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300222)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
秦 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300222)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更好融合的重要桥梁,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力结合点。在对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企业—政府 3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 企业 政府
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的重要产物,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工作者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也是隐性的科研成果向显性的社会生产力过渡的关键环节。众多的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其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乃至科技发展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1 科技成果的概念
科技成果可以简单理解为科技工作者通过科研活动所产生的各类成果,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应用 3方面,其中,研究开发阶段又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因此,广义的科技成果应包括这3种科技活动研究所对应产生的具体成果。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大多从狭义方面对科技成果进行界定,即从研究开发方面定义科技成果。《现代科技管理辞典》、《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方法》、《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指南》等工具书或一些政策法规中对科技成果的定义被广泛接受。我国1986年出版的《现代科技管理词典》对科技成果的定义为: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项以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1]2003年,科技部对全国各地各行业进行调查,人们普遍认为科技成果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2]国家科委在 1987年 10月 26日发布的《科技成果鉴定法》中将科技成果分为科学理论成果(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 3类,并在科技成果统计中作为科技成果的分类标准。
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类似于“科技成果”的统称,而是一般以学术报告、论文、著作、专利等作为科技人员研发项目所取得的具体结果。美国主要用于从宏观上描述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和科学的贡献,而非我国普遍所指的具体的科学研究结果。[3]
1.2 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皮特(J.A. Schumpeter)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在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的概念,开创了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先河,也是“科技成果转化”最早的论断。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才开始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研究,前期更多集中在概念、理论等方面。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现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实质就是技术创新或企业创新;中国科技部发展计划司黄伟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目的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远德玉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既包括科学形态的转化,亦包括技术形态的转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4]概念比较具体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时间节点、流程、转化效果等进行了明确,国内很多学者都肯定该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
国外并没有“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概念,习惯上把科技成果转化叫做“技术创新及生产力的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或“科技经济产业化”,多使用“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或“技术创新(Technology innovation)”等进行表述。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认为技术转移是科学研究机构向其他机构团体转移新技术和创新的使用和商业化的权利。[5]目前,国外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方面的探讨,往往从企业和产业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战略、障碍等进行研究。
综上,国内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内涵的理解,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 巿
是将科研成果转变成社会生产力的 场化过程,具体表现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其本质是通过接受新知识、消化新知识而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科技成果不仅有其自身的科研价值,而且还拥有无限的潜在价值,其潜在价值只有通过转化才能显现出来。
2.1 高校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
2.1.1 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思想基础来源于“威斯康星思想”。该思想确立了大学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三维关系,认为大学一方面要传播知识,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提供服务。“威斯康星思想”建立了大学与经济社会全方位的联系,打破了大学传统的封闭状态,使大学能更好地与社会相融合。自此,社会服务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并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理念。[4]
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高校科技产业园——斯坦福工业园区在美国成立。斯坦福工业园区主要从事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孕育了享誉世界的现代科技文化。园区内的公司为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提供大量的研究经费,而且派人与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一起进行研究和开发,斯坦福大学创造的科研成果首先在这里走向世界市场。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们创造了众多世界一流企业,包括 HP、Cisco、EBay、Electronic Art、Gap、Google、Nike、Sun、Yahoo 等数以百计的美国知名上市公司。[4]后来,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相继建立了科技园区,如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沿波士顿128号公路、以北卡罗莱州州立大学、卡罗莱州大学和杜克大学为依托建立的北卡罗莱州三角研究园(RTP)等,科学园的建立成为高校人才的孵化器,转化了高校的科技成果。
英法是西欧最早建立大学科技园的国家。1972年,英国政府在爱丁堡市郊的赫利奥·瓦特大学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英国目前约有 100多个科技园,著名的有牛津科技园、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艾斯顿大学科技园等。英国大学科技园的指导思想是科研成果转移到产业界创造新的财富,实现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1969年,法国建立了索非亚·安蒂波利斯大学科学城,随后又在马赛、里昂等地建立了科技园。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大学科技园。[6]大学科技园己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趋势。除了建立大学科技园,国外高校还鼓励师生创办公司或高校自建企业。
2.1.2 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我国高校不仅人力资源丰富,而且蕴藏着巨大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一些科研能力强的大学都建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每年都承接众多的科技项目,创造出各类科技成果。据统计,我国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近2/3,“863计划”、“973项目”分别占全国 1/3以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的 14%。[2]1998年,东北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大学科技园,通过建立科技园实现科技成果的自主转化。目前,我国已有大大小小 90多个大学科技园,其中较为成功的有北京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软件基地、南京大学科技工业园等。2010年,我国大学科技园累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4,606项。
我国还采取高校自建企业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20世纪 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自建企业开始走与经济社会联合的道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办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南开戈德、华中数控、东大阿尔派等都是我国高校技术产业化的成功典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7]然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转移规模较小、转化后经济效益不佳等诸多问题。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率和产业化率高达70%~80%,而我国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还不到1/10,一些申请的专利几乎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低下,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8]
2.2 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
2.2.1 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ERC)最早出现在美国,ERC计划是在美国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计划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诞生于 1983年,主要措施是在一些研究实力较强的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工程研究中心是以高校科研力量为依托的高校、企业、政府的联合体,主要职责是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同时着力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ERC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代表美国联邦政府提供基金,工业界、大学和州政府出资赞助并参与。[9]其组织模式一般是以大学中科研能力强的院系或专业为核心,吸收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如马萨诸塞州大学的聚合物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是美国最成功的ERC之一。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 12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如清华大学成立的光盘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成立的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工程中心通过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创造出重要科研成果,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
2.2.2 技术转移机构
技术转移机构实质上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旨在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的对接。美国政府为了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根据高校自身需求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联络机构,负责校企合作事宜。主要有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区域技术转让中心等。如今,OTL模式已成了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标准模式。除了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也根据各地特点,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高校和企业合作交流,为科技成果转让服务。如华盛顿州在1983年成立了华盛顿技术中心,建立企业与大学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可能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4]
日本高校普遍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TLO)对大学的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和保护,形成了一种以大学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管理的正规模式。2004年4月,东京大学成立的“产学连携本部”是日本高校著名的科技转移中心(TLO)之一,由东京大学校长直接领导,实现东京大学的科技成果与产业界的成功对接。除了技术转移中心,日本其他中介机构还有东京大学先进科学技术孵化中心(CASTI)、日本大学国际产业技术商务育成中心、早稻田大学外联推进室、筑波“联络”研究所等。[9]
2003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通知》,首次提出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加速技术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加强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科技、信息、人才等资源与企业结合,推动产学研联合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并在北京、上海、沈阳建立了第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我国的技术转移中心并不直接参与高新技术创新,而是通过高校整合科技资源,将比较成熟的先进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或专利许可的方式转移到企业,主要方式有项目开发、项目孵化、企业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移等。
2.2.3 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
随着高校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的数量不断增加,美国政府意识到有必要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来促进和监管这些转移机构。1989年,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在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下正式成立,是美国高校技术转化服务方面极其有影响力的组织,主要职能是帮助美国高校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AUTM以会员制的形式将美国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内的技术经理和各行业的企业负责人集聚到一起,使高校的技术成果和企业的需求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8]据统计,2010年 AUTM 大学共获专利授权4,469件,专利转让许可4,284件,是我国高校的2.4倍,专利许可收入达24亿美元,为我国的45倍。[10]
2.3 高校、企业和政府三者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
1995年,美国学者 Henry Etzkowitz和荷兰学者Leydesdorff把三重螺旋模型引入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模型来分析和解释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强调“高校-产业界-政府”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政府作为经济社会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起着引导、支持、协调、管理、规范等多种作用。这些手段大都通过法律、政策、行政、经济等方式来实现。
综上,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我们看到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对一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它是一国科技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转化过程异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大工程。我们要借鉴国外成果经验,不断探索和实践,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社会等各个方面要协同合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切实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不断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1]魏海燕. 基于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企业科研与成果转化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6.
[2]马洪芳.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模式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贺德方. 对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11(11):2.
[4]黄传慧,郑彦宁,吴春玉.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1(10):81-83.
[5]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EB/OL]. http:/ /www. autm. net /FAQs /2186. htm.
[6]迟宝旭. 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借鉴[J]. 科技与管理,2005(1):120.
[7]黄静.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 天津科技,2005(4):28.
[8]程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2.
[9]王桂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0]中国知识产权网[EB/OL]. http://www.cnipr.com/sy/201306/t20130624_178412. htm.
Research Review on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QIN Me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STAT)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ridge which connec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economy and society,but also a powerful bonding join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of definitio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STA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 status both in China and in foreign countri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universities,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and university-enterprise-govern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STAT);universities;enterprise;government
F123.1
A
1006-8945(2014)08-0035-04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为“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职业化运作模式研究”(13ZLZLZF05400)。
201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