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爵,陈曙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2013年,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提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和训练的一项基本素质,同时还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学生的大学学习、工作与生活,还有将来的求职、升迁等具体社会问题。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就是指“辅导员工作要像专业教师上课一样,具体包括: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要进教材,工作方式要进课堂,工作安排要进课表,工作时间要算课时(学时),工作节奏要坚持教材的稳定性与学生工作实际的变化性相结合”[1]。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角来分析,就是指辅导员发挥专业特长,运用课堂教学平台,创新参与更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教学管理工作。“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公选课便是在此时代背景下做有益探究。
张改叶[2]的调查表明,79%的大学生认为交往能力差是最使他们烦恼的问题。李雅琴[3]对南宁、柳州、桂林3个城市共6所独立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仅3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并对此表示“很满意”;51.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勉强过得去”;8.4%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差”,他们觉得自己“很失败”;还有5.8%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大量研究表明,由人际关系不良与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阻碍之一。“90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事实上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生源素质、家庭教育、社会阅历,还有个人性格、心理素质等,由此导致了厌学、逃课、考试作弊、享受生活与超前消费、人际关系紧张、沟通能力不足以及身体素质差等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现象产生。
“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课程从独立学院大学生角度进行了调查分析:选课学生来自2011级与2012级,包括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建筑学、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软件工程、对外汉语、英语、社会体育等7个学院的14个专业120名学生。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初通过邮件平台进行以“您在大学期间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而受到影响的事情有哪些?”为主题的案例调查,详见表1。
表1 大学生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受到影响的事情
120名学生中有8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经归类分析,结果显示:语言沟通问题、宿舍问题与情感问题占了案例总数的76.3%。由此可知,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在大学生校园学习与生活中的影响是十分突出的。因此,通过人际关系方面课程的开设,寻求辅导员工作的辅助渠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了帮助大学生搭建更为自然有效的平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兼容并发的过程。事实证明,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排斥性反应,使学校关注大学生成长的选择面更宽。大学生通过集体参加由辅导员开设的课程,在保护性前提下进行交流,即通过灵活的手段将学生自认为是“个案”的人际关系问题集中起来进行公开交流,可以指引学生发现问题的普遍性,降低“对号入座”的可能性,消减“唯一”的特殊性,使学生的心态与观念在自然状态下实现转变,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课程为例,在学期末,教师对选课学生进行的抽样问卷测试,包括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两方面的测试,应参加人数120人,实际参加112人,回收有效试卷112份。
关于人际关系的测试:试卷共有22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问题作“是”或“否”的回答,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是22分。[4]学生得分情况详见表2。
表2 大学生人际关系测试得分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通过开展人际关系课堂教学活动,总分在0~6分之间有7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66.07%,说明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善于与人相处,人缘很好,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认同;总分在7~14分之间有38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3.93%,说明部分学生与别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和别人的关系并不稳固,时好时坏。另外,人际关系不良问题“比较严重”或“很严重”的学生则没有。
关于沟通能力的测试:一共有20个问题,总分是20分,作答要求同“关于人际关系的测试”[4]。学生沟通能力测试得分情况详见表3。
表3 大学生沟通能力测试得分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通过人际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总分在0~7分之间有5人,占总人数比例为4.46%,表明学生的沟通能力“不及格”;总分在8~9分之间有11人,占总人数比例为9.82%,表明学生可以轻松地驾驭自己的沟通能力;总分在10~20分之间的人数是96人,占总人数比例为85.71%,表明学生虽然了解沟通之道,但实践的力度有待加强,效果亦不够完美。
由上述测试结果可知,开设人际关系课程的效果颇佳,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意识领域得到较好提
高,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即缺乏具体实践操作平台反馈信息,这也是诸多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反思的问题。总体而言,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与沟通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他们能带着健康向上的心态参与到日常学习、工作及生活中,这也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
此外,辅导员通过工作课程化的专业化发展,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效改进的契入口。李晓娟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中发展性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应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定位。其中的“专业化”发展就是针对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提出的方向[5]。辅导员工作一般局限于办公室、校园、宿舍区等地方,却鲜见于教学活动环境中,且是通过非核心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集中开展学生工作,此平台实现了辅导员之间另一层面的交流。针对学生对自身辅导员存在着的“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倦怠”心理现象,还有学生潜藏着、非公开化的问题,这些情况在人际关系课堂上可得到有效改善。通过以上新型的辅导员沟通渠道,将有效打破学院之间旨在提高辅导员团队战斗力时存在的障碍,使整个学校的辅导员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辅导员队伍也更具稳定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必修课,高校辅导员承担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课堂教学,将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而所开设的课程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课堂,实现了辅导员、大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方共赢的新局面。
[1] 叶芜为.工作课程化: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3).
[2] 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3] 李雅琴.网络交往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
[4] 李明,林宁.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 李晓娟.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
[6] 王民朴.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7] 丁敏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对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