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行
刘宝山先生是中国书坛的一位奇人,不为别的,就因那绝无仅有的独创龙纹双钩书法。
浩瀚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只载录了李斯、王羲之、王献之、“唐四家”、“宋四家”、赵孟頫、王铎、傅山等寥寥数百人。这些彪炳史册的书法家,不仅是把握书法“山峦叠嶂”、“曲径通幽”、似无具相而意相蕴籍、任由牵想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大师,同时还必定是具有卓然独立、别具一格的艺术创新巨匠。
中国生态文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书画院山东金河分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协会专家、海峡两岸郑板桥文化研讨会会员、中国龙纹双钩书法艺术创始人刘宝山,坚持几十年探索与实践,在充分吸收、融会、提炼传统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扎根现实,大胆创新,奇思妙构,精炼笔法,慧心佳得,独创了空灵简约、秀逸大方的龙纹双钩书法艺术,以雄浑的气势、灵动的线条、丰腴的润泽,抒发出生命情感的韵律,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书法之门,必将载入煌煌中国书法史册。
刘宝山,字潍豪,浸淫书海四十多年,遍习古帖,取法先贤,真、行、草、隶、篆皆精。但他更聪慧善思,师法造化,融会贯通,勤于书法创新实践。他体悟书法的无穷意蕴,享受书法创新的快乐。早年起便专攻毛笔书法,运笔遒劲,“骨撑肉,肉没骨”,翰墨之气淋漓尽致,在当地名声鹊起。但他不满足,继续孜孜不懈,沉浸于意境之中,深入探索传统书法之历史悠长的双钩法、一笔连体双钩组合字,创造出了令人啧啧称奇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
龙纹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组合,是用毛笔飞白技法,以几个字为一组,一笔空心写成。用毫似篆,如凿琢之迹,钩连流转,均劲畅达。字迹多借正书形式,或隶书,或魏碑,或其他楷则。在看似简单的平面字型中,揉合进了复杂的迷宫般的穿插、揖让、兼用和仿形等,一字呈多字,多字为一体,极尽其妙,为汉字艺术增加了无尽的表达张力。
龙纹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的连体组合方式,“借、接、合、融”相结合。“借”就是借用相似的笔画、部首或字型特征,大胆“拿来”,彼此共用。如作品“紫气东来”组合,书家巧妙借用“紫”字的上半部和“气”字的相关结合,稍加变异,合理布局,使“紫”“气”一体 ;又借“紫”、“气”、“东”、“来”笔画的巧妙对接,动态飞扬,自然有理,独成篇章。连体方法多种多样,各个不同。为求得结体均衡自然,“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清刘熙载语),或变更字型,或点画部首合并,或代之以异体,或会意造新。
真正能够称得上书法,必须具备美学意义的内涵。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的美,大体可以概括为阴柔之美、简逸之美和新奇之美。刘宝山先生对传统书法反其道而行之,效法《易经》坤道,以阴显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两字结体穿插揖让,互利互惠,一分为二而又合二为一,通变不测。字划钩连畅达,开张舒展,灵动飘逸,似晴空布云,天女散花,“意外之妙,言所不能尽”(南宋夏吉原语),是为阴柔之美。龙纹双钩书法“计白当黑”,借助了中国传统国画大写意的笔触,墨分五色,“五行”相间。“金木水火土”表现得淋漓尽致。“金”、“石(土)气、根雕(木)”之形、“火”炬与“水”纹线条艺术均穿插于其中。仅凭字迹布白表达汉字深刻的内涵韵味,近观有如剪纸刀法,远视则氤氲弥漫,高人雅士似乎隐现其间。他的颖锋或急或缓或曲或直,一笔而下,力道控制得恰到好处,细微的笔迹变化给一字中墨分浓淡,使一副作品“疏影横斜”,仿佛进入了魏晋时期野逸空濛的世外桃园,此为简逸之美。新奇之美表现为,这种书法不仅完全不同于传统书法,也不同于空心双钩法和其他任何一种现有汉字的表达。奇特的字型(连体),怪异的写法(一笔双钩),巧妙的组合,悠远的韵味,字中有字,令人啧啧称奇,慨叹不断。更为神奇的是,整幅作品属于典型的八分书体(或魏碑书体等),结构精谨,波磔分明,左右开张,典雅规整,书风纯一,非平常书法能表现其特质,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刘宝山的龙纹双钩书法,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属于现代多元化书法艺术探索作品之一。当代书法,已经基本脱离了书写实用性,而向纯艺术方向发展。但大多数的所谓“创新”书法,不过是在传统书法字构里“辗转腾挪”,有的甚至已经误入歧途,变得“狼奔豕突”,糟踏了书法美的原则,屡遭诟病。而刘宝山别开生面的龙纹双钩书法,不拘泥于古人,大胆将个人的天赋造化运用于书法创新实践,有书有法,“无籍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宜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彰显了具有创新艺术的开拓性价值和启示性意义。
在刘宝山这些流畅而生动的龙纹双钩一笔连体书的线条里,丰富的情感,生命的意味,都鲜活地充盈着,透出勃勃生机,仿佛其中蕴含无穷的遐想和诗意。通过刘宝山龙纹双钩书法这种崭新的书法形式,拓展了我们对书法理解和阐释的外延,意味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有更多、更新、更美的创新空间。
如此说来刘宝山不仅是当代书坛的一位奇人,更是具有开创之功的一位书法艺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