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岭
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南北战争,大多是北方胜,南方败。首先,中国的地势北高南低,从北向南打,能取得势如破竹的成效;而从南往北打,往往很难奏效。隋灭陈、北宋灭南唐,都是所向披靡,偏安江南的政权莫不城破国亡。而北上的往往采取守势,属于迫不得已的被动挨打,自顾尚且不暇,何谈统一?即便有岳飞那样精忠报国的忠臣,南宋朝廷也仅仅是为了以战求和而已,根本不具备收复失地的战略构想。
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败的往往不是人数的多寡,而是士兵的戰斗力。北方士兵的身体素质通常要比南方的高,而且,北方士兵的战斗意志普遍比南方士兵强,杜甫在《兵车行》里也写过“况复秦兵耐苦战”。南方士兵的战斗意志通常较弱,五代后蜀末代君主的妃子就曾写诗讽刺过南方士兵的战斗意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此外,北方多游牧民族,他们的军队主要是骑兵;而中原主要是步兵,骑兵和步兵厮杀,其优势显而易见。这也是金能灭北宋、元能灭南宋、清能入主中原的主要原因。
受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南方和北方形成了迥然相异的文化特质,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所以江南多出文人才子,北方多出名将侠客。可是,打仗不是读书人所擅长的——文能治国安天下,却不能开国打天下。两军对垒,谁的拳头硬了谁就是老大。
当然,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还有前线将领的指挥艺术、天气地理条件、后勤保障等,可要输掉一场战争,有时有以上一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