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玥 摘译/尔听美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对一个3岁双耳中度听力损失、并双耳选配助听器的儿童评估其助听后的言语识别率(助听器已尽可能接近DSL目标值),如果30秒内不能决定选用哪种测试材料和条件刺激进行评估,那么儿童就会失去耐心。听力损失儿童一般会在6月龄前被诊断并选配助听器,或12月龄左右行耳蜗植入,但对这些儿童往往很难或无法进行言语识别评估直到他们接近3岁。对年龄较小儿童进行言语识别测试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因此记录听觉技能的发展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了解美国儿科听力学家行言语识别测试的现状,Karen Muoz博士及其同事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儿科听力学家会将助听后言语识别测试作为学龄前听力损失儿童的标准听力学测试序列的一部分。在这些为学龄前儿童进行言语识别测试的儿科听力学家中,大多数使用 PBK( Phonetically Balanced Kindergarten)单音节词表、WIPI(Word Intelligibility by Picture Identification)单音节词表或NU-CHIP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Children’s Perception of Speech)词表进行测试。PBK词表常常需要儿童口头复述测试项,WIPI和NU-CHIPS词表则是从图片中选择测试项,将言语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该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参加调查的儿科听力学家都会记录学龄前听力损失儿童言语理解的能力,这项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它变成一种游戏。一旦儿童的发育水平达到相应程度就应该进行言语识别评估。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帮助降低评估学龄前儿童言语识别评估的难度,并有助于获得更有效的结果。
①使用游戏形式进行测试。PINT(Phrases in Noise Test)测试使用一般的指令,例如“握住他的手”,“轻拍他的腿”,儿童听到指令后对玩偶完成动作。PINT测试已在小至3岁的儿童中经过验证,相对于复述单词或指认图片来说,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③选择有意义的给声强度。给声强度应相当于距离说话者(60 dB SPL)1 m时的平均会话强度。这对于记录受试者在一般聆听环境及会话强度时识别言语的能力非常重要。其他的给声强度可以记录不同聆听环境中的表现。通常,听力师使用小于平均会话强度10 dB的轻度言语声强度(50~55 dB SPL)代表远距离聆听时的强度。
使用助听器验证时的输入声强度可以比较助听后可听度和言语识别能力。
④测试应选在安静还是噪声环境下进行?在安静环境下测试更利于比较助听器验证的数据,儿童更容易熟悉测试任务。但日常生活中,儿童也常常在不同噪声环境下聆听,所以在噪声中进行测试有助于了解儿童在该环境下的言语理解能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能在安静环境下进行言语识别测试,就能在噪声环境下进行言语识别测试。
与家长和其他专家分享测试结果。要了解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发出的听觉信号对儿童的影响,言语识别测试非常重要。测试结果有助于家长理解助听装置是如何让儿童听到言语声以及言语理解如何因会话强度不同而发生改变。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对言语识别测试结果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对儿童如何使用交谈技巧帮助他们进行言语理解。
持续跟踪。在学龄前期,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应有显著的进步。每次检查时都应记录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并应制定一个标准的方案以便获得不同会话强度时的结果,且每次检查使用的测试材料应相似。该方案还应包括何时选用新的测试材料进行下一步测试,何时在噪声刺激下测试。
言语识别评估可以为干预做指导,也可以验证可听度是否促进了言语感知。其他为年龄更小的儿童设计的测试和材料,能为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更早的言语理解力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