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大国,取则行远

2014-02-12 22:30王昱
党员文摘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欧李克强大国

王昱

大道思行,取则行远。

纵观世界史上无数国家的兴衰历程,在崛起过程中怎样协调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的关系,为自身的发展争取到尽量多的空间,是一门关乎国运的学问。

今天,这个难题摆在了体量巨大的中国面前。

中俄

“性格相似”的同行伙伴

2013年3月22日,克里姆林宫,这座古老的宫殿,一天之前刚刚送走了塞浦路斯财长萨里斯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二人飞赴莫斯科的原因是一样的——借钱。不过,不管他们怎么想,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普京都决定赶紧送客,因为他要在这里接待来自东方的客人——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

与中国同在“金砖四国”之列的俄罗斯,正随着自身经济的复苏,恢复它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而在这一时刻,怎样处理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恐怕也正是普京思考的问题——中俄之间不是没有过交好的历史,但那时的关系铺着一层“老大哥”与“小老弟”之间的衬底,当这层衬底淡去,那段蜜月也便结束了。而今,两国互为山水相连的最大邻国,又都是齐头并进的新兴经济体,中俄是否会突破地缘政治“一山不容二虎”的论断,在这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再续前缘呢?

在普京为习近平接风的第一天行程中,俄罗斯《生意人报》特意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会谈过程中,习主席在回忆了与普京的交往过程后说,我觉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这时,普京高兴地笑了”。

习近平比普京年轻一岁,在外界看来,两人都属“务实派”,对于发展两国关系的思路也十分相近。巧合的是,由这两位元首所掌舵的两个大国,“性格”上其实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是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同样秉承着独立自主、不甘人后的外交政策,也有着相似的“大国梦”。这样两个国家理应成为发展道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习近平在正式会谈中,着重强调的正是这种“同行伙伴”的关系。他表示,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而普京对于这番话,表示了完全的赞同,并在会后与中方一同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并签署了《联合声明》,用条约的方式落实了这种关系。

“走吧,朋友,无论你往何处去。哪怕去那遥远中国的万里长城,我也将与你同行。”一百多年前,普希金曾用这样的诗,倾诉了那属于俄罗斯民族的独特的“远行浪漫”。而如今,当中国不再遥远,中俄会成为同行的伙伴吗?无论最终的答案如何,习近平的访俄之行无疑为其开了个好头。

中欧

总理外交的“双赢比赛”

2013年5月25日,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两支德甲足球队,正在为欧冠联赛冠军奖杯进行白热化的争夺。而在比赛结束后,一位到访的外国客人如此评价这场比赛——“德国队赢了”。

这别出心裁的幽默,出于就任中国总理不久的李克强。对一个了解当时中欧关系背景的人来说,也许会从这个幽默中品出另一层味道。

由于认为中国出口价格低廉的光伏产品挤占了欧洲企业在本地的市场份额,2012年7月,一些欧盟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的申请。当李克强造访德国,观看那场绿茵场上的欧冠联赛时,刚好也是中欧之间围绕“光伏双反案”“比赛”激战正酣的时候。

其实,明眼人不难看出,如果欧盟真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制裁,中欧之间的“比赛”将没有赢家——对中国来说,欧盟的反倾销“大棒”将给中国光伏产业以灭顶一击,竞争优势不复存在,约30万从业人员将受到冲击;而对欧洲来说,此举也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其自身光伏产业链将受到连带影响,广大光伏用户的利益更将受到损害。

“光伏双反案”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在中欧贸易往来频繁的当下,这起贸易争端很有些“前哨战”的意思,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演化成引发连锁反应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就在李克强到访前不久,法国《费加罗报》甚至干脆宣称“欧中已就贸易宣战”。

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李克强却用调侃一场球赛作了他访德之行的开场白。拜仁和多特蒙德,不管谁赢,总之是德国人赢了。而在中欧贸易问题上,李克强显然也想双赢。

幽默加直爽,李克强总理“有话好好说”的姿态,为本已剑拔弩张的“中欧贸易战”争取了缓和的时间。在李克强访问期间,中德双方有关方面共签署了17个合作文件,涉及汽车、船舶、环保、农业等方面。而德方也在此时表明了对“双反案”的反对态度。在“总理外交”的推动下,中欧最终达成妥协,28个欧盟成员国一致通过了中欧光伏“价格承诺”协议。

中欧“光伏双反案”和平落幕,让中欧之间建立“双赢比赛”模式有了成功范例。而怎样在自身发展中谨慎协调好与贸易伙伴间的关系,则成为李克强总理从欧洲带回中国的思考。

中美

坐在一起的两个大国

2013年6月8日早上,在美国西海岸的安纳伯格庄园,习近平与奥巴马一起散步时,两人坐在一把木椅上。这把椅子是奥巴马赠送给习近平的礼物,一把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木椅。

奥巴马送给习近平一把椅子,这一举动究竟有何隐喻?对此,最多的解读莫过于“中美可以坐在一把椅子上”。然而,事实的真相也许更可能是中美其实本就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在讨论中国崛起问题时,“是否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几乎成了很多人的思维定式。然而,人们往往忽略的是,中国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是经济全球化,而正是由于美国二战后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衍生品,让资本在全世界流通无阻,并最终让奉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从中获益。

反过来,中国的发展则带动了美国的繁荣。40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赠送给中国红杉树苗时,中美双边每年贸易额还不到10

亿美元,而如今,当奥巴马送给习近平红杉树椅时,中美每天的双边贸易额就超过10亿美元。难怪在习近平正式访问美国之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就已“先知先觉”地点评说:“无论如何,习奥会都将富有‘里程碑意义,如今中美两国经济上的强烈相互依存性,早已是‘不可能改变、不可能倒退的了。”

宛如坐在一起的两个人一样,坐在一起的两个大国有时难免互相“推挤”,但不管怎样推挤,不把椅子“挤坏”是双方共同的底线。

习近平在会见奥巴马时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这既是对中美关系的企望,也可以看作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整个“大国外交”思路的总结——“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相信这个思路将不仅成为世界和平的奠基石,也会为中国自身发展营造更为理想的外部环境。

(王殿芝荐自《齐鲁晚报》)

猜你喜欢
中欧李克强大国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吐槽大国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多想记住你的脸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