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2)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职毕业生是生产一线上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者,是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才能的智能型操作人才。因此,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国家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1]。课题组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作为试点,开展研究与实践,以求找到一种符合实际,并具有实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方法,这对培养适合从事企业一线生产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1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不完善,具有割裂性。寄希望于通过开设一门或几门创新的课程,参与一些创新活动来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价值取向的系统工程。
1.2 创新型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创新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导致教师主导性被忽视和弱化,教师无法主导、适应创新型教育。
1.3 没能形成适应高职学生的创新现状和特点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尝试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但在化工专业学生教育评价上,仍然实行着由学校单方面考核,片面强调考试成绩,“一考定终身”的僵化考核标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综合评价[2]。对于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也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激励机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日常教学课程的创新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是实施创新教育最直接的途径[3]。要培养学生核心创新能力,就要为本专业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创新课程、开放式竞赛活动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正确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形成分层递进的完整的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在化工专业学生专业课程设计上,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研究能力方面。针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可将本专业的创新学理论和科技发展趋势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相结合,开设化工创新发展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在讲授学生专业实训课程时,可结合企业的工艺更新、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将企业中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开发服务于生产的创新型综合实训教学项目,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技术创新意识,让学生把创新设想、创新手段与实际工作内容联系起来,实现创新能力与岗位实践能力同步提高。这类创新课程应在内容上突破教材,与生产实际有效接轨;在教学资源上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如案例、已有设备、内部培训模式;在教学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企业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练结合,体现工作过程,具备内容开放、空间开放、项目开放、过程开放等特点。
针对高职化工专业工程应用性强、实践动手项目多的特点,可利用校企实验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4],开设以具体的应用性技术项目为目的的学生技能竞赛,围绕完成这一特定竞赛任务,形成具有实际技术价值的“产品”成果,并对竞赛成果进行评比。使学生在技能竞赛中主动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可在校园内开展讲座与沙龙活动,让学生了解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对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进行设计与开发有个认识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技能竞赛让学生参与实训、工作过程,将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
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但在考核评价上如仍沿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会无法反映出学生真实水平,不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为此我们引入企业考核机制,以教师、学生共同作为评价主体,使自我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除了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之外,更加注重借助企业的视角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创新过程。我们邀请了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考核内容方面,除了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性内容外,还纳入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对化工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工程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形式有小论文、大作业、项目引领课程等开放式考核方式,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过程的正确性、操作任务的熟练性、功能的可行性等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以精细化工专业作为试点,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探索形成以下结论:
3.1 开发来源于企业的专业技术创新课程,结合企业的工艺更新、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将本专业的创新学理论和科技发展趋势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相结合。
3.2 开设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技能竞赛,针对高职化工专业工程应用性强、实践动手项目多的特点,可利用校企实验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开设以具体的应用性技术项目为目的的学生技能竞赛。
3.3 建立多元化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形式开放式。
参考文献:
[1]薛丹.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05).
[2]刘小珍.应用技术型化工本科工程能力训练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01).
[3]薛凝,杜燕萍.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9).
[4]何永玲,樊东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