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研究生作为时代的文化精英,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生力量,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精神的变革。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学校不再为他们开设体育课,他们的课外体育活动更是无人问津;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着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实践的转变,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的转折期,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未来实现体育生活化、终身化的关键。因此,其特殊性决定了调查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研究生 余暇时间 体育锻炼
目前,硕士研究生正处于一个知识更新迅速、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除了身体生理上的过度劳累,就业及生活困难也给他们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利用余暇时间关注自身健康、追求身体和心理上的休闲,成为他们在体育锻炼促进健康价值方面的新追求,也越来越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主流锻炼方式。
余暇时间是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闲暇时间相对充足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之余参加体育活动良好的基础条件。研究生虽然接受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但是长期对体育和健康的关系认识模糊,认为无病是健康,不锻炼也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现在高校取消了研究生的体育课,研究生的体育锻炼只有通过参加余暇体育活动来满足身体和心理对健康的需求,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惰性,导致了大多数研究生很难养成锻炼的习惯。从对研究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研究生是希望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实际上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的状况却不尽人意:很多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院校,主要是每年举行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并不适合大多数学生,所以参加的人数很少,不能够使更多研究生得到锻炼。
据了解,高校硕士研究生对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还没有形成习惯,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没有规律,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活动持续的时间不长,活动量也不大;另一种是在没有计划安排的情况下活动量偏大,持续时间也相对过长。而且性别的差异对学生的体育爱好有较大影响,如男生喜欢对抗激烈、竞争性强以篮球、足球、网球等主要以球类项目为主的运动项目,而女生更倾向于运动强度小、节奏感强如跑步、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的研究生沒有开设体育课,而研究生的管理又归研究生院和培养单位共同管理,大部分培养单位在组织本单位的本科生活动时又把研究生排除在外;二是研究生院的人员配备较少,无法组织研究生的各种体育活动,研究生的体育活动处在“两不管”的状态。从整体趋势看,研究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仍未完全摆脱竞技体育的影响,并且活动的区域和范围主要是在校园里。另外,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上升,缺少场地器材是多数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也是阻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研究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他们一旦有上网、看书、外出办事情等这些事情出现,体育锻炼就处于次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付诸实践,一旦遇到障碍因素就会放弃锻炼。这说明现在的研究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弱,还没有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需要研究生院和培养单位共同管理,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程度。
二、目的和动机是研究生体育参与的内在动力,由需要和诱因两方面组成,只有对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后,自身产生体育参与的需要才会有可能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或院系可以定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并适当增加一下娱乐性、趣味性、挑战性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院系之间还可以由研究生会主办一些学期交流性系列赛,为热爱某项运动的研究生提供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机会。
三、合理设置开放体育场地设施。许多高校为了赢利把学校的部分体育场地设施承包给私人,或者学校本身也会对场地设施的使用收取一些费用。场地设施收取一些保养使用费是可取的,但是对于长期坚持锻炼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就打消了一部分学生余暇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建议高校适当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一些羽毛球、网球、游泳馆等体育场地和设施,以满足学生的余暇锻炼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四、加强对学生运动技术的指导。很多学生因为技术差怕丢脸、没有同伴、缺乏指导等因素阻碍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的体育生活质量和体育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建议院系配备体育指导员,定期指导研究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从而避免学生处于盲目的锻炼状态。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体育锻炼宣传活动,由专门的体育指导员对各项体育运动进行宣传和指导锻炼,从而达到为学生提供科学性、计划性的体育锻炼方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小华,徐彩桐.高校在读研究生生命质量和体育投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
[2] 宋培东.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