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14-02-12 05:27:19李存灵郭兆云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4年2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中华民族道路

李存灵 郭兆云

中国梦的提出,虽已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共鸣和关注,但其理论和实践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和揭示。充分揭示中国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科学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实质要义,自觉深化中国梦的国内教育引导和对外宣传推介,增强国内外广泛认知认同,从而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一、创造性转换共同理想话语表达,为中国道路开辟新空间

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民族奋斗的方向旗帜和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1]在36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引导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一共同理想仍将是凝聚民心、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传播宣传有新的特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中国梦”的提出,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一)具象化、通俗化、隐性化——国家意识形态当代传播宣传的重要特征

意识形态是支配人和社会的价值选择体系。一直以来,意识形态是各国争取民族凝聚力和发挥国际影响力的一个主要方向,在国民教育和政治宣传中受到高度重视。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西方国家善于采取具象化、通俗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善于采取隐性形式。如美国表面声明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这种开放的文化策略隐匿了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性。而实质美国采取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投入扶植壮大好莱坞、百老汇、迪士尼等重要文化传媒,并充分利用其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来支持美国的文化商品占领国际市场,推行文化扩张,倾销渗透美国的文化价值、信仰、观念,实行全球文化思想控制。日本、韩国等20世纪90年代也纷纷确立“文化立国”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动漫制作和输出国,韩国影视、音乐等在东亚乃至全球掀起“韩流”热潮。[3]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输出,这些国家不仅坚守巩固了本国思想文化阵地,而且有效隐性传播了本国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提升了本国的国家形象。

美国梦不只是个人梦、家庭梦,也是一种价值观。随着美国日益强盛,美国梦逐渐从当初欧洲人远赴新大陆追求独立自由的信念,演变成了美国当权者向世界推行其民主价值观、追逐世界霸权的追求。从林肯、里根到奥巴马,历届美国总统通过美国梦向全世界宣扬美国的价值观。且不论美国梦所包涵的价值理念我们是否完全赞同接受,但美国采取具象化、通俗化、隐性化方式方法有效传播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做法,则值得参考借鉴。

(二)对共同理想实现创造性表达转换,中国梦为中国道路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更大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共同理想,曾经和正继续起着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旗帜作用。中国梦的提出从话语体系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了表达方式的创造性转换,产生更加有效、更加良好的传播宣传效果,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中国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了通俗化、具象化的表达转换,使广大群众更易于近亲、理解和接受。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主义”较为抽象,而“梦”、“梦想”则较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易于亲近、接受。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4]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历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6]这明确揭示了:中国梦的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统一的。[7]这样,中国梦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包含进去,而且实现了对中国共同理想通俗化、具象化的表达转换。通过“中国梦”这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喜闻乐见的表述,使广大群众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中国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了非意识形态化的表达转换,为中国全球化合法性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话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以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在世界上易引起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戒备、抵触。而“梦”、“梦想”则是相对客观的中性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国家、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正如美国有美国梦,日本有日本梦,同样,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梦。各国梦想包涵的目标内容、实现路径有所不同,美国梦装进的是美国的价值理念,包涵了美国道路,中国梦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实现路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中国梦”的提出以一种非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为中国全球化合法性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话语证明,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一种合法性的国际话语辩护,[8]有利于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意识形态抵触和阻碍,为中国道路在国际上赢得更宽松的环境。

总之,“中国梦”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从话语体系上对其进行了通俗化、具象化、非意识形态化的创造性表达转换,给当代中国社会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同时,在国际上为中国全球化合法性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话语证明,为中国道路在国际上赢得更宽松的环境,从而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把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有机统一起来,既对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对在我们政治话语与时俱进的同时保持意识形态的一以贯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9]

二、揭示当代社会奋斗的宏伟目标,为中国精神和中国发展激发新动力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强大精神作支撑。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必须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一)宏大理想目标催生强大精神动力

宏大的目标价值催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宏大目标而努力,为远大理想而奋斗,会激发强大的正义感和感召力、驱动力。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之所以舍小家、为大家,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孜孜以求,正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的奋斗行为具有宏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物质利益驱动的作用得到很大发挥和张扬,精神价值被娱乐解构,理想信念被消解淡化。对于一部分人,理想信念缺失,物质利益不仅成为奋斗的原动力,甚至也成为奋斗的最终目的。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出现迷茫,“未富先奢”、“稍富便骄”背后折射的是理想的缺失与价值的迷茫。

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为当代中国社会奋斗赋予和揭示的伟大目标和价值意义,引导各行各业的人们把自己日常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远大目标和宏大价值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人们对奋斗行为的正义感、责任感,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内在驱动力,成为当前一个极其重要、紧迫的任务。

(二)揭示当代社会奋斗的宏大目标意义,中国梦激发强大中国精神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坚持不懈地追求民族复兴之梦,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长达200多年。第一个100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是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第二个100年,从新中国建立到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今天,我们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怎么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联系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联系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抗争奋斗史,用“中国梦”这个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近代以来、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亿万人民奋斗的目标价值和意义。从而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宏大目标意义和价值,将激发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夙愿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中国梦展示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有利于最大限度赢得国际力量的赞成和支持。

随着中国逐步崛起,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走向,在希望分享中国发展机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顾虑中国强大是否会给世界带来威胁。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中国梦,同时明确宣示“中国梦不仅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11]这样,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与全世界追求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紧密联系起来,中国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将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赞成和支持。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12]中国梦的提出,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更大空间,激发更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更广泛的力量。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人民日报,2006-10-19。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3]邹广文、任丽梅,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文化产业实践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87~18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3-12-03.

[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6]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7]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J].党建,2013(6).

[8]辛鸣.中国梦引发集体共鸣的“三大背景意义”[EB/OL].2013年3月22日人民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2/c148980 -20883395.html

[9]辛鸣.“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学习时报,2013-03-11.

[1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11]习近平.在会见二十一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2013-11-03.

[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中华民族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0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党建(2017年4期)2017-04-18 22:58:03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考试周刊(2016年61期)2016-08-16 07: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