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校打造成培育法治理念的重要阵地

2014-02-12 02:30李永华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治校党校依法治国

李永华

(作者: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炉红可锻铁,风正好扬帆。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中共深圳市委五届十九次全会制定了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重点工作方案》(“1+6”方案),法治中国、法治城市建设将谱写新的篇章。

一、个人学习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创性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旗帜鲜明地宣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时代华章,也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改革开放36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奠定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是党不断深化对依法治国重要性认识的过程。从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再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无不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

深圳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把“法治化”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率先推进市场、政府、社会、法治“3+1”综合改革,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法官职业化改革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率先作出探索。特别是深圳市委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1+6”工作方案,围绕立法质量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推出的六大专项工作,加快了深圳建设一流法治城市、争当依法治国排头兵的步伐。

联系党校工作,《决定》明确指出,要“把宪法法律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校既是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也是培训党员干部的重要学府。深圳市委党校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努力成为现代治国体系的研究基地和培训基地,在较短时间内把对依法治国的学习宣传尽快引向深入,迅速掀起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高潮。

二、贯彻落实措施

我们要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深圳市委召开过多次会议传达学习,广东省委党校也召开了专题会议。深圳市委党校及时在领导班子会上作了传达,也及时按上级要求制定方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贯彻落实:

第一,以“三个提升”发挥党校研究宣传阵地作用,当好深圳一流法治城市建设的“思想库”

根据四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党校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用。我们要做到“三个提升”,更好地发挥党校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的职能。

提升宣传质量,营造法治氛围。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科研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深入阐释《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特别是要结合市委的“1+6”工作方案,深刻回答依法治国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聚焦干部群众在法治实践中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教研人员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在报纸、杂志和网站发表。通过专家解读和学习研讨,将对法律的认同和对法治的追求,内化为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

提升研究质量,服务法治建设。科研是教学的基础,要依托“深圳创新思想库”平台,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一线部门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围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主题进行立项,深入开展研究。同时,积极促进“教研相长”,推动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转化。在前期专家解读的基础上,发挥各优势学科力量,结合学员实际和各方需求,融入深圳特色法治建设要求,合力编写专题教材,尽快将宪法法律课程纳入党校课堂。

提升法学人才力量,创新法治理论。要加强党校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扩宽培养和引进渠道,为加快依法治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支坚持和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校学术沙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学术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推动特区法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第二,以“三大建设”促进干部法治思维养成,当好提升干部法治能力的“加油站”

《决定》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校要不断探索党校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突出“三大建设”,培育干部的法治理念,提高干部的法治能力。

突出思想建设,积极引领干部养成法治思维习惯。《决定》指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一是在全市党校系统进行新课公开招标,围绕“社会主义法治与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等主题开发一系列法治专题课。二是结合深圳“三化一平台”的改革主攻方向,开发“一流法治城市建设”、“司法改革实践”等特色课。三是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掌握干部参训的目标与任务、需求重点,按照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新课。教务部门要尽快把关于依法治国的课程纳入到所有的主体班教学班次中。

突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一是要发挥党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把“深圳创新思想库”法治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组织学员就深圳法治建设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加深理论认知。二是要加强宪法法律的教育培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三是要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增加法治教学基地,优化提升教学效果。发挥虚拟实践的优势,增设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等新的情景模拟实训室。

突出作风建设,有效增强干部群众法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在学习培训、新课开发、集体备课试讲、主体班授课的基础上,好中选优,组成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的宣讲团,开展“送课下基层”活动,积极投身于对市、区两级干部群众的宣讲工作中。

第三,以“两个结合”加强党校自身建设,当好依法治校的“排头兵”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校责无旁贷,必须以法治的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推动两个结合,确保履行好新使命。

正确处理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推动依法治校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决定》要求:“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法治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改革也不是随心所欲、轻举妄动。改革创新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而法治要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一方面,我们办学要遵循《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推进党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学校发展过程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前不久,我们梳理汇编了《新课开发管理制度》、《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29项规章制度,内容覆盖教学、科研、行政与后勤管理等重大事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开展了“一校两制”深化改革研究工作,在现行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探索改革创新方案。

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推动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党校要一手坚持依法治校,一手坚持以德治校。要在严格遵守党校办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效能,做到依法、依规办事。同时,要大力提倡以德治校,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把好人才引进关、培养关和使用关,提升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作风形象的转变促进各项工作的提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党校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特区党校,我们要按照深圳市委的要求,围绕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发声、发文、发力,找准位置,扮演角色,发挥作用,为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贡献力量和智慧。

猜你喜欢
治校党校依法治国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