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惠
摘 要: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国有企业在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成为了企业员工关注的重点。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工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能够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也是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更好发展的保障。为了更好的实现工资制度的改革,对工资制度的内容和类型进行了解,能够找到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中,分配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工资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定要进行企业体制的转换,同时在企业结构方面也在不断进行调整,虽然,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分配制度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的。企业的工资在形成方面出现了分配行为不规范的情况,很多的企业还是在沿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制,这种劳动合同只是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行了规定,在利益关系上是没有进行量化的规定的。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工资分配方面出现了随意性非常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只能被动的接受,使得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出现了被忽视的情况。还有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随意对员工的工资进行克扣和拖欠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员工的合法权益无法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和薪资系统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體现企业的发展活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能够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1 工资制度的内容和类型
1.1 结构工资制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结构性工资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结构工资制在我国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同时效果也是很好的。结构工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有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以及奖励工资等。这种工资制度在实行的时候主要的优点是将竞争机制进行了体现,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选择最佳的人选。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同工同酬的方式,使得人才得到提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将经济效益和员工的个人报酬进行联系,这样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可以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平均主义进行了打破。
1.2 奖金制度
在我国的企业工资制度中,奖金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奖金是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同时也是一种辅助工资形式。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工资并不能非常准确的对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反映,因此,对出现的超额部分一定要进行工资的补发,奖金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工资分配的作用。
1.3 津贴制度
津贴作为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是对在特殊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的职工进行发放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其额外的劳动支出进行补偿,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劳动者酬劳的分配方式中,工资、奖金和津贴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在作用方面是能够进行相互补充和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是维护劳动者物质利益和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物证。
2 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则
2.1 突出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岗位绩效工资能够更好的对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同时对岗位的操作规程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岗位绩效工资同时也是对职工进行考核以及竞争上岗的重要依据。岗位绩效工资在实行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岗位,而不是人员,因此,能够更好的实现公平原则,同时在效益方面也能得到兼顾,在工资分配中对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更加重视。
2.2 简化工资单元、优化工资结构
在工资方面可以进行简化,这样能够更好对工资结构进行优化,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工资的调节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津贴制度融入到工资制度中,能够更好的解决岗位工资比重小的情况,这样能够更好的建立工资激励制度,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工资进行管理。
2.3 强化市场调节原则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降低岗位的重复劳动系数,这样能够够更好的在岗位方面出现等级的不同,同时也可以将岗位的工资收入同市场劳动力价格水平进行平衡,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员工的素质。
3 工资制度改革的设想
3.1 企业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情况
首先,企业是商品生产经营者,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应该由企业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因为工资总额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工资总额过大,必然影响投资者的利润回报。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约束机制,要求企业自主决定工资总额,使工资总额增长低于利润的增长,促进企业加强工资管理,使之保持科学、合理的水平。其次。企业工资水平应由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经营状况来确定。因为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有关,也应与物价上涨幅度相适应。应把企业工资增长机制转到市场经济轨道上来,形成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工资制度。
3.2 职工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并全部进入成本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工资结构不合理,职工劳动报酬没有货币化、工资化。许多隐性收入如:公费医疗、住宅补贴、物价补贴等都未列入职工工资收入,真正拿到的赁币收入显得较低。在显性收入中,工资占的比例较小,未能发挥工资应有的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工资性支出又未能计入成本,工资挤占利润,使企业人工成本费用核算不实。使企业员工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并全部计人成本是市场经济对工资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工资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3.3 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企业在拥有充分的内部分配自主权基础上,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提倡推行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如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等。要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做到以岗定薪。要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的工资水平。岗位工资标准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随之上下浮动。职工个人工资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4 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不断进行改革,同时也对传统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摆脱,对单一的分配形式进行了改变,实现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这样也慢慢形成了新的基本工资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同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持续发展。工资分配制度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伶.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特区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