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国
在世界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去靖国神社“拜鬼”,向“东方纳粹”顶礼膜拜,加速开动历史倒车。
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人类黑暗的过去。如何面对这幕黑暗与丑恶,却出现鲜明的对比。
世界曾肃然起敬:43年前的冬天,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黑衣肃容,双膝跪倒在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
世界如今侧目而视:43年后的冬天,安倍作为日本首相,趾高气扬、大摇大摆走进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声称“向为国家战斗和牺牲的英灵致以哀悼之意”。他所说的“英灵”,包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策划伪满洲国的首要人物土肥原贤二、制造南京大屠杀的首恶松井石根……
勃兰特二战期间流亡国外,坚持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个人问心无愧。然而,他还是坚定地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胸襟磊落中的责任感跃入眼帘。
安倍是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岸信介的外孙,但对于正常人都会引以为耻的这种“历史包袱”,安倍却“傲然”宣称:“我的政治DNA更多地继承了岸信介的遗传。”言行如此令人不齿!
勃兰特之跪,是他作为联邦德国领导人代表国家承认二战罪责并向全世界道歉。此后,在1995年,时任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以色列,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再次代表德国向受害者道歉。
安倍膜拜“东方纳粹”言行,也不是“孤家寡人”所为。安倍内阁,集结了一批右翼政客,其中包括数月前公开建议日本效仿德国纳粹“静悄悄修宪”的麻生太郎等人。对麻生这一举世哗然的言论,任何有这样阁员的正常政府都应感到羞耻。但是,在安倍的公开袒护下,麻生一不谢罪二不辞职,安然无事。
2013年,是希特勒在德国上台80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重申:“对于纳粹的罪行……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要一代一代保留下去。”她说,每一名受害者的命运,都让她充满悲伤并感到羞耻。
这一年,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6周年。安倍如何表态?“七·七事变”纪念日当天,在被问及对日本侵略历史认知时,安倍竟然声称,日本也有值得骄傲的历史,邻国应该予以尊重。这样的政客,还有没有一点起码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勃兰特跪下了,但就从这一刻起,德意志民族在精神上站立了起来,步入了与欧洲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获得国际社会尊敬和信任的新时代。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勃兰特名列第五。
安倍是站着的,但当他走进靖国神社参拜“东方纳粹”、践踏二战受害国人民感情的时候,他将自己永远定格为一个政治丑角。
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12月30日说,每个国家都应以“诚实的”态度定位自己在20世纪战争中的角色。只有在正视历史基础上,各国才能共同构建未来。
不能“诚实”,不能“正视”,安倍政府就无法和别国共同建设未来,它就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退越远,在自掘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带着极度扭曲的历史观,安倍正在将日本带向一条扭曲的不归路。
“东夷貌柔顺”的伪装
多年以来,我们在谈到中日关系时,总要重复一下中日友好的调子。然而,综观中日两千年的交往,中国与日本之间,貌似极少出现过平等友好的关系。
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
唐大宗时朝鲜内乱,中国应新罗之请以宗主国身份平乱。唐高宗龙翔三年(公元六六三年)日本以援助百济为名,出动舟师数百,占领锦江口。唐朝不得不遣刘仁轨领兵击之,“仁轨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贱众大渍”。
一千二百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与这一幕何其相似,同样是朝鲜内乱,中国以宗主国身份平乱,然后日本乘机寻衅。然而,强弱易势,甲午之战的结果是日本吞并朝鲜、屠城旅顺、割取台湾、牟获暴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给日本国民带去了巨大的欢乐和利益。
显然,日本人在唐代对中国的尊重,不过是他们崇拜强权的特性的表现。当时的日本尚处于近乎蒙昧的时代,无论在文化技术和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唐。于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大唐学习制造工艺、建筑美术、典章制度等等,并仿照中文草书偏旁等而造成日文,使日本开始走出原始时代,完成所谓大化革新。日本人向唐朝称臣的目的,无非是要通过引进文化,来改善他们蒙昧落后的状态。当时日皇即告诫其使者:“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疑,毋为诡计”。而史称“东夷貌柔顺”,其实是没有识破倭人的伪装。
崇强鄙弱的日本人
二战后,日本对美国千依百顺,连天皇也每天早晨起来就去给麦克阿瑟鞠躬行礼,获得美国的信任,以从中国和亚洲掠得的资金,购买设备和获取先进的技术,如汽车、电器、半导体等。一旦感到羽翼丰满,就开始看不起美国人。把美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说得一无是处的《日本敢于说不》,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美国在计算机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把日本远远抛在后面。而韩国等国生产的随机存取芯片,也分割了日本的市场占有,这无疑是给那个狂妄无知的索尼总裁打了一记耳光——他曾狂言日本的一兆位的存取芯片能打破美苏的战略平衡,认为日本人的智力无与伦比,殊不知日本不过是在做计算机里最简单重复的一个部件而已。
回到前面话题,在日本人这种对强者的恭敬面前,善良的中国人看不到日本人的目的,而把他们当做了谦卑好学的朋友,李白就曾写诗哭祭阿倍仲麻吕。事实上,中国人确实是重情义的民族,但是,日本是如何回报中国人的善良与帮助的呢?
以唐朝之强势,日本人吃了败仗之后自然不敢明目张胆地侵犯,他们表面上还对中国非常恭敬,不时派人朝贡,领取赏赐,但一旦中国势弱,日本立刻变了态度。
宋朝抑兵太甚,版图收缩,国力疲弱,于是日本便不再朝见中国天子,而向北方势力日盛的辽国称臣,只是从中国引进历法、医药、印刷等技术。
到明朝时,更有日本民众自发组成团队到中国沿海行杀人越货之事。明史记载倭人“载方物戎器,出没海滨,得问则张其而肆侵略,不得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开始时,他们还假装是入贡使者,一有机会则杀掠而去,没机会就呈上土产换取赏赐。明太祖洪武二年四月,倭寇数次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夺货财。此后倭患连年不断。
到明成祖时,其规模越来越大,大的寇群多达万人,小的数百人,其据点深入沿海各省,到处为害,已形成一股极为残暴的海盗武装,其所侵犯的地方,无不杀个鸡犬不留。如成祖三十四年,拓林一带倭寇“犯乍浦,海宁,攻陷崇德,转掠西塘、双林、乌镇、菱湖诸镇、杭城数十里外流血成川,巡抚李天龙束手无策”,成祖四十一年春,“倭馅福建永宁卫,大掠数日而去。复攻永宁城,破之,大杀城中军民,焚毁几尽”,总计沿海倭寇肆虐达七十八年之久,明朝天下骚动,耗费国库巨额经费,军队死伤数十万,经戚继先等与之苦斗多年,才告平息,但中国也因此元气大伤。
明朝时企图灭亡中国
明万历年间,也就是甲午战争之前三百年,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六十多小国之后,出兵二十一万,攻占朝鲜,意欲以朝鲜为基地,一举征服中国。
丰臣秀吉的计划包括:占领中国后定都北京,将朝鲜王移至日本,巩固中国的统治之后,即向印度进军。
这一计划的主旨就是将日本举国从贫瘠的岛屿上迁移到大陆,也就是日本后来的所谓“大陆政策”。
在丰臣秀吉时代,日本的国力当然不足以完成这一设想,而且其计划也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明朝虽然内政疲蔽、外交乏术,但毕竟是个大国。李如松出兵朝鲜与倭兵恶斗,尽管中国军队多次中了倭寇的狡计,也终于迫使日军撤退。
丰臣秀吉的美梦虽然破灭,却鼓舞了后来的日本人。
此后,日本的战略家们便开始不断研究和制订灭亡中国的周密计划。
一九二七年,田中义一的占满蒙、灭中国的详细计划,可以说是集日本人三百年研究之大成,其对中国的资源、人文的了解程度,与其用心之险恶、计划之周密,任何中国人看了都会出一身冷汗。
根深蒂固的恶意
缺乏危机感的中国人却似乎并未把日本的威胁放在心上,使一直在暗中窥视等待时机的日本人终于找到机会,刚从西洋学会了制造枪炮、舰船,便立刻拿中国人开刀。
一八九四年引诱清朝出兵朝鲜,然后借保护侨民为由,向中国不宣而战,攻城掠地,奸淫杀戮,逼迫清庭割地赔款。此后,中国人在日本人眼里更是猪狗不如,成了杀光、抢光、烧光的对象,男人的脖子被当做比试刀锋的试验品,女人被日本人任意奸淫后开肠破肚,儿童成了日本人刺刀上的玩物……
世界历史上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遭受过如此的耻辱?
由上可见,说中日人民有过友好的历史,是值得商榷的,持这种说法的唯一根据,是唐代日本留学生与一些中国学者的密切交往。然而,这种交往是由中国向日本单方向的文化和技术输出,日本留学生对其中国导师的尊重,貌似不能作为日本对中国友好的证明,只能证明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无私的善意。在唐朝以后的所有年代,包括宋、明、清、民国,日本人对中国不但没有尊重,反而一有机会就疯狂地侵略破坏、烧杀抢掠。
日本人以恶意对待中国人,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任何对不起日本的事,而正是因为我们教了日本人太多的东西。日本人要称霸世界,必须首先彻底打垮它的启蒙老师——中国,以摒除它固有的自卑心理。一旦消灭了中国,日本就可以把自己标榜为世界文明的一支,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这种心理,和那些武侠故事中不肖弟子艺成之后要杀害恩师是同样的。
不能以己度人看日本
如果我们作一个统计,考虑与中国人接触过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我们将看到,无论是日本军队还是日本平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都是极端仇视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做危害中国人的事。在中国施行“三光”的日本兵当然不用说,那些控制中国矿山工厂的日本管理人员,用最残忍的方法折磨中国劳工,制造了数以百计的万人坑,被劫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也被日本平民残酷迫害而大量死亡。
当日军占领南京时,日本全国一片欢腾,《东京日日新闻》上连载两日兵“百人斩”比赛的比分,106:105的进度成了他们饭后的谈资。
在所有与中国人直接接触的日本人中,绝大多数用了极端残忍的手法对付中国人,而其它没有直接接触中国人的日本人,大都则赞同前者的作法。直到今天,日本人中认为日本曾经侵略而不只是“进入”中国的有多大比例?认为日本应该向中国赔罪的又有几个?
如果我们不以实证的态度去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泛泛地认为任何地方好人总比坏人多,甚至凭空断言日本人中90%是好的,那就太值得商榷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道德准则去估量别的民族,不能假定别的民族有着和我们类似的善恶观念,否则,日本的所有行为就会变得无法理解。
自欺欺人的善意
多年来,很多反映日军侵略的电影,都带这样一个套路。日军凶残,但总有一两个有良知的日本人不惜生命同情帮助中国人。这样拍的用意很明显,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问一问,这种情节的构造有事实的根据吗?这种到处都有好心的日本人的现象可能发生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南京大屠杀的几个星期内,没有证据显示有任何日本人救过任何中国人,倒是有一个德国纳粹党员拉贝先生,实在不忍看日军的兽行,感于当地人民平日对他的友善,保护了很多人。
此外,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没有任何记载证明有电影里那种“浪漫”的日本人救中国人的事情,倒是有不少中国百姓抚养战后被父母遗弃的日本婴儿的事迹。如果真有电影里那种善良日本人,当年的保护人与被保护人今天岂不会成为新闻里大力宣传的对象?
可怕的“民意”
在中日建交之前,日本尚未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否认侵略。而一九七二年之后,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种种“胆大妄为”就不断发生。
每当日本政府高层人士发表“错误”言论,我们必然指责这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或是极右分子在歪曲历史。然而,只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是祸水的提法,明显值得商榷——如果日本人大多数是反对军国主义,承认侵略有罪的,那为什么在战后将近七十年里,他们没有选举出哪怕一个历史观不那么无耻的政府?
且不说近日的安倍“拜鬼”,只说在“遥远”的一九九六年的日本大选中,为了争取选票,日本自民党在其纲领中竟然加上要求内阁成员应该参拜靖国神社等条款,同时桥本首相(所谓“后自民党时代”第一位首相)亲去参拜战犯灵位,“感谢战殁者”——日本的执政党明知这种行为必然会激起亚洲各国极大愤慨,但为了取得选票,竟然冒着风险来表现他们的“爱国”——日本的民意如何,由此一目了然!
应看清中日关系的实质
日本非常清楚,日本曾经跟中国结下了血仇,这种仇恨若不加以消解,日本过不了安心日子。对日本来说,未来的发展道路貌似只有两种选择:
1、承认日本对中国和亚洲犯下的罪行,与军国主义划清界线,争取亚洲人民的谅解。
2、继续美化日本的罪恶,对下一代灌输军国主义的“光荣”,以在未来适当的时机全民发动、东山再起,以铁血武力扫荡亚洲,再次建立“东亚共荣圈”。
起码从安倍再次“拜鬼”来看,日本选择的是第二条路。这里的原因,一是日本固有的冥顽不化,二是因为日本在二战中损失极小而获利极大,甚至包括一些罪大恶极的战犯都没有受到惩罚。
强弱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日本通过侵略使自己变强而他人变弱,奠定了其今日繁荣的基础。今天的日本,处处把自己吹嘘成亚洲在经济和文明方面的领袖,如果承认侵略有罪,甚至会动摇其经济和道德的基础——日本这样的民族,如果没有受到沉重的教训,是绝不可能自动反省的。
综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虽然动机良好,但却很可能是我们与人为善的一厢情愿,在可预见的将来,是很难实现的。
整理自新华网新华时评、共识网、铁血网、凤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