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肖苹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这就使得独立阅读能力成为了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阶段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这一目标,成了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切实考虑的问题之一。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中的“名著导读”栏目便成了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平台。
名著的阅读想要有收获,一定要讲究阅读方法,而学生因为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很难把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一来,想从阅读方面获益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难题,而教师的引导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那么,教师的“导”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着手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不能仅为考试而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阅读本身,而阅读的动力则在于对阅读本身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读书时,无需分课内、课外,无需分大俗、大雅,而应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作为高中生,他们的好奇心理、探究心理又面临着一个大爆发的阶段,一些神话故事类的作品可能会引发他们极大的阅读兴趣。比如,希腊神话中神的出世、神的家庭、神的创造、神的战争,人类世界的起源,英雄传说等故事内容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当然,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我们老师可以帮忙学生做最基本的引导: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因为阅读达到了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对于大部头的名著,其密密麻麻的字迹,厚重的分量往往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老师可以尝试着给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名著因为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学生的阅读爱好也各自不同。比如,《三国演义》吸引的读者基本是男生,作品中一个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之间的心心相惜以及一场场描写得十分精彩的战役,这些都让男生恨不得化身于其中去驰骋、去厮杀,最终成就自己的理想;而《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故事以及作品中大量的好词好句吸引的則是感情相对细腻的女生,因此不可能一开始就布置学生必须读某某几本名著。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着让不同的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名著、各自喜欢的人物进行解读分析,然后在课堂上作精彩的讲解。例如,在组织学生读《红楼梦》之前,我先找了一个对《红楼梦》很感兴趣的学生,让他对其中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探究分析。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林黛玉如是评价:“黛玉是一个水边的女子,她有着如水般的灵动,如水般的圣洁,如水般细腻的情感,用水来形容黛玉,不为别的,只为她那不尽的泪水……”最后他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解更是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其他同学所读的名著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再继续从头细读的欲望,这样就达到了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
二、学会精读
因为课外阅读时间的限制,因为理解能力的局限,很多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是粗略地、走马观花地阅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良习惯。这样就难以从阅读方面获益了。
要让学生学会精读。精读是其他所有阅读方法之基础,学会了精读,掌握阅读本领才会成为可能。当然,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精读,那么学生在阅读课本中的名著节选等美文时,因为有老师的指导、有同学的交流,就一定要进行精读。比如,选入课本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应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布局谋篇(处处埋下伏笔),甚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手法(大量的细节描写)等方面作精细的分析鉴赏。只有在课堂上进行反复的精读训练,学生才能够学会精读,才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时去阅读鉴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朵朵奇葩。
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少年人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名著作为整本的书,有着一般文章所没有的深厚内涵和复杂结构,需要学生调动各种阅读技能和知识积累,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思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因此,教师对名著的“导”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龚伟.有序阅读提高素养:浅谈初中生名著导读的学习[J].考试:教研版,2008(04).
[2]于丽娜;探索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途径[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