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临床听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耳鼻咽喉科学专家顾瑞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29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顾瑞同志1926年7月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永新。1948年12月入党,1950年1月入伍,1996年9月离休。1949年7月中正医学院肄业,1950年中南军区医学院毕业,1951至1975年任第六军医大学住院医师、第七军医大学主治医师,1975年入第三军医大学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53年7月至1954年7月于湖南医学院湘雅医院进修学习,1958年12月至1961年3月于成都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1981年调入北京,历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力和音乐声学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声学基础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力和音乐声学分科学会委员、全军耳鼻咽喉科学会专业组组长、《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主编等职。
顾瑞教授医学院毕业后一直致力于耳鼻咽喉科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聋病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对耳聋、耳鸣和眩晕的诊治有其独到之处,是我国临床听力学奠基人之一。顾瑞教授1981年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后,在总后、总院领导下,协助姜泗长院士创立并组建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他从一个真正学者的角度,提出不当行政科主任的要求,而作为助手长期担任副所长,从事听力学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和声创伤的防治研究;并在听生理学、言语声学、听觉心理学以及听力保护、测听仪器检验校准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先后主持开展了军队“七五”、“八五”指令性课题--爆震性聋的机制和防治研究、冲击波一脉冲噪声对人耳致伤的机理和安全标准的研究,发现爆震性聋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寻找出早期诊断和防治爆震性聋的有效方法;为制订军事声损伤评残和护听器防护性能评价方法等标准制订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先后主持制订和修订了7项与听力学有关的国家声学标准、5项与听力保护有关的国家军用标准及1项测听仪器国家鉴定规程。
顾瑞教授作为临床医生,他对待病人细致、耐心,一视同仁,不因贵贱而亲疏。他不仅为人正直,生活俭朴,而且治学严谨却淡泊名利,如:将研制医治耳聋耳鸣的中药制剂“骨参舒耳片”(舒耳丹),无偿捐赠给国家,此药已获国家新药证书。对科研和教学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每个科研课题,他都有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对很多实验研究细节了如指掌,能熟练操作大多数实验仪器,每次实验前,无论是校准仪器,甚至核对实验动物的固定位置,他都要亲自检查;对于合理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都从善如流,欣然采纳。在论文写作方面,强调一定要资料翔实、数据可靠、推论合理、言之有物,要经得起推敲,特别注重论文质量,从不只为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为杂志审稿过程中,特别对基层青年医生的稿件,更是字斟句酌,有人说这是鸡蛋中挑骨头,而顾瑞教授却说,我们除了要保证杂志的质量,还有一个教导他们如何写论文的任务。作为研究生导师,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祥的长者,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常在和学生闲聊中,不着痕迹地给予指导和启发,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共培养了硕士生7名,博士生17名。为宣传和贯彻与声学、听力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培养合格的临床听力检测人才,主持开办了14期临床诊断听力学学习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为军内外共培训人员1200余名听力检测专业人员。
顾瑞教授先后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并出版了《耳科学》、《手术学全书-耳鼻咽喉科卷》、《临床听力学》、《言语语言疾病学》等专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突出贡献奖;解放军总医院突出贡献奖;荣立三等功1次;享受首批政府特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
顾瑞教授的一生,是为中国医学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深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爱戴,他的逝世,是我军和我国耳鼻咽喉医学界的巨大损失。
顾瑞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党对事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医学事业的执着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人民的医学事业努力拼搏!
顾瑞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