,二是道家阴阳圆融的哲理思想。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楷书笔画组合的影响主要是指其对审美原则的影响,也就是说楷书的笔画组合按照什么样的原则生成,整体上追求怎样的审美效果。这其中主要的思想就是基于儒家“中庸”哲学的“中和”美学思想。

“中和之美”是从儒家哲学延伸到儒家美学的审美范畴。《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可见“中”的本义指的是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中间状态。所以,“中”的意思,就是合理、合宜、恰如其分,就是公正、正直、合乎正道。这种思想应用到汉字的书写上来,就是要求结字端正,重心稳定,不偏不倚。从汉字的各体书写形式来看,篆书取纵势,字形偏瘦长,笔画线条圆润,呈流线型;隶书取横势,字形偏宽扁,笔画线条有起伏轻重,呈波浪型。这两种书体都不太合乎“中”的审美要求。只有楷书横竖相当,各种笔画围绕一个中心,四面八方基本均势,呈方块状,线条平直,端庄稳重,舒展大方,不偏不倚,完美地体现着“中”的思想原则。

至于“和”,《说文解字》云:“和,相应也。”《广雅》云:“和,谐也。”则“和”的本义是应和、和顺、和谐之意。《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国语·郑语》记载有史伯答桓公的一段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和”与“同”的最大不同在于:“同”是相同事物的相加、是已有事物的重复,而“和”

则是不同事物的有机组合与统一,各种不同的事物共同存在,相互依存,各保持其独特性,同时又通过有机的方式和谐统一,从而不断促进新的事物的出现。从汉字结构的角度来说,所谓“和”,就是要求各种不同的笔画按一定方式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稳固的结构体。概括来说,“和”所要求的就是,一个汉字首先在整体上是平衡的,笔画虽有长短曲直的变化,但组合在一起之后,这个字整体是平稳均衡的。其次,组成汉字的各个笔画要按照一定的有序方式(如上述的平行、对称和垂直)组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有,不同的汉字应该有不同的笔画结构形态,要千变万化;同时,看似纷繁杂乱的笔画结构,又有其基本规则,体现着多样性中的统一性[3]。

儒家的“中和之美”是与其“仁”“善”“至德”等思想密切关联的,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内蕴深厚、浩气充沛而刚强正大的精神人格之美。同时,又强调适度平衡不逾矩,追求的是一种外圆内方的和谐美。楷书在外观上,笔画疏密变化不大、布白匀称,转折以方为主、方圆兼备。较之于行书或草书,虽然不够流动飘逸,但却平正安稳,刚直正大。宛如道德高洁的谦谦君子,既堂堂正正、令人肃然起敬,又内蕴深厚、让人为之叹服。楷书的这种特征,正和儒家倡导的不激不厉、温柔敦厚、博大包容的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道家思想

除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之外,道家文化中阴阳圆融的思想对汉字笔画组合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同一事物内在的矛盾统一性。阴、阳产生于“道”。《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宇宙的本源,所谓“一”,即太极;“二”,即天、地,即阴、阳;“三”,即天、地、人,然后有世间万物。道家所讲的这种宇宙的起源方式,从文字的发生发展过程来说,可以说汉字最早起源于一些简单的象形符号,然后不断地组合变化,趋于丰富复杂,蔚为大观。当然,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古代的阴阳思想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更为深刻的作用[4]。

阴阳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两者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难以分割、变化无穷。这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互补和谐的阴阳圆融的辩证思想是古人认识世间事物的一种基本思想,他们以此来理解和把握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于是,这种思想及其所派生的如虚实、顺逆、奇正、张弛、治乱、正反等思想范畴就渗透在社会思想文化的诸多方面。阴阳学说的基本观念深入到古代书法艺术之中,形成了在汉字书写中一些重要的艺术辩证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汉字书写中就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所以,欣赏和练习书法的过程,也就是在感受和领悟阴阳变化、和谐圆融的宇宙和人生哲理的过程。

楷书的笔画组合关系处处体现着这种对立统一、阴阳圆融的哲理思想。楷书由点与横、竖等基本笔画线条变化组合而成,这些点与线在组合的时候就遵循着阴阳协调、不可偏废的思想,讲究天覆地载、迎让朝揖、欹正向背、纵横呼应等,在相互的呼应和补让中追求着整体的和谐与均衡,融阴柔与阳刚之美为一体,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这与儒家“中和之美”的思想在审美原则上是相通的。

总而言之,楷书的笔画组合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楷书的笔画角度组合看似复杂,可以概括提炼为平行、对称和垂直三种关系,依此可以以简驭繁地掌握楷书笔画组合的基本规律。楷书笔画组合的形成受到了儒家“中和之美”思想和道家阴阳圆融思想的共同影响,这充分地说明中国的文字和书法艺术乃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深厚积淀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

[1] 卢中南.楷书教程[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3.

[2] 冯班.钝吟书要[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53.

[3] 葛承雍.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117.

[4] 姚淦铭.汉字与书法文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113.

(责任编辑、校对:宋春淑)

The Stroke Combination of Regular Scrip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ZHANG Xue-peng, XU Li-j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Regular script’s combinations of stroke have three basic forms: parallel, symmetric and vertical, which result in the basic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dvocating upright and foursquare, smooth and steady in regular script’s modeling. These basic forms come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ought, which are the effects of both Confucian’s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and Taoism’s yin-yang harmony. The result is inevitable because Chinese is a bearing body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and thought.

regular script; the stroke combi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yin-yang harmony

J292.33

A

1009-9115(2014)04-0158-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4.045

2013-06-21

张学鹏(1971-),男,河北滦县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书法教育。

猜你喜欢
圆融楷书平行
楷书的教与学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圆融和谐,吉祥美满——紫砂壶“祥云纳福”创作谈
楷书的笔势
无尽圆融
楷书
圆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