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略需要整体谋划和全面推进

2014-02-12 04:53骆海明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战略人才国家

骆海明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 716000)

人才战略需要整体谋划和全面推进

骆海明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 716000)

人才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要在各种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中考量我国的人才战略。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从它的战略高度、强度、长度、宽度、深度等五个向度进行整体谋划和全面推进,即系统地、全面地、立体地制定与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国家战略;人才竞争

一、人才战略的高度体现在它是制定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人才战略不是一般的战略问题。在战略设定中,能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的莫过于党的十六大确定的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实现这个伟大壮举靠什么?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相关的重要条件。凡是对实现上述伟大壮举有重大直接影响的问题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战略中包含的内容很多,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国家战略中的每个战略问题的作用是不同等的。除了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以外,人才战略问题比其他战略问题对全局的影响更大、更直接、更深刻。离开了国家战略层面的人才战略,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具备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人才这两个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就有了最基本的把握。党的十八大就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提出了“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的整体性安排。这里有三点是特别需要强调的:1.人才战略是国家最高利益的直接表现;2.人才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国家战略中,人才战略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发展战略。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强化了人才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突出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我们在调整国家战略的战略决策中,要始终站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中考量我们的人才战略。最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完全应当成为我们的直接借鉴,尤其是他们的人才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更值得我们科学审视。

从战略思维的角度说,相同的起点并不等于同时到达某一阶段的终点;赢在起点也不能保证赢在同一阶段的终点;但输在起点,赢在同一终点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历史与现实中的“后来居上”,应该说无不是在阶段性战略上采取了至少是相同起点的战略思维。从长远来说,我们必须努力朝着赢在起点的向度确立国家战略。人才战略在国家战略中应达到空前的战略高度,应成为国家战略调整的重点。坦率讲,我们的人才战略在理论上还没有达到支撑本国国家战略与发达国家国家战略在相同起点上竞争的国家战略。我们必须抓紧研究人才战略对提升国家战略竞争力的特殊作用以及人才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理论高度与实践高度的差距。以往我们分析了许多原因,力求挖掘出人才问题没有成为战略问题的败笔之根,问题在于我们对认识人才战略问题的难度有多少理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对人才战略问题的认识正在深化,人才观的转变正在与整个社会的转变同时同向进行着,但要看到,人才战略在实践中发挥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浪费。这笔账是不易引人注意同时也是不好计算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我们的人才战略决不是为了制定战略而制定的战略,它是一种实践的竞赛,最终是一种战略的实践竞赛。制定人才战略是实践的理论抽象,制定人才战略的本质是实践的理论抽象回到理论的具体实践的过程。对人才战略的实践成果的考察关键在于其理论的具体实践成果的考察,它不是对某个人、某个项目课题的考察,而是对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考察、先进文化发展的考察、社会协调发展的考察、人民根本利益的考察。如此这般,人才战略就必然成为国家战略竞争中一决高低的重要筹码,它对全局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使我们深深懂得什么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你不把人才战略安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是根本不行的;你把人才战略等同于国家战略中的其他战略也是根本不行的。人才战略的高度问题绝对是对我们战略智慧的一种检验。有的时候,人们把承认自己的不足当做是勇者之举,在顺境中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更是一种智者之举。

二、人才战略的强度体现在培养、吸引、使用、留住人才的分阶段整体重大突破方面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才战略的实施效果更加依赖实施人才战略的强度。高强度地实施人才战略是实现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就目前而言,这种强度应集中体现在:1.全方位地实施人才战略;2.突出重点缺项和重点项目的人才战略;3.在国家战略高度实施一以贯之的人才战略;4.在国家战略构架中能获得其他战略有效支撑的人才战略;5.把培养、吸引、使用、留住人才当做重要政绩的人才战略。

坦言之,我们的人才战略在现实中的实施贯彻还不能说有很高的强度。仅从吸引人才的数量及质量两个方面来看,在如何打赢世界人才争夺战的交手中,我们的争夺仍主要表现在反争夺方面,也就是说,主要处在被动的争夺态势,积极主动的争夺强度不够,大规模的争夺更谈不上。我们的反争夺实际上是争夺本属我们自己的人才,对外籍人才的争夺基本上是空白,这样的人才博弈我们不可能得胜。

强度是一种力量的标志,是人才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之一。必须洞察实施人才战略的力量从何而来;人才战略的强度应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有没有能力拿出这种力量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实施人才战略的力量只能来自我们的综合国力,这是人才战略强度问题的基础,不可能超越综合国力之外去谈强度问题。综合国力决定了人才战略的强度,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科学制定、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这项最基础工作的基本方略。

关于第二个问题。就我国综合国力以及我国进行人才博弈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对比而言,我国人才战略的强度最低应达到满足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总目标的水平。很显然,以现在的人才战略强度是远不及这个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在国内,大批人才跨洋过海,现有人才不足的局面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事实。在现实的综合国力条件下,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时间作出相应的重大策略调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是相当紧迫,提高人才战略实施强度必须考虑到作出相应重大策略调整的时间效益,即以现有的综合国力,实现人才战略实施中的若干重大策略突破,带动人才战略运作全局,缩短提供所需人才的时间,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时间保障。在国际上,我国人才战略强度不够的问题更显突出。任何想成为世界强国或保持强国国际地位的国家,必须拥有世界上质量最高同时数量最多的人才。事实证明,仅凭本国的教育机构达不到这个程度,必须把目光瞄准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的精明就在这里。他们凭借雄厚的综合国力向发展中国家发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人才争夺战早已不是新闻。综观其人才战略的打法,真可谓倾武库兵仗,无所不用其及,决不手软,毫不犹豫,大有围歼包干之势。相比之下,我们的出手却力显单薄。人才交流大逆差的现状令人堪忧。

关于第三个问题。我们的综合国力有限,决定了人才战略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幅提高,但要规划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才战略的强度及时提高的布局。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重要台阶,上了这个台阶,我国的综合国力较之现在提高了一大步,在此基础上,人才战略的强度才能有新的提高。依据国情,在2020年之前这一段时间,应集中力量对准国内,解决较低成本和用时较短的人才需求问题,要尽可能扩大选派留学生的规模,利用国际教育机构为我国培养高级人才。当然,并不是说,对国际人才争夺完全放弃。在国际人才争夺中,要集中力量吸引、留住、使用大批滞留海外留学人员和外籍华裔人才。在2020年之后,整体综合国力又有了大幅提高,人才战略的强度才有更坚实的基础。相应地,要大幅提高国际之间的人才竞争力度。即要集中更多的力量对准国际人才竞争。这样调整的道理在于:2020年之后的战略目标更高,难度更大,对高质量的人才需求相应更多,而那时的国际人才争夺将比现在更为激烈。人才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得人才者得天下。我们唯有最大限度地作出必要的牺牲,在综合国力中拿出更多的力量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才能在未来世界人才格局中占有重要席位。无论是现在还是2020年以后,人才战略的调整都要将吸引海外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策略,参与全球各国籍人才的竞争是迟早的事。现在就要精心谋划2020年以后吸引非华裔外籍人才的长远打算。为此可以分步进行,先主要在发达国家、地区直接参与非华裔外籍人才的竞争,再逐渐向最发达国家、地区过渡。从人才的成长教育规律来看,吸引非华裔外籍人才可以大大节约我们的教育成本和时间,对提高综合国力有里外两个方面的补益。在吸引留学人员和华裔外籍人才方面,我国人才战略存在严重不足,相比之下,吸引、使用、留住非华裔外籍人才则是这一战略的严重缺项。人才战略的不完整性势必导致国家战略势能弱化。

这里要特别强调,人才战略的强度直接关系到实现国家战略的人才保障和时间保障。不讲人才战略的强度与时间保障的关系不行。我们现在正是抓住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极其宝贵的历史机遇不是漫漫无期的平安岁月。中央制定的2020年和21世纪中叶这两个时间表就是看准了这个战略机遇期下决心提出来的,这是一个整体的战略安排。人才战略的强度就是要为这两个时间表抢速度、争时间。这两个时间表是中国对历史和世界的承诺,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时间表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到了2020年和本世纪中叶我们自己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过关了,这两个目标是有世界标准的,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人才战略的强度与时间表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三、人才战略的长度体现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持久繁荣千秋万代的大计和历史传统方面

即使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完成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使命,我们还要继续不停地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可以想象,百年之后的现代化与今天的现代化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但各国现代化的差距依然存在,因为竞争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所以,人才战略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权宜之计,都不能小打小闹。人才战略谋定要特别讲究它的延续性、永久性。这里有两个视角最后合证人才战略是民族、国家、社会保持长久繁荣之基的客观规律:一个是全球视角,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揭示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叫人才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才战略直接导致全球人才都往高处走,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人才高地。知识经济高地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另一个是历史视角,发达国家的人才高地不是朝夕之间形成的,是经历了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长期努力形成的。所以,发达国家的人才战略是有历史传统的,是有历史长度的。

人才战略的长度对我国有特殊的意义。首先,我们把人才问题上升到战略问题的时间还很短。人才战略的完善与成熟必定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段,对人才战略的深刻认识要经过各种向度的透视和付出各种代价之后才有可能完成,客观上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其次,我们缺少现代人才战略的历史传统。现代人才战略在我国由于缺少历史沿袭而缺乏相应的历史传统和历史精神,这是人才战略成为基本国策的历史土壤,这一课我们几乎是空白。再次,改革开放不过三十几年,从整体上讲,国民对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解,对现代化的理解以及对发达国家历史和现实的了解远不够深刻。学习离不开对比。缺少历史和现实两种参照物,使我们的学习停留在不会学又自以为是的状态。学习世界史和发达国家的历史,将外国历史与发达国家的现状融会贯通也是我们要补的一课。这样的学习更需要时间。

人才战略的长度在操作层面应注重在延长人才培养链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为我国培养人才。在策略上,把有潜力和造诣的学生送到国外学习,是取其利重的选择。但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普及,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使得更多的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及个人参与中国教育市场的竞争、开发,我国人才战略向外延长人才培养链的策略应有相应调整。

我国的人才战略要成为中华民族建立千秋伟业的根本大计,必须有世界眼光,高瞻远瞩;必须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必须有世界胸怀,博采众长;必须有超人胆略,敢作大文章。一句话,千秋伟业要靠人才战略的精神盛脉,代代相传。

四、人才战略的宽度体现在确立科学的人才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所需各种人才方面

人才不是社会某个单一层面群体的天然称谓。人才与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关系不大;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应该是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个方面的综合。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观一直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符,极大地限制了社会所需各种人才的成长和使用。1982年推出的人才标准,是出于给文化革命中被打成“臭老九”的广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予以平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考虑制定的,后来在实际执行中越来越感觉到它的片面性,有些人对人才的理解越来越绝对化和庸俗化。这种人才观脱离现实,偏离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方向,严重阻滞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所需大量人才的成长[2]。人才战略口径过窄的问题直到党的十六大之后才正式提上工作日程。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解还很肤浅,对符合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规律挖掘不深。

人才战略的宽度不是一个平面的数字概念,它是指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相吻合的各种向度的综合宽度。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式的结构。人才战略的多向度综合宽度是由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趋向决定的。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和现代人才结构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才战略的宽度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与时偕行。现代社会复杂的有机结构与人才结构有着直接的紧密关系。社会是由多层面网络组成的,人才结构是社会多层面网络的组成部分。不同的人才网络层面之间有着交叉、渗透、重合、互流的紧密关系。

人才结构的整体发达,有利于不同人才层面的发展、提高、扩充。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说明,不同人才层面及其结构是互相影响、互相支撑的。美国整体教育发达,决定了人才结构整体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决定了高层人才结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切归因于对人才没有任何偏见,无论哪个层次和种类的人才在现实社会中都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人才门类与人才层级随着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断变化,基础人才水准对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扛着大旗的美国人比尔·盖茨用他的辉煌业绩给世人上了崭新的一课[3]。中国的人才观因比尔·盖茨发生了包括人才战略宽度在内的整体重大改变。

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人才观有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它也是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人才战略的宽度体现了以人为本,对社会整体结构以及个人整体结构的活力非常重要。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4]。也就是说,只要主观努力,客观上具备某些必要条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人才,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就是要推动人的求知本性的开发与转化;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为一切主观努力学习的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毫无疑问,在一个社会里,成才的人越多,成才的成本越低,成才越容易,说明这个社会越有活力,越文明自由,越兴旺发达。有人分析过中国为什么没有出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确实应该深思一下这个问题。不能从个别特例的印象出发,把微软的成功看作是纯粹的历史偶然。设想一下,让比尔·盖茨到中国创业,他还能造就一个微软吗?

我们要以社会整体结构以及人才的整体结构是否充满活力,确立并不断调整人才战略的宽度;要在科学无国界,人才无国界,市场无国界,各种一体化无国界的国际潮流中把握好人才战略的宽度。比尔·盖茨的世界意义不仅在于他是知识经济的标志人物,更重要的在于,他证明了一个社会的活力对于所有人才的成功是决定性的。

五、人才战略的深度体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人才评价社会化,文化、法制、市场环境及国民自觉成才等社会生态环境方面

人才战略犹如一棵大树,树根扎得越深,汲取营养越充足,生命力越旺盛。

研究人才战略的深度,就是研究人才战略的扎根问题。首先,要把人才战略之根深扎于水土丰沃之地;其次,再考虑这块土地的其他生态环境。没有相当深度的人才战略,犹如生根不深而身处恶劣环境的病树,是谈不上什么高度、强(壮)度、长度和宽度的。所以,研究人才战略扎根问题的深化自然要延伸到人才战略的社会环境中去。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人才评价社会化,文化、法制、市场环境,国民自觉成长等方面构成了与人才战略深度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生态。这些社会生态环境因素之间的天然联系,说明它们已自成系统。

知识经济的到来造就了知识社会,知识的力量以及自身积累速度的加快,使得人的创造性成为人的能力的标志和人的价值的标志。知识的商业性大大刺激了人的致富欲并在越来越多的平民知识分子身上得到充分满足,知识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并行,开启了营造学习型社会的变革时代。与此同时,人才战略在新型社会生态走向中找到了适合其扎根的生长地,即在国家战略层面找到了由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通往提高国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内在契合点。人才战略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成为鼓励国民想成才和学会学习的公共意识,国家对国民成才的鼓励与扶持,正在驱动学习型社会的加速建成,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崇尚之风,国民对学习的高度自觉使人才战略有了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对人才的评价实质上是对人才价值的评价。人才的价值由谁来评价?谁有资格评价?评价人才价值的标准如何确定?对这些问题,仅从人才观的层面解决是不够的,还要在人才战略的其他层面予以解决,如制度、措施、机构、机制方面。这些基本问题模糊不清,就搞不清楚谁是人才,就会埋没人才,把庸才当人才,甚至严重到把人才当怪人,打压人才,封杀人才,吓跑人才。这种现象如果演变成普遍的社会现象,国民的成才率就会跌入低谷,人才会退化为庸才。

人才战略的深度要体现在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方面。要摈弃人才评价行政化、个人化、神秘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统一确立评价资格、评价平台、价值目标、评价程序等相关体系。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客观、公正、统一、便捷以及与国际接轨,有广泛的评价共识和社会基础。从长远看,这一举措将会大大提高吸引、留住海外人才的力度,对遏止人才外流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人才评价社会化的实际作用,将实现不用投资却有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我们决不能失此良策。

改善人才战略的整体社会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才战略不断深化的外部先决条件。人才评价社会化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文化、法制、市场环境日渐成熟、水到渠成的结果。人才战略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靠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改善。全球化、一体化的出现打破了人才战略社会生态系统本土化的界限,人才国际化趋势与人才战略社会生态系统向全球扩展的统一趋势双向互动,促进了人才评价社会化机制国际化的形成。人才战略对社会生态系统一体化的高度依赖,使人才战略在一国的深化有了更广阔的国际背景。

人才对社会生态环境是最敏感的,最挑剔的。古人早就懂得“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规律。现代社会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环境是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这三个最基本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是人才最看重的生存环境因素,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人才评价社会化,国民自觉成才的环境基础。

人才无不渴望成功,因此,人才对宽松的文化环境的渴望普遍非常强烈。对于人才而言,鼓励创新、善待失败的文化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人才的创新和成功前的失败需要现代社会提供成熟完备的法制环境。人才只能在获得有保障的安全感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全神贯注地从事创业活动。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分析人的各种需要时,把安全需要放在基本需要的层面是很现实的。当人才的安全需要作为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人才创业的需要才会增强。人才创业需要法制保障,人才失败更需要法制保障。人才对创业中失败的安全需要大于对创业成功的安全需要。创业成功作为一种正面的示范,很容易得到肯定和奖励,因而获得了更多的安全;创业失败作为一种“负面”的示范,很容易遭到否定和惩罚,人们习惯地把许多正常的失败描绘成“一败涂地”,足见社会对失败的压力。成熟完备的法制环境能使失败者在法律层面继续立足,法制环境对人才成功与失败的鼓励、保护是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因此法制环境是人才战略深化的法制基础。

人才在经济要素中的地位决定了人才的流动将引起整个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变化。发达的市场机制既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也有利于人才的生存和积累。人才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是必须流动的,而且,人才的流动会带来人才本身的价值升值。市场机制本身就包含激励机制,这种市场激励机制会导致人才潜在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市场机制对人才流动是客观的、公正的鼓励,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效益既是市场追求的结果,也是人才战略自身利益扩展的需求。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把成熟的市场机制当作建造世界人才高地的基本手段;也不难理解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机制的欠缺,国内人才流动成不了气候且流向单一的现状为什么难以改变。人才不属于任何单位、地区、国家,人才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要素。人才战略就是要依照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和规则,通过市场的力量解决人才的供需矛盾。

对市场环境在人才战略深化方面的影响,我们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必须承认,市场经济已经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还将学会熟练驾驭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流动规律,这就是我们把市场环境当作实施人才战略重要环境的缘由。

国民普遍渴望成才意味着该社会的人才潜力巨大,也意味着人才战略获得巨大成功。国民成才的自觉性是通过国家、社会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和鼓励示范作用逐渐养成的,同时也是文化、法制、市场环境长期熏陶的结果。人才战略是国家制定的,但它也是民族的、社会的和全体国民的。国民成才自觉性的高涨,预示着人才战略已演变成了国民的、民族的、社会的自觉。

六、结语

以上是对作为国家战略的人才战略的五个向度战略空间的探讨,其含义可综论如下: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立体的;人才战略与国家战略的关联应当是支撑与互动的。人才战略中的五个向度互相倚重,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向度或其中某个向度处在弱势状态,都有可能引发整个战略架构的失衡。除了人才战略本身要保持自身架构的均衡发育,人才战略的高效对国家战略层面中其他各项战略均有直接的依赖,同时也对其他战略产生支托作用。要确保人才战略的高效实施,就必须精心打造人才战略的各个向度,在实践中,采取既齐头并进又有针对性地强化弱势向度的建设措施。

人才战略是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国情是国家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的着眼点,人才战略的五个向度既要符合国情,又要反映世界的发展趋势。坚持这个基点,人才战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就能得到充分体现。●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曾庆红.努力开创人才强国工作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3-08-21.

[3]罗玉中等.中南海法制讲座十四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75.

[4]夏甄陶.知识的力量[J].哲学研究,2000,(3):23.

Talent Strategy Needs Overall Planning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LUO Hai-m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

Talent strategy,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national strategy,is the essential basic for n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It’s necessary for us to contemplate the talent strategy in various glob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surroundings.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template and promote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strategy in an all-round way,proceeding from sophistication,strength,length,width,depth and so on.In a words,Talent strategy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in a systematic,comprehens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way.

talent strategy;national strategy;scramble for talents

D63-31

A

1009-6566(2014)01-0081-06

2013-11-12

骆海明(1988—),女,广东茂名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战略人才国家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