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强、吴琪芳、胡晓骏
(嘉兴市南湖区统计局,浙江 嘉兴 3140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嘉兴市区产业经济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嘉兴市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者的匹配度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作为发展之基的产业与民生之本的就业,历来就是我国经济的风向标,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度高低也逐步成为衡量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对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度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2005-2012年作为研究阶段,对由南湖区、秀洲区及经济开发区组成的嘉兴市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及匹配度进行了研究。
在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一般可以用各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进行衡量;就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一般可以用各产业的从业人数总和加以衡量。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吸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且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反之,从业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流动频率,也决定着劳动力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与方向。
根据“配弟—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某地区的产业结构将会出现三次产业的顺次转移,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工业化初期稳步上升,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快于第三产业,而在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步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劳动力逐步向高比重产业转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将会出现一致性。
从2000年至2012年,嘉兴市区生产总值从1271587万元上升至7128150万元,经济规模扩大约5.6倍。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9.8∶50.0∶40.2调整为4.4∶48.8∶46.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超过一半,虽然整体产业仍为“二、三、一”结构模式,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间的差距大幅度缩小(表1、图1)。
根据嘉兴市2006年至2013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2年间,嘉兴市区全社会从业人员呈现波动上升趋势,8年间由64.14万人增加至77.01万人,增长20.1%;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相似,呈 “二、三、一”分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保持在52%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幅上升,但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仍有一定差距(表2、图1)。
表1 嘉兴市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表2 嘉兴市区从业人数变化情况
图1 嘉兴市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情况
根据以上所列数据,本文着重就2005-2012年嘉兴市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数据作比较,从而对8年间嘉兴市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时间上、数量上存在的某些规律性、趋势性进行分析(图2、图3、图4)。
图2 嘉兴市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
图3 嘉兴市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
图4 嘉兴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
上述图示反映,嘉兴市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产业结构调整的确导致了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动。其中,第一、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走势较吻合,而第二产业在2008年后,虽然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但从业人员比重却出现一定上升,这一现象恰巧说明了:就短期观测而言,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无法出现产业间的跨越式转移,而是由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转型升级,引发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新需求点,再与传统服务业的刚性需求相结合,来逐步引导劳动力向更高层级流动,因此就业结构的调整相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定滞后性。根据上述数据显示,嘉兴市区目前就处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改变劳动力发展惯性的阶段。
相比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就业结构调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两者之间的变动差异应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如变动差异过大,将会影响国民经济有序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阻力,不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本文将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这一反映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效益的量化指标,对嘉兴市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加以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员比重之比与1的差值,其计算公示如下: ( 代表产业结构偏离度, 代表第 产业增加值比重, 代表第 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当产业结构偏离度趋向于0时,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处于均衡状态,匹配性最好,最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其为正值时,表明产业增加值比重大于从业人员比重,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劳动人员吸纳能力;当其为负值时,则表明产业增加值比重小于从业人员比重,该产业的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力就会向其他产业转移。嘉兴市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情况如下(图5):
图5 嘉兴市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趋势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嘉兴市区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且不断向0靠近,说明嘉兴市区的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情况良好,该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正在向合理方向发展;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在2008年后出现下行,但尚未探底,表明嘉兴市区第二产业已吸纳过多从业人员,劳动力出现一定的过剩现象,显示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随着结构的优化、“机器换人”的推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产业劳动力将在未来出现一定的析出效应;而第三产业一直处于正向高位,意味着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吸纳劳动力尚不足,仍有巨大的就业潜力可以挖掘。
为进一步分析嘉兴市区三次产业分别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就业弹性系数”这一指标对嘉兴市区各产业结构进行就业弹性分析,为促进就业、引导就业、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的相应就业增长百分点。当其为正值时,弹性就越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越大;当其为负值,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越强,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人数的增加,反而是减少。嘉兴市区的三次产业弹性系数如下表:
表3 嘉兴市区三次产业历年就业弹性系数
由上表可知,嘉兴市区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已经连续七年为负值,对劳动力一直呈现挤出效应,印证了二元经济结构中,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向其他产业转移的规律;同时,第二产业对于劳动人口的吸纳能力依旧较强,表明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就业仍具有较大的正向激励作用;而第三产业的表现较不稳定,说明服务业尚未形成较强的就业带动效果,该产业的就业红利尚未充分释放,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调整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劳动力势必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通转移,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与其发展规模将日趋匹配,并逐步增强第三产业的劳动供给。
1.拓展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平台承接就业转移。现阶段,在仍以工业经济为重心的嘉兴市区,应着力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引进和扶持对象,努力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龙头的支柱行业,努力拓展平台优势,积极接纳高校毕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两端就业对象,实现就业转移,提升人力资本的利用率、产出率。
2.加大政策扶持,以服务业大发展释放就业潜力。嘉兴市区应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立足中心城区,发挥城市中心区域优势,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促进金融业、信息产业、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增长潜力较大的产业发展,形成行业产业化,以此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领域,创造新就业机会,为市区劳动力释放就业潜力。
3.加强人才培养,以高素质劳动力调整就业结构。嘉兴市区应通过多形式、分层次地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与技能,形成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并逐步打造出“人才虹吸”效果,为人力资源跨越产业转换门槛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4.推进新型城镇,以改革政策保障人的合理流动。嘉兴市区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外来劳动力保障制度,实现劳动力跨区域和跨部门的流动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促进有效就业,进一步提升劳动力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