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奇
当年明朝
DANG NIAN MING CHAO
罗斯奇
如果拿明朝作为中国2000多年王朝史代表的话,可谓管窥蠡测了。不过就如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朝代的登场,都是历史独一无二的创造。
凤阳穷乡里走出的一个穷得掉渣的和尚,建立了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算上南明,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用今天的话可谓“屌丝超级大逆袭了”。璋,一种利器;诛元,灭掉元朝。皇觉寺的穷和尚、郭子兴手下的小喽啰、鄱阳湖大败陈友谅的吴王、诛元立明的洪武大帝、废除丞相的千古劳模、胡蓝案杀掉数万人的刽子手……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可他不是个好人,无论是民间神通广大的刘伯温,还是开国六公爵,几乎没多少人得到善终。在权力面前,只有狡兔死、走狗烹。但朱元璋却是个好爷爷,对于后世的朱家皇帝来说,他也是个好祖宗。
无论一个王朝多么辉煌,它终究还是一家有名有姓的挂牌私营企业。而朱元璋,为这家公司打好了基础,明确了经营理念,确定了经营范围。不过这个范围有点大——全天下。
可怜的建文帝,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他是个好人,可好人不一定就做得了好皇帝,几百年前是,几百年后也是。苍天有眼,好人终归还有好归宿,这也算是上苍对这个有些优柔寡断的人的馈赠吧,他终归只能活在茶余饭后的野史中。
如果让我选出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皇帝,那就是朱棣,没有之一。从一个连自己亲娘都不知道的酱油皇子,到喝了多年西北风、令北元军队闻风丧胆的燕王,再到流传千古的《永乐大典》,海事大学历史形象代言人郑和的顶头上司,今天随地小便依旧罚款的故宫的首任主人。也许他的奋斗史会被扣上反叛的帽子,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对后人影响至今。迁国都,修大典,下西洋,抗北元,建内阁。文治武功,永乐乃明朝第一。
虽然“仁宣之治”犹如昙花一现,对明朝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内阁“三杨”辅政,多有建树。“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虽然是短短的十一年,却被记入了史册,“仁宣之治”堪比西汉“文景之治”。这样的评价,对于在历史长河中宛如浪花的十一年来说,真是足够了。
宦官王振登场,“三杨”引退,“仁宣”的影子如江上云烟,悄然消逝。王振擅权,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于谦殊死卫京,兄弟反目,还乡团夺门之变,于谦粉身碎骨流清百世。一个太监,一对兄弟,一群投机者,一个正气凛然的君子。这是个混乱的年代,也是个有趣的年代,更是个残酷的年代。它告诉世人:权前无兄弟,利前无君子,正气无生路,小人无怜惜。英宗景宗后,大明由盛转衰。
宪宗成化年间,宛如一个真空期,二十三年,留下的是一段荒谬的感情、一个老辣阴险的女人、一个痴情、令人无语的荒唐皇帝、一个普通的宫女和她那个挽救大明的孩子,还有那么一群不知名但却改变了历史的太监宫女。我想说的是,历史中的事情真的很奇妙,皇帝连自己的奶妈都可以下手;太监的定语不一定都是“死”,也有很多有良知的太监;卑微的出身依旧可以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每个人都不白给。
多亏年幼时得到许多太监宫女的保护,孝宗朱佑樘终于熬上了皇位。弘治中兴,又一个短暂的“治世”。老爹留给儿子的,不仅是一个紊乱的朝政,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孝宗开大小经筵,设午朝、除奸人、纳忠言,为明中兴耗尽了心血,不到三十头顶已经见秃,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皇帝也会累死的。
朱厚照,这哥们儿可能真不知道,自己就玩了那么几年,竟背上了千古骂名。说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个无道的昏君,我觉得有些不公平。我认为他始终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一个不受约束、追求自由、平易近人、心地善良的人,并且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武宗虽有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人犯边,正遇朱厚照出关游玩,于是应州之战打响。此战,朱厚照展现其军事天赋,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再不断增加兵力,牵制敌军。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
总的来说,他是个好人。但历史告诉我们,好人难做好皇帝。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搞得朝廷内外乌烟瘴气,将军江彬不打仗,整天带着皇帝寻花问柳,武宗也真让人服气,宁王叛乱一点也不担心,多亏王守仁平定宁王之乱。可刚把人抓回来,朱厚照就把人放了,然后再抓回来,过了一把瘾了,才拉出去咔嚓了。最后跑到江南钓鱼,结果掉到水里,回来就“挂”了。这哥们儿活了三十一岁,玩了十六年,真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点没浪费时间,把他老子创下的基业玩得精光。他也算活出了价值,以至于后来清朝的皇子们不学习,就被先生们警告说:难道你们想成为朱厚照吗?
接下来,明代最精彩的年代到来了。嘉靖,一个绝顶聪明的皇帝。伴随他的登场,一个宦官的时代暂且歇菜,大臣们明争暗斗的时代到来了。他是个自私的人,却是个极有天赋的皇帝,十六岁在大礼仪事件里搞定老油条杨廷和,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势力,总揽内外大政,使皇权高度集中。自从被宫女差点勒死后,嘉靖同志平时就不上班,躲到中南海献身到炼丹事业中去。但他终归还是个聪明人,无论是白痴首辅张璁,还是巨奸严嵩,无论何时,都逃不过他那锐利的双眼。他相信凭自己的智商,严嵩、徐阶都会为他所用。可在那个猛人辈出的年代,聪明的嘉靖最终还是被更聪明的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杨廷和、杨慎、张璁、夏言、严嵩、严世蕃、徐阶、杨继盛、海瑞、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谭纶、李时珍……当然,还有一位之前出场过的,集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军事家于一身的大猛人王守仁先生。这些人,共同构建了一个耐人寻味、纷繁复杂的嘉靖王朝。嘉靖王朝的那些人、那些事,述说着中国古代帝王社会里忠与奸、正与邪、贤与愚、廉与贪互相较量的人间正剧。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俗话用在明穆宗身上实在是太恰当了。由于嘉靖同志太能活,并且长期从事炼丹事业,儿子基本上就没管过。作为长子,很迟才被立为太子,在这种阴影下,隆庆皇帝产生了严重的消极情绪,表现方式也很简单,无论是什么国家大事,一概不置可否,大臣们说啥是啥,整个儿一打酱油皇帝。不过他的这种行为却为自己的儿子执政初期留下了善根。总的来说,明穆宗整体上还是比较酱油,但平庸换来的是短暂的稳定和繁荣。有时候只要皇帝不作死,天下是出不了大乱子的。
罗斯奇,1992年正月初一生于辽宁盘锦,A型血,水瓶男。2014年7月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红豆》《海燕》等刊发表过散文,作品曾获第四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优秀奖。他的创作感言:无论是之于国家还是个人,以史明鉴,方可知兴替。
万历皇帝,这个在位时间排名历史第三,却卖呆了三十三年的皇帝。这是个有名的皇帝,刚上台就被张居正抢了十年的戏份,成就了一位最有名的内阁首辅。万历新政,说白了也就是挂个名。可万历终究不是甘于平庸的人,二十岁亲政,张大学士尸骨未寒,就开始秋后算账。万历三大征,平了蒙古降将,缴了杨应龙叛变,在朝鲜打跑了小日本,巩固了汉家疆土。但明朝复兴的苗头刚刚显现,这哥们儿就开始卖呆了,然后就开始学他爷爷动不动玩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过他也和他爷爷一样,虽然看不见人,但却仍旧办事儿。万历朝江南一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全国经济总量达到中国古代的巅峰。但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文官集团党争愈演愈烈,政治日益腐败,东北女真趁虚兴起,萨尔浒一战大败明军,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所以说皇帝即使不作死,光是卖呆也是不行的,皇帝确实难做啊。
如果说最倒霉的皇帝,非朱常洛莫属了。老爹不喜欢,太子位置一度岌岌可危,再加上老爹能活,苦熬了三十九年。其间还差点被一个“疯子”张差用木棍敲死,史称“梃击案”。好不容易逃过一劫,又被糊涂太医弄完春药弄泻药折腾得半死,缓回一口气却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一命呜呼,史称“红丸案”。人死后,李选侍和魏忠贤密谋移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多亏东林党一干老将出马,将太子迎回,史称“移宫案”。虽然朱常洛就当了一个月皇帝,可把明朝三大疑案占全了,这皇帝也算没白当。
天启,这个年号确实很好听,可惜老天爷启发的只是个木匠,而不是个皇帝。当然,比起这窝囊皇帝,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要数东林党和魏忠贤了。如果说明朝亡于宦官,还不如说明朝亡于党争。由最初的浙党、楚党、齐党和东林党,到后来统一收编的阉党和东林党,再到后来“六君子之狱”阉党大获全胜,东林党彻底被拆。数十年的党争彻底耗干了大明。木匠万岁和太监九千岁真是哥俩好,你做你的木匠,我做我的奸人,互不耽误,自得其乐。“可惜”木匠皇帝“英年早逝”,九千岁也终归没比万岁多活几天。
人们都说魏忠贤祸国殃民,是明朝灭亡的元凶,可是我觉得即使没有魏忠贤,大明的天下也撑不了多久。九千岁只不过是火上浇了点油罢了。
好了,折腾了这么久,该轮到历史上最出名的亡国之君登场了。
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自打出生以来,一直悄无声息,什么梃击、红丸、移宫、三党、东林党、六君子,统统没有关系。然而,历史注定要让他和这所有的一切扯上关系。
在登基前,他收到了一份文书,上面有四个拟好的年号,供他选择。明代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就好比开店,得取个好名字,才好往下干,所以选择时,必须谦虚谨慎。
第一个年号是兴福,朱由检说不好。第二个是咸嘉,朱由检也说不好。第三个是乾圣,朱由检还说不好。最后一个是崇祯,朱由检说,就这个吧。
自1368年第一任老板朱元璋开店以来,明朝这家公司已经开了二百五十九年,换过十几个店名,而谁也不会知道,崇祯,将是它最后的名字,最后的休止符……
每次到景山,人们想到的都是那个吊死的亡国之君,可是亡国之君并不都是昏庸之君,至少崇祯绝对不是。
用通俗点的说法,崇祯是个倒霉的皇帝,是个十分倒霉的皇帝。他的木匠哥哥留给他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烂摊子,很烂很烂的摊子。
也许崇祯算不上好皇帝,但他是个负责的皇帝,因为他懂得什么叫作责任。
自古朝代末期都很颓废,朝廷小人当道,边境军纪散漫。可在崇祯朝却不存在。没能力,搞贪污,进奸言,乱国政,在崇祯皇帝这儿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滚,要么死。崇祯年间,光内阁首辅就换了三十多个,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有说服力吧。即使在八年内把内阁管理得也算井井有条的温体仁这样的“能人”再“能”,也因为人品有问题,被“pass”了。后来温某某果然被后人列入《奸人传》,足见崇祯的“鹰眼”。这是后话。
辽东防线崇祯任用孙承宗,推举袁崇焕,让努尔哈赤死得不明不白。关宁铁骑维护着大明军队最后的尊严,他信任孙承宗,勒紧裤腰带拨钱建关宁防线,让皇太极数年内不知道辽东关内长着什么样的草。总的来说,如果不是袁大人自己政治智商比较低,自毁长城,在辽东,皇太极想入关,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如果只有外患,凭借崇祯同志的毅力和体力,对大明是构不成实质威胁的。但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只不过告诉我们,一个朝代,如果内忧外患,外攘不了,内安不定,那么离黄摊儿就不远了。
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偏偏在外患不停的崇祯朝,全国多省大旱,且一旱就是六七年。老百姓活着也不图啥,就图个温饱,本来连年战乱就吃不消,再加上大旱,更没得活了,再加上朝廷为了打仗筹集饷银,老百姓真可谓痛不欲生。那咋办?那就造反吧!数十万人揭竿而起。内忧外患加上天灾人祸,真不知道崇祯同志上辈子到底是得罪了哪位神仙。
然而明末注定是个名将辈出的年代。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卢象升,打得农民军毫无脾气,即使是后来的闯王李自成部下也被干得只剩下十八个人,躲到山沟子里缓了一年多才喘过气儿来。如果只有内忧,大明更不可能亡,可是历史依旧没有“如果”。攘外必先安内。老蒋当年估计是读过明史的,可惜他老人家有些没搞清形势。
崇祯十四年,后院起火,前院也起火:卢象升死了,辽东败了,中原乱了。史书上说,此时的崇祯,哭了。不停地哭,不停地哭。无论如何,崇祯值得同情,他不是懦弱,只是他已经用尽浑身解数,也挽救不了祖宗的江山。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很多人都说崇祯刚愎自用,疑心很重,出尔反尔,不懂得用人,说他最后逃避责任,一死了之。对于这类说法,我不置可否。不过我要说的是,崇祯做的是一件很多皇帝不能做、不敢做的工作。
对于崇祯工作的评价,我认为当年明月说得很好。很诙谐,很真实,很无奈,很凄凉:
“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困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等。最不幸的是,崇祯同志以上所有的不幸,都无法换来一个幸福的结局——他的努力,终究失败。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明明知道结局是悲剧,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同志应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经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我曾特意跑去景山,在景山东南角看到了他殉国的那棵老槐树,脑海中不禁浮现当年的场景:1644年3月的那个中午,是晴着还是阴着并不重要,但崇祯的眼前却是一片昏暗。他颤着手、硬着心,一边怒斥李自成派来劝退投降的说客,一边命太监趁乱将可爱的皇太子“流落民间”,一边亲自充当刽子手逼迫皇后自尽,砍杀数位妃嫔、公主,尔后,又使尽最后的力气把钟敲响,召集群臣上朝商议对策。可是,当崇祯端坐皇位之上,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俯身下望时,满朝文武大臣竟无一人入朝!凉彻心肺的崇祯悲愤交加,穿过大殿、台阶、回廊、宫门,在李自成40万杂牌军四起的炮声、喊杀声中,一路跌跌撞撞奔向紫禁城后面的景山。本来做皇帝就做得辛苦,起早贪晚处理公务,如今,又在愤怒、悲凉、伤心、无奈中跑了那么远,他满身的补丁不知是否如残败的落叶,撒了一地……在四面楚歌中,崇祯环顾左右,唯有太监王承恩还兢兢业业地随侍在身旁,此时的景山有什么“景”可看呢?而叫它“万岁山”又无异于讽刺,唯有叫“煤山”更匹配它——真是倒霉!
万念俱灰之际,明思宗哪还有时间思念祖宗,他毅然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铮铮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写毕,自缢。
我知道,当命运的审判降临时,他没有畏惧,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勇敢的人。
崇祯,一个了不起的人。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大明,一个开明的朝代,经济繁荣,政治制度民主,官僚腐败,贫富差距过大。
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二百九十四年的大明,亡了。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清军入了山海关,八旗的铁蹄踏碎了闯王的皇帝梦,也踏碎了汉人那颗不屈的心。
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如同当今社会的功名利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样。多少人为了那些浮华的事物失去了本心,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功成名就不择手段。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能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呢。
正如历史的魅力是独一无二、无法改写的,人也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 叶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