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有一定知识层次、熟练掌握本行业技能的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针对于此,为企业提供这类人才的职业院校都在认真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缺陷,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思路与改革方法。戴士弘老师所著《职业院校整体教改》被全国许多高职院校当作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其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是符合我国企业新时期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整体需要的,其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及方式方法,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思索。
在《职业院校整体教改》这本书的导读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本书重点讨论的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如何落实、如何操作的问题。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能力本位原则’,或者说‘强调能力为重’的原则。在当前,实现该理念的主要手段就是‘项目课程’。”笔者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老师,对非工科课程类的《大学语文》课程能否按“项目课程”的方法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相应能力做了认真思考。
基于《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很难像有具体产品的工科类课程那样按照能力本位、项目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但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大学语文》教学中,在很多方面,的确显现了它的不足,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显现的教学效果越来越有限,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玩手机、带耳机听歌曲、趴桌子睡觉的情况相当普遍,甚至很多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成了摆设。考虑到《大学语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特殊作用之无可替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化课程为方法,实现能力为重的整体教学改革思路。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语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人也一直在努力尝试进行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实践,也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
第一,在任何一次教学任务进行过程中,把通过你的教学使学生能获得什么样的能力这一问题,始终放在思考的首位。
第二,在教学进行过程中,采取适宜学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
第三,借鉴项目化教学方式设计好你的每一课。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肯定地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了,以往的上课玩手机、带耳机听歌曲、趴桌子睡觉的情况骤然减少,上课时学生的反应也积极多了,与老师的配合好了。
以《大学语文》所选课程《八声甘州》为例。以往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基本的教学过程是:《八声甘州》创造的时代背景(教师讲解)—作者(柳永)经历(教师讲解)——《八声甘州》词作内容理解(教师讲解)——该词写作特点(教师讲解)——熟读并背诵该词(学生课后作业)。可以看出整个授课过程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在职业院校,这种情况更是如此。
还以《八声甘州》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原则,参考按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的教学过程是:情境(情境1,授课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勾画雨后清秋图;情境2,烘托清秋雨后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问题(问题1,有什么样的事情羁绊主人公的脚步,使他在凄苦的清秋时节思归而不得?问题2,故乡为什么让作者魂牵梦绕归思难收?)—示范(示范1,在凄苦的清秋时节,漂泊者思乡不得归时的内心感受。示范2,备受思乡之苦困扰的羁旅之人想到的故乡的人、事、山、水,有主到次加以排列。)—解决(问题1,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儒家思想要求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人生追求就是“入仕”,为了博取功名,许多读书人远赴京城考试,许多人屡试不第,滞留他乡。问题2,故乡为什么让作者魂牵梦绕归思难收?在这种名落孙山的精神压力下,在这种远离家乡,流落一方且经济困顿下,再面对潇潇暮雨,霜风凄紧,残照当楼,红衰翠减的清秋时节,羁旅者怎能不思念家乡、思念妻儿!)—知识归纳(作者用白描和铺叙相结合的手法绘出了一副雨后清秋图,衬托出主人公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新任务(任务1,《八声甘州》作品上阕中“对”、“渐”、“唯有”、“无语”,下阕中“不忍”、“颙望”、“争知我”几个词在文中起的作用。任务2词中那两句词点出了词作的主旨?)—示范(讨论)解决(词作开篇以一个“对”子写出作者登高望远的境界;“渐”字写出秋意渐渐变浓,植物凋零,人物的悲苦心情也随之加深;“唯有”、“无语”凸显江水之无情;下阕中“不忍”统领下文:故乡难见、长久漂泊他乡、思念佳人均“不忍”;“颙望”采用了运实于虚的手法进一步衬托主人公欲归而不得的愁苦,使情思更加缠绵;“争知我”诉说欲归不得的苦衷。)—新任务(任务1,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出主人公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的(分组讨论解决)。任务2,针对自己一次特定的心情,按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给出评价。)—总结(意境、白描和铺叙手法、运实于虚的反折手法、景物衬托人物心情)—作业。
虽然对项目化教学方式每个语文教师的理解各有不同,采取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也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借鉴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效果的确有明显的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所学文学作品的理解有了明显的加深,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
虽然项目化教学方法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但《大学语文》本门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起的作用仍不能忽视。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情境,布置任务等方式来训练学生带感情朗读作品的能力、解读作品的能力等,但就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使学生获得情感教育、文化熏陶。教学实践已然证明,培养学生欣赏作品,单靠项目化教学很难完成。
还以《八声甘州》为例,作品中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出主人公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要想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在一个“情”字上。作品中作者用萧条清凉的黄昏秋景衬托主任公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要想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就应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入手加以分析,按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要求,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就高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本门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重视程度而言,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做很难完成,另外在欣赏诗词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如“意境”理解等问题还需教师认真准备,然后用传统的讲授式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之后,再运用项目化教学的手段来展开教学。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辉,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地显现。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语文教学项目化改革的问题,也与多位老师进行探讨,许多老师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能否进行项目化改革,说法不一,但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几乎给出了很一致的说法,那就是教学过程中老师费了很大劲,但学生并不买账,基于这一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就有进行的必要。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一蹴而就,老教师尤其如此。纵观世界制造业强国,都是以先进的职业教育为其提供了最有效的基础保障。我们国家要想迎头赶上,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我做起,转变观念,接受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顺应改革潮流,是我们每个职业教育人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大学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饶从满.变动时代的日本教师教育改革:背景、目标与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