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延伸区级图书馆读者服务
——以辽阳市宏伟区图书馆为例

2014-02-11 19:48于凤艳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区级资源共享图书馆

于凤艳

(辽阳市宏伟区图书馆,辽宁 辽阳 111000)

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延伸区级图书馆读者服务
——以辽阳市宏伟区图书馆为例

于凤艳

(辽阳市宏伟区图书馆,辽宁 辽阳 111000)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区级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提出区级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搞好图书馆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并依托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资源,拓展区级图书馆延伸服务,通过服务区域、服务社区、服务农村,利用文化资源共享设备,演绎广场文化,使文化信息真正普及到全区范围,全方位服务全区人民,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

区级图书馆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延伸服务

在我国,区级图书馆就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信息中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区级图书馆如何生存发展下去,成为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面对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区级图书馆应该拓展思维,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搞好图书馆阵地服务;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同时依托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优秀信息资源,使文化共享工程与图书馆建设结合起来,拓展区级图书馆延伸服务,开辟一条服务区域、服务社区、服务农村的服务模式,使文化信息真正普及到全区范围,全方位服务全区人民。

1 转变服务理念,搞好阵地建设

1.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务

为读者提供服务从来都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区级图书馆工作基本是围绕“藏书”开展,服务以收集、流通文献为主要方式,开门坐等读者上门借阅,图书馆员基本上是藏书的“保管者”,是图书加工的“工匠”。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对图书馆投资巨大,如果我们依然遵循着这种传统的“借还”模式的服务,我们的图书馆大楼只会成为一个外表光鲜、门可罗雀的“人文景观”,发挥不出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传统服务带来巨大的冲击,区级图书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推动者,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中心。图书馆员的职责就是从读者利益出发,研究读者,通过读者对知识的运用,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价值。图书采集要以读者需求为尺度;图书编排要以读者方便为要求;图书阅览、流通要以读者舒适为目标;信息收集、传递要以读者利用为原则。

1.2 共建流动图书阅览室,送知识进乡村

区级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有相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丰富的服务经验,这是开展社区服务的潜在优势。近年来,不少乡镇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但由于资金、管理等原因,图书室发展缓慢,图书数量少,不少地方甚至是一个空架子,不能满足农民朋友的阅读需求。本馆积极扶持兰家镇图书阅览室,协调相关各部门,为兰家镇图书阅览室争取图书、电脑等资源,与本馆实现联机编目,开展馆际互借,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几年来,本馆分别在城区街道社区、曙光镇、兰家镇、新村街道派出所、兰家镇中心小学建立了15个流动图书站,以此改变传统的馆内被动服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3 扶持农家书屋建设,引领农民读书活动

“农家书屋”是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化程度为目的的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区级图书馆应把帮助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区级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延伸,把区级图书馆的服务农家书屋带到农村,服务农民。区级图书馆应发动社会各界为农家书屋捐赠图书,并提供指导服务,为他们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提供贴心周到的业务辅导。为深入了解“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服务于民的作用,2012年10月9日至11日,局领导带领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曙光镇文化站同志的陪同下,前往曙光镇开展“农家书屋”回访活动,前后共用3天的时间,深入12个村,发放征求意见表500份。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农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2012年11月16日,本馆挑选了科学养殖、计算机知识、医药卫生等主题图书700多册,以及文化年货带回家系列、共享书香·快乐阅读系列、新农村建设系列、农业养殖、种植信息资料光盘约200余张,分别送到兰家镇文化站、曙光镇文化中心,真正把“文化惠农”工程落到实处。

2 发挥教育职能,营造书香氛围

区级图书馆是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提供增长文化知识的舒适环境,还要发挥好社会教育职能。本馆运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全社会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氛围。

2.1 以“直观式”活动感悟人

开展展览活动,吸引受众多,视觉冲击强。我们采取图片、摄影、书画、实物展出等形式,让广大读者通过直观感受学习知识、感悟哲理、接受教育。几年来,先后开展了纪念建区30周年辉煌成就书画展、防震减灾图片展、远离毒品图片展、建党90周年图片展、雷锋生平事迹图片展、百姓阅读表情摄影作品展等16次,开展“图书馆之旅”参观活动5次,接待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次。

2.2 以“讲座式”方法启迪人

举办知识讲座,信息含量大,教育功能强。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先后举办各类知识讲座18次。2009年,特邀中国少年报工作站徐文静主任开展“爱家乡,爱辽阳,回顾沧桑历史”知识讲座;2012年,聘请辽阳市作家协会理事、辽阳小作家协会会长襄平侠老师进行“快乐读书,快乐人生”知识讲座;邀请原辽化医院院长王鹏举办“心脑血管疾病科普知识”公益讲座。另外,我们还成立了健康养生协会,聘请宏伟区、辽化老年养生协会4位专家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辖区内居民共有5000余人次参加讲座,讲座的内容旨在引导社区居民转变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讲座的开展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力大,从而形成了宏伟区图书馆的特色品牌服务。

2.3 以“互动式”形式教育人

读者互动参与,表现形式活,教育效果好。我们结合每年“图书馆宣传周”“世界读书日”,以及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广泛开展读书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相继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月”“相约图书馆”活动,组织了“我心中的图书馆”读者有奖征文活动、知识竞赛;开展“全民读书节”活动,组织了有奖问答、无偿赠书活动;结合庆祝建区30周年,开展了演讲征文活动,广大读者踊跃参与,带动更多群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3 依托共享资源,拓展服务领域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充分利用了现代新技术和新手段,将各领域相关资源加以组织、整合,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县、乡镇、村、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提供给群众。区级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共享区级支中心,从卫星接收仪接收到这些优秀信息后发布到电子阅览室,再利用省中心配置的投影仪、幕布、手提电脑等设备到乡镇、社区、农村开展活动,使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3.1 利用接收资源,丰富电子馆藏

近年来,区级图书馆陆续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向读者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同时,社会上的网吧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惊人。区级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用优雅的环境、丰富的馆藏、健康的方式、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把大部分学生读者、未成年人吸引到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来。目前本馆电子阅览室有24万册电子图书和1800余件音像制品,建立了多媒体数字图书馆,设置了音视频中心、音乐中心、名画中心、数字图书等栏目,全部免费为青少年读者提供绿色网上阅览服务。工作人员加强维护硬件,及时排除故障,为青少年读者进行上网指导,在选择网站链接时严格审查,确保信息的真实、健康,实现绿色上网。另外,本馆还安装了适合老年读者学习的书法、美术、乒乓球等局域学习网,以满足各类读者学习需求。

3.2 利用精选资源,送文化到乡村

区级图书馆肩负着提高全区人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职责,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文化信息传递实际偏重于城区读者。笔者曾在跟随宏伟区文化局领导对全区11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发放设备的验收检查中,了解到乡村文化的贫瘠。区级图书馆应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这个平台,借助投影仪等设备,在农闲时节深入偏远农村为农民送文化下乡。首批村级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已陆续到位,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协调安装设备,指导基层点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为农民提供切实的帮助,使基层点成为农民掌握政策动向,学习科技知识,获得致富信息的课堂,为全区百姓谋取文化福利,同时也拓展了区图书馆服务大众的手段。

3.3 利用文化资源共享设备,演绎广场文化

文化资源共享给区级图书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流动的投影设备可以使图书走出馆门,利用广场为社区群众服务。2013年初以来,宏伟区文化局针对群众对广场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着力探索广场办文化的路子,破解制约广场文化活动的难题,决定将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与广场宣传思想文化结合起来,让广场文化活动真正朝着文化惠民、艺术惠民的方向发展。2014年夏天,本馆充分利用宏伟广场LED大屏幕显示器,开展了经典老片回顾展、科普知识展播。例如,《雷锋》《开国大典》《西安事变》《青春万岁》《事故灾难应急知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如何自救互救》等影片的播放,每天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驻足观看。宏伟广场是全区规模最大、社会影响力最广泛的大型文艺广场。宏伟广场的太极拳队、自发性的卡拉OK队、露天交谊舞队、鸿雁秧歌队等团队演绎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努力改变传统生产传播方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和建立运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新办法。要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在管理上改变传统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模式,将当地独具特色、优秀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设及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传输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直接向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快捷、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高质量的文化信息服务,特别是要为未成年人提供课外精神食粮。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努力探索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的合作;要利用数字文化资源举办各种实用技术、科学普及培训班;要加强对乡村站点的指导、辅导和服务,彻底改变服务内容老化、服务对象单一的现状,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持。

[1]宁英伟.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6(1):41-41,46.

[2]王世伟.当代全球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13-15,32.

[3]景明.社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3(4):111-112.

[4]周鸿武.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J].图书馆研究,2013(2):30-32.

[5]李万春.农家书屋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2):74-76.

[6]卢美珍.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柱——公共图书馆推动文化大发展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4):24,39.

于凤艳女,1971年生。大专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弱势群体服务。

G252

2014-02-13;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区级资源共享图书馆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如何更好地走好区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图书馆
基于移动互联的县区级数字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