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存诚
5月25日,新一届民进党主席改选结果出炉,蔡英文以超过九成的得票率顺利当选。这主要是强劲的竞争对手苏贞昌主动退选造成的。但这并不代表蔡英文拿下党魁便可“独步”党内,相反只是延迟了其与苏贞昌的“决战时刻”。未来,蔡英文不仅将持续遭遇苏贞昌的挑战,还将接手苏贞昌留下的棘手摊子,民进党的面貌仍难焕然一新。
民进党主席竞选格局由原来的苏贞昌、蔡英文和谢长廷“两个太阳、一个月亮”之争演变为蔡英文唱“独角戏”,最终,民进党重回蔡英文时代。
谢长廷挑战苏贞昌成党主席竞选第一阶段主旋律。苏贞昌基于掌控党机器和年底“七合一”选举布局,进而为2016年大选夺取主动权的考虑,连任党主席成为其基本战略步骤。谢长廷则为了给子弟兵铺路、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同样有意竞逐党主席。为此,谢长廷自今年以来展现强烈的夺魁企图心,一方面频频放话,要求苏贞昌只能在参选党主席与2016大选候选人中“二择一”,另一方面向蔡英文示好,显露“拥蔡”立场,试图防止蔡英文涉足竞选。因此,党主席竞选初期呈现了谢长廷全力单挑苏贞昌的态势。
蔡英文入局形成“三强混战”成为党主席竞选第二阶段主旋律。蔡英文依靠自身建立的民间平台累积了大量人气,且不用承担党公职带来的政治压力,因此竞选党主席原非其必然之举。但苏贞昌近一年来不仅未利用好党主席的优势扩充力量,反而败招频出,导致自己及民进党均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加之党内拥蔡英文出山的声势日隆,蔡英文顺势重夺党魁的决心被激发。3月15日,一直态度暧昧的蔡英文正式表态参选党主席,从而使竞选进入“两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三强混战”局面。
苏贞昌、谢长廷突然退选,蔡英文“一枝独秀”成为党主席竞选第三阶段主旋律。岛内爆发“太阳花学运”后,激起了党内中生代抢班夺权的欲望。4月13日,亲谢民意代表赵天麟呼吁老世代的“天王”应主动退位,不应再选党主席,引发党内中生代及外界舆论的强烈共鸣。面对这波强势袭来的“逼退”热浪,苏贞昌团队认为,若续任党主席不仅将承担更大政治责任,还将收拾“学运”等社会运动造成的烂摊子,可能快速折损政治声望,加之蔡英文声势强劲,胜选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考虑暂时避开蔡英文的锋芒。4月14日上午,苏贞昌果断宣布退选。当日中午,谢长廷亦快速跟进表态退选。在党主席选举登记截止时,只有蔡英文及前高雄县副县长郭泰麟参选。5月25日,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蔡英文毫无悬念地战胜郭泰麟,成功当选。
民进党主席改选成为蔡英文“独角戏”,并不代表苏贞昌失去雄心而退出最高政治舞台,而只是将二人的“决战时刻”推迟到2016年大选候选人竞争之时。
苏贞昌“以退为进”的策略有望重新迎回机遇。苏贞昌退选不仅使其甩掉沉重的政治包袱,而且赢得再战2016年权位的人气和机会。一是避免了政治声望探底的困境。苏贞昌在党主席任内表现差强人意,尤其是自去年“洪仲丘案”引发岛内社会运动新高潮以来,以街头运动起家的民进党不仅未成为运动主角,反而频遭社运民众抵制,民进党抓不住国民党气势低迷的机会提升支持度,导致苏贞昌的政治声望快速跌落。同时,党内中生代崛起后的强烈反弹和部分派系的掣肘,苏贞昌若在此时与丝毫没有“政治外伤”的蔡英文决战,不仅结果难看,甚至可能提前终结政治生命。因此,苏贞昌果断退选将避免其进一步折损实力,让自己获得喘息之机。二是顺势而为有助赢回人气和支持。苏贞昌退选主因是为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但客观上造成了回应党内中生代声音和外界民意的正面效果,使苏贞昌塑造了顺势而为、不贪恋权位的形象,赢得了党内众多的掌声。苏贞昌退选后,包括不同派系的绿营县市长、民意代表及党公职均给予其高度肯定和评价,称其“顾全大局、无私、令人敬佩”。这将为其再战2016年积累人气。
蔡英文顺利上位将掌握充足资源和政治舞台,有助其更好地经营派系关系,扩大政治曝光度。一是避免了与苏贞昌提前决裂。蔡英文“兵不血刃”地夺回党魁之位,防止了与苏贞昌直接厮杀的场面,不仅将使自己减少损耗,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而且避免了党内势力提前站队的紧张局面,让其未来处理党内事务时更加顺畅。二是将有更多资源与舞台扩大个人能量。蔡英文自2012年大选败选辞去党主席后,专心经营自己的社会平台,维系了政治光环。担任党主席后,将较原来有更充足的政治资源和广阔的政治舞台,这有助其拉拢其他派系力量,扩大个人能见度,为进一步强化实力提供了广阔平台。
谢长廷在此次党主席竞选过程中斩获不多。谢长廷竞选的最佳目标是自己担任党主席,次佳目标是拥蔡英文上位,最不利的结果是苏贞昌连任。目前看,谢长廷虽然没有遭遇最差的结果,但是次佳目标也未完全达成。这是由于蔡英文竞选时基本撇清了与谢长廷的关系,更多是考虑个人的政治发展而下的决断,谢长廷所设想的“拥蔡”效果并未实现,未来谢长廷能否借用蔡英文的力量为谢系争取更多资源尚待观察。不过需指出的是,若在未来大选候选人之争中出现苏贞昌蔡英文对决紧绷的时刻,谢长廷将可能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力量。
蔡英文担任党主席将面对诸多挑战,若处理不当将遭遇政治危机,民进党保守、“反中”的形象难以改变,2016年实现翻盘可能性恐难明显提高。
其一,“七合一”选举结果将成为蔡英文政治走势的分水岭。蔡英文上任后首要任务是带领民进党在年底“七合一”选举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倘若与上次的地方选举结果维持平盘,蔡英文将可能走下坡路。一是如何处理台北市候选提名的难题。台北市选举具有重要指标意义,绿营在此参选爆炸,各候选人互不相让,尤其是人气最旺的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参选成为民进党烫手山芋,蔡英文若无法在台北市整合绿营势力,将冲击党内权威。二是能否带领民进党冲出南部。目前,民进党在原有南部执政县市的优势比较明显,关键是在台中市、南投县、彰化县等中部县市能否有所斩获,这将考验蔡英文的辅选能力,一旦夺取国民党的部分县市,将较大增强个人声势。三是能否实现整体得票数和得票率过半。民进党2010年“五都”选举中实现了总得票数和得票率超过国民党的成绩,极大提振了绿营士气。此次选举,这仍将成为民进党重要的指标,若蔡英文无法实现总数过半,个人功绩将受影响。
其二,将面对复杂的党内关系,团结整合困难大。蔡英文上任后是否处理好三大党内关系,将直接关系个人政治命运。一是如何应对苏贞昌的强力挑战。苏贞昌始终是蔡英文最大的政治对手,此次党主席选举双方虽避免了直接碰撞,但势必将在2016年大选候选人中对决。苏贞昌在未来两年内将极力积蓄能量,制造各类议题,展开权力布局,不断挑战蔡英文的权威,甚至给其设置“绊马索”。苏贞昌在退选后已在“反核四”议题中风头尽显,让蔡英文黯然失色,未来这样的情况仍将频现。二是如何更好呼应中生代诉求。蔡英文能在党主席选举中一马平川,直接原因是党内中生代营造了“世代接班”的浪潮,一定程度逼退了老“天王”。这意味着中生代在党内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因此,蔡英文上任后势将积极回应中生代的政治诉求,以稳固党内地位。蔡英文若处理不当,不排除会遭遇类似苏贞昌的窘境。三是处理与党内各大派系的关系。原本没有派系色彩的蔡英文在首次担任党主席时与各派系关系良好,但是蔡英文卸任后拉拢了一批亲蔡人马,筹组了自己的政治势力,被党内视为“英系”力量的崛起。蔡英文重任党主席,将面对如何安排“英系”人马和其他派系成员的问题,有可能成为引发党内新一轮派系斗争的导火索。
其三,民进党拉抬民意、重振声势的难度仍然较大。尽管马英九第二任内执政表现不佳,国民党士气低迷,但是民进党并未因此显著提高支持度,“国降民停”的政治态势依旧,即使蔡英文上任,仍难完全改变局面。一是难以展现正面引领社会议题的能力。目前看,民进党“打马”的“神主牌”仍是“反服贸协议”、“反核四”等,缺少正面、实质的政策主张。这是由于民进党认为,只需廉价的“反对牌”就足以压制国民党。同时,蔡英文在过去担任党主席期间也没有展现足够的政策论述能力,甚至被贴上“空心蔡”的标签。因此,蔡英文重新上任后未必能改变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的面貌。二是难以提高掌控社运组织及活动的能力。去年以来,岛内出现了民间社会运动蓬勃发展的新情况,成为了左右蓝绿政治平衡的重要因素。苏贞昌任主席期间并未使民进党成为这股潮流的引领者,蔡英文上任后势必花费更多精力处理及拉拢社运团体,试图掌控社运活动走势。但是,岛内这股社运势力蓝绿界线并不分明,组织松散,诉求不一,而且蔡英文担任党主席后失去了原来民间身份的灵活性,欲靠个人光环加持,助民进党整合社运势力“为己所用”,挑战仍然很大。
其四,民进党将深受两岸路线调整的困扰。两岸路线问题始终是民进党的结构性困境,即使在过去两年中苏贞昌试图做出变化,“台独”立场和“反中”形象仍成为民进党扩大支持度的“栅栏”。蔡英文表面上较苏贞昌更具“温和、理性”特色,但是蔡英文以往的表现已经证明其不仅无力改变民进党的立场,甚至没有意愿进行改变,而只是用空洞的论述回避问题。可以预见,两岸路线调整并非蔡英文的首要任务,而可能被搁置。目前党内传出冻结甚至取消“中国事务委员会”的风声印证了这一点。未来两年,民进党在两岸论述方面将难有亮点,对两岸议题势必顽固坚持保守态度,继续阻挠两岸相关协议的落实,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