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戏曲艺术的历史和使命感

2014-02-11 21:15
戏剧之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戏校京剧艺术

人物名片:孙毓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振兴京昆协会会长、北京戏曲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对湖北省文联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大家通过这一个礼拜的学习能有所收获。

上次,在梅花奖的纪念活动上,我又一次和好友杨至芳相聚,而且还认识了李家玉秘书长,他们诚邀我到武汉来一次,说是和青年演员们好好聊聊,我就答应了。

今天让我先讲,那我就抛砖引玉了。而且我想还是应该以诚相待,说些实话。只有说的都是心里话、实话,才能换来谅解和信任。我想今天不算是开讲座,就叫谈心与聊天吧。我想讲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我的个人身世和成长过程,目的是想和大家谈谈心,交个朋友,也想说明,一旦在您的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困难,我的经历可能会有借鉴作用;

第二,介绍一下荀派艺术的与众不同之处;

第三,讲解一篇文章《假如你是一位演员或导演》,我也比较赞成咱们戏剧演员有自已的导演,并不是说只有话剧导演来导咱们的戏,但他们开拓性的思维又需要我们借鉴;

第四,最后分享一首诗——《京剧是诗》。

一、个人身世和成长过程

我是上海人,8岁开始学戏,今年75岁,从事文艺工作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解放那年我10岁,12岁那年考入了北京戏校,20岁毕业,进入荀慧生剧团。我每年大概要完成160场演出,一直坚持了7年。1966年文革开始,我就被下放到河南郑州,在那里挨斗、审查,直到1978年才落实政策回到北京,又度过了13个春秋。直到1991年,我被调入北京戏校当了校长,2002年我校升格为学院,我又接着当了院长。现在我退居二线,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还要争取为京剧继续做贡献。

第一,我是一个要强的人,乐观的人。我的要强表现在各个方面。小时候,家里太穷,上学的时候,我就不许自已考出不好的分数来。那时候,我只要得了四分(满分是五分),我就觉得对不起我妈,我就自个儿三天不吃饭。我曾一度想改行去当工人,后来,郝寿臣校长劝我不要改行,并帮我把母亲和两个妹妹介绍到新疆去工作。

毕业以后,我们每个月只挣32块钱,后来连升两级,就涨到了84块。这84块的工资水平一下子就持续了17年。为了养活一家人,我曾先后卖了17次血,因为我不想依靠别人,只想自力更生。所以,这一生,练功的苦、唱戏的苦、生活的苦、贫穷的苦,我都吃了很多,但我仍然要强,做什么事都想做得最好。所以,当文革的极左风潮到来时,我被打成了特务、敌人,挨斗、受侮辱。为了和丑恶的现象对坑,在那种疯狂的情况下,我从12米高处跳下,摔成了残疾,骨折、瘫痪,辗转病床达5年之久。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又变得坚强起来,努力锻炼,终于学会了重新走路,重上舞台,所以说,坎坷也是财富。

通过这次波及全国的大运动,我把自已锻炼得成熟多了。我觉得,必须把这一页悲惨的历史翻过去,正确乐观地面对今天,面对现实,珍惜岗位,珍惜和平。所以,我从不耿耿于怀,而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退休后,我不消极,还要继续关心京剧,关心我们的事业,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我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忠诚于党的事业的老实人。对于入党,我从小就争取,先入了少先队,当了大队长,后来又加入共青团,当了宣传委员。1983年,我加入了农工民主党,现在是农工民主党的中央委员。1987年,我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我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不贪财的基层干部。我入党后,千方百计要证明自己是个有原则的干部。我比较关心群众生活,尽力为群众服务,在戏校工作期间,戏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第四,听党的话,做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党中央号召我们要有创新理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有创造性的理论。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迅速成为党信得过的行家里手。

二、荀派艺术的特色

精彩有人问我,荀派艺术究竟有什么特色?

先说唱,荀派比别的流派多两种板式:一种是二黄流水,《勘玉钏》中就有二黄流水这种板式;另一种是汉调,《红娘》中的“我小姐红晕上粉面”就用了汉调。这两种板式丰富了京剧的表现手段。

在韵味上,荀派柔多刚少,有人形容荀派的唱腔是“勾了芡”,有润滑感。相比梅派的中正平和,荀派更加突出了娇滴滴的感觉。荀派的流水与其他流派也不同,荀派更加讲究语气。荀派唱腔的尾腔也不一样,往往带一个“弯儿”。

在念白方面,荀派也别具特色,荀派的韵白十分语气化。比如《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在哀求王熙凤的念白中,就运用了哭音、气音、破音和间歇。还有一种叫作“谐白”,就是京白、韵白相结合的念白方式。荀派的京白模仿了小孩的发音方法,显得更加娇滴滴。

荀派的表演富有生活化特色。形体的要领是侧身、立脖、垂肩、挺胸、吸肚,而不是正身、神脖、刚肩、腆肚子。荀先生虽然是男性,但他的形体之美,已经让人忘记他的性别。在动作上,荀派在用手指物时,不是直指,而是模仿孩子,动作比较小。荀派在演唱时,眼睛要聚光凝神,不过不是盯住某一位观众。我总结的经验是,要盯住第十四排观众头上的亮点。演员要有抓住观众的能力。

荀派的腰往往是产生婀娜多姿效果的重要工具。腰可以扭动,但要适度。这和筱派踩跷式的扭动是不同的,而是民族舞蹈般的大幅度变化,要伸展、挺直、侧腰、拔肋,适度地运用胸脯,而不是铁板一块地蠕动。梅派接近昆曲,是以横向扭动为特色,程派是车轮式的向前滚,荀派则是斜向的,尚派是上下动,因为尚派多演刀马旦。

我这样总结京剧的表演,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能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剧种,给观众讲解,提高观众对艺术的理解。

总之,荀派艺术博大精深,是舞台艺术中非常科学而有效的审美成果,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去尝尝它的舞台甜头和塑造人物的多样性的审美需求。荀派艺术可以迅速和观众建立感情互动的效应。剧本完整、故事性强的戏很多,适合年轻人看,强调演员的复合型才能。荀派艺术的特色可以用“三化”、“三感”来归纳,即:生活化、个性化、趣味化;时代感、真实感、幽默感。

三、文章分享:《假如你是一位演员或导演》

接下来,我来讲讲我的一篇文章:《假如你是一位演员或导演》。

假如你是一位演员,你要做到“五多”:多学、多看、多问、多悟、多实践;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做到“四多”:多看、多问、多悟、多实验。

作为演员,学得少,会演的戏少,就掌握不了以戏带功的多种技巧和处理方法。没学过不能作为无能的理由。看得少就是没学问,少见才多怪。要多看别人怎么演,演得好在哪里。在保持谦虚的前提下,通过不断观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档次。从戏校毕业之后,通过这样的第二课堂,避免自己落后于形势而不自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老师、问同行、问观众。问就是研究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提问,问题得到回答就能学习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多悟就是要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多实践,只有在台上多演几场才能理解舞台上的美,掌握舞台上的正确演法和规律,这不是自以为是可以办到的,越自以为是越是“浆糊”一盆。只有吸取舞台营养,听取师长们的指点,最终才能接近舞台所需要的正确分寸,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可爱的演员。

假如你是导演,就必须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应该主动参加各类戏剧节、艺术节,要多参加当地艺术节的研讨会,听别人谈谈,听别人高水平的分析与发言,这又是一次补课学习。不明白的地方就多问问,多交几个朋友。作为导演,必须强化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标新立异的胸怀和野心,才能逼出潜能来,使自己成为能人之上的能人。多实验,就是说剧团、剧种和剧目就是导演手中的实验品,导演的每部作品都是创新的成果。成功与否不是由导演说了算,而是由观众看完之后是否满意来决定的。导演必须要不断试验,接受观众的检验,不能自说自话。

四、诗歌分享:《京剧是诗》

下面,我想和各位分享一首诗歌《京剧是诗》。这首诗很好地归纳了京剧的程式、京剧美在何处。京剧美在哪里?美在京剧是一首诗:

一声“苦哇”!太阳飘了过去,

一段慢板,地球转动停止。

一举杯,一次宴会,

一转身,行程万里。

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

“哇呀”——花脸的怒吼,

“喂呀”——青衣的哭泣。

夸张的美,

含蓄的美。

超越着生活的模拟。

就说手吧:

一个手势,那是感情的触角,

一个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写照。

并拢四指——庄重,

张开五指——豪放。

松弛的手指——苍老,

兰花指——描绘出女性的娇丽。

一招一式都在节奏中,

唱念做打都在旋律里。

音乐性可听又可看,

在灵感中浑然一体。

管弦,声带,打击乐,

发出民族的音色。

帕瓦罗蒂惊讶地倾听,

震得房顶落土的黑头,

羞得云雀远遁的青衣。

狂风般的气势,情语般的细腻,

胜过普希金的手笔。

桨,意识着船,鞭,渲染着马,

边锣是水,更鼓是夜。

意象纷呈,物象转移。

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

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

京剧是诗,诗是京剧。

诗人们不要盲目进口,

节省些外汇,看重些自己!

五、期望

我一直都努力学习文化,我一生的计划是要写十二本书,每个月看十二场电影,一年至少看十三场观摩的戏曲,我收了122个徒弟。今天和大家聊天,我很开心,如果要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主题可以叫作“传统文化的文化表达”。

最后,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希望大家能做到德艺双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第二,希望大家懂得感恩。艺术是综合的,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组织的培养;

第三,要有传承发展本剧种的使命感。

感谢大家认真地参加今天的活动,希望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上午!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黄碧影 谢 斌)

猜你喜欢
戏校京剧艺术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
——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 戏曲教育的实验——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1940)》
京剧表演开始了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张火丁:不能再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