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经信委课题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和新兴性的有机统一,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都区新一轮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江都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走“创新驱动,科技发展”之路,确保江都实现“苏中领先、扬州第一、全省十强”目标。如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一轮经济跨越发展,近期,课题组对扬州市江都区智能电网、“三新”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探索发展江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途径。
江都区新兴产业共有各类企业 3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 家,2013年开票销售165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27.5%,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有 33 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开票销售89.5亿元,同比增长17.3%,预计全年完成开票销售195亿元,同比增长18.2%,销售过亿元企业40家。
1.智能电网产业。共有49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开票销售15.9亿元,预计全年完成24.4亿元。主要代表企业有江苏金鑫电器有限公司、江苏器材捷凯电力有限公司、扬州市双汇电力器材厂、江苏盛华电气有限公司、艾诺斯(江苏)华达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高压输变电产品、高压试验检测产品、新型发电产品、电能储备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江都区为 “扬州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分基地”,武坚镇为“江苏省高压电气专业特色镇”。
2.“三新”产业。江都区将“三新”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共有32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开票销售19.8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2.1亿元。主要代表企业有扬州神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凯尔斯迈车业有限公司、扬州五环龙电动车有限公司、江苏道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江苏恒星钨钼有限公司、江苏晶鑫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扬州美涂士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扬州金森光电材料等,电动汽车、特种涂料、光纤材料等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3.节能环保产业。共有2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开票销售11.9亿元,预计全年完成20.5亿元。主要代表企业有江苏天雨集团、扬州澄露公司、江苏峰业电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等。“天雨环保”、“峰业电力”正积极准备上市。江都区被省经信委认定为“江苏水泥机械特色产业集群”,被省机械联合会认定为“江苏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
4.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有29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开票销售40.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62.8亿元。主要代表企业有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鼎晟液压有限公司、江苏英泰集团、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大口径高钢级冷拔无缝钢管填补国内空白,出口欧美。“亚威股份”已成功上市,“亚威”牌数控机床世界知名。
调查显示,江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前景广,后劲强,但与国家、省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要求比,与世界、国内新兴产业先进科技水平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经济总量偏低,缺乏规模企业支撑。上半年新兴产业开票销售只占全区开票销售的24.2%;2013 年全区318家新兴产业企业中,实现开票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只有33家,其中仅有诚德公司一家过20亿元;在6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兴产业企业仅 155家,占比25%,而能够生产整机产品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零部件,缺乏产业的整体影响力。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新兴产业企业起步较迟,规模偏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不多,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的技术创新处于中低端水平,除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少数产业规模较大,企业较多外,像“诚德”、“亚威”等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不多,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据调查,新兴产业规模企业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只有15 家,拥有“二站三中心”的企业只有12 家。
3.产业布局比较分散,缺乏集聚效应。全区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比较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自发形成的产业布局难以适应经济跨越发展和企业高速成长的需求。新兴产业中缺少专业化水平高、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链,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另外,由于产业布局分散使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不能互补共享。江都区新兴产业中除智能电网产业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外,其他新兴产业还无发展规划,导致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较低、成套能力薄弱、服务水平滞后,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4.组织程度不高,缺乏配套措施。江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虽然摆上议事日程、摆上战略高度,但尚未建立领导架构,应从组织程度上强化领导;尚未建立考核体系,从包保体系上来加快发展;尚未制定激励措施,从政策扶持上来促进发展。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认识需进一步提高,方法措施上需进一步研究落实。
1.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发展氛围。一是成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分线负责、部门企业协同作战、主要负责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协调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加大目标考核力度。把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对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重点项目、示范基地和创新平台等重点指标的考核。三是强化服务力度,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负责制,抽调有关部门跟踪服务,蹲点园区,蹲点重点企业,蹲点重大项目,确保又好又快发展。
2.强化政策引导,制定扶持措施。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激励政策应重点引导鼓励技术成果转化,引导鼓励人才创业,引导鼓励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制定和完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奖励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在争取国家、省相关鼓励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大土地配置、资金、用工、电力等要素资源的配置,优先保证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的需求。
3.强化产业指导,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江都区产业特色,制定四大新兴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期可到2020年,到“十三五”期末,江都区新兴产业总量力争达到开票销售600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达37.5%以上,每年递增幅度要在20%左右。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一区六园”发展战略,加快新兴产业发展。(1)加快智能电网产业园建设,以金鑫电器为龙头,形成以仙城工业园为重点、武坚镇为互补的发展格局。在仙城工业园区规划智能电网产业园,武坚镇在工业集中区规划智能电网特色园,围绕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个环节,重点发展核电、风电、新能源发电并网及储能设备、特高压、超高压输配电设备、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等产品。(2)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对邵伯镇、丁伙镇工业集中区进行整合,建立高端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数控机床、油田机械、海工产品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3)加快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三新”产业集聚。建议以道爵新能源电动车、五环龙电动车为中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研究落实电动汽车的相关政策,帮助解决电动汽车上牌、上路、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等工作。(4)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以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恒远集团有限公司、扬州中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真武镇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引导企业向大型化、高端化、环保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三是积极申报各类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重点,也有利于申报国家、省级各类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叫响产业品牌,集聚产业效益,打造特色集群,促进做大做强。建议相关园区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向上争取政策扶持。
4.强化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增强自我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通过大力实施“品牌、专利、标准和上市”四大战略,加快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规模以上新兴产业都要成立扬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亿元以上企业都要达到“四个一”,即:拥有一个省级研发中心、拥有一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或产品、拥有一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品牌、拥有一个行业领军人才。
5.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在招商引资的重点上,要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宣传力度和招商力度,以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为重点,做到招财招智并举,外资内资并举,国资民资并举,本地外地并举。二是在招商引资的队伍上,除专业队伍招商外,还要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全社会、全方位招商,加大招商的奖励力度。三是借鉴外地的做法,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积极上争项目、上争资金,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江都区布局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