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2014-02-09 13:56洪燕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春光细节文本

洪燕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凸顯,而问题教学因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更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但部分教师为了问而问,问题设计粗糙而琐碎,造成课堂散乱无序,学生思维活动短暂肤浅,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长此以往,更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界提出了“主问题”的教学理念。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以主要的问题来带动全篇文章的阅读,使得课堂教学在问题的引领下水到渠成地解决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那么,怎样巧妙有序地设计主问题呢?我结合自己的从教的实践经验,浅薄地总结了如下设计角度。

一、以标题为主问题的起点

文章的标题往往反映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流露出写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设计主问题时,首先要抓住标题来设计问题、切入课堂,往往能够直击目标,为教学划定明确的方向。

《一日的春光》是冰心的一篇散文。文本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期待春天而不得的失望心情之后,再凸显了对一日春光的喜爱与震撼。在课堂上时,教师可以直接结合标题提出首要问题:“一日的春光”具体是指哪一日的春光?这一日的春光有什么特点?

再如,我在教授契诃夫的小说《苦恼》时,首先结合文章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主人公为什么事而苦恼?并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研习文本,来开启文本的解读之路。

以标题为起点,设计主问题,为课堂教学的深化规定了清晰的方向。

二、以结构为主问题的支点

文本行文思路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也是读者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抓手。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主问题,可以从文章的行文思路入手,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最终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内涵。

仍以《一日的春光》为例,在辨明一日春光的特点和写作范围后,可以这样设问:文章中哪些部分在写一日的春光?之前的其他段落在写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主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大段的文字中一下找到了突破口。抓住了解读文本的重心,总结出作者在寻找一日春光前后由期待到失望到憎嫌到欣喜的巨大的情感变化,把文本的解读推向深入。

当然,我们在以文本结构设计问题时,不必完全遵从行文的顺序,而更应从作者的写作思维出发,加上教师的思考,重新加以建构。

《像山那样思考》是必修一上的一篇科学散文。很多教师解读时往往停留在要保护生态平衡上。教学时平铺直叙,缺乏波澜,更缺乏深度,扼杀了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我在教学时,从结构入手设计了三个主问题:人们是怎样思考的?“我”又是怎样思考的?山的思考方式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帮助学生重新建构阅读文本的顺序,把握住了作者行文脉络中,思考方式转变的原因:生命意识的觉醒。从而深刻理解了文本的真正内涵,走出了所谓生态保护的狭隘解读圈。

三、以细节为主问题的切点

文本中的细节是作者写作时精心的设计,是作者留给读者点亮文本解读之路的一盏明灯。因而,对文本解读的深入离不开细节的帮助。针对细节设计主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一条捷径。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必修一课本上一篇很不受学生欢迎,也让很多教师为难的文言文。主要原因在于高一学生很难体悟文中作者在西山的启发下走向自我解脱、物我两忘的境界的过程,更不用说激起情感上和心灵上的共鸣了。而文本中,作者有意设计了两次饮酒的细节,并前后对照,巧妙的暗示了自己情感的变化过程。由此,针对这一重难点,我从这一细节入手,设计了如下问题:文中作者提到了两次饮酒和“醉”。结合文本分析这两次酒的原因和两次醉的程度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这一组相互呼应细节的深入研读,学生很容易就把握到作者在游他山时的“倾壶而醉”这一动作下的“恒惴栗”及“颓然就醉”这一动作下的“心凝神释”。进而深入理解了作者在游西山后的情感变化,体会到了西山之景对作者心灵的震撼以及给作者带来的鼓舞和支持。

再如,《苦恼》,主人公姚那怀有如此深重的苦恼,但却和乘客“嘻嘻”笑了四次。这一细节,貌似与人物的遭遇和境遇不符,实则更深切地揭露了人物那种痛苦之极而又无人可以倾诉的苦恼。在教学时,我结合这一细节提出主问题:姚那为何而笑?这种笑和他的苦恼矛盾吗?学生围绕这几次笑,反复研读课文,体会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而绝望的情感,激起了情感的共鸣,把对文本的解读推向了高点,从而轻松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四、以留白为主问题的结点

很多精彩的文本中,作者往往并不面面俱到,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而这些留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操场,更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结点,能起到余味悠长的教学效果。

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小说。故事最后,老人留在了桥边。而老人最后的命运如何,作者并没交代,只是告诉我们,法西斯的飞机没有起飞,猫会照顾自己,这是老人仅有的幸运。而老人的幸运能持续多久?老人最后有没有离开桥边?老人最后的命运如何?这些都需要读者根据文章内容去思考和体会。而针对这留白设计的如上问题,帮助学生把文本的解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在学生心里画上了一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把文本的解读引向了内心。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文本,抓住文本中闪耀的思维之光,设计出简洁有序而牵动全文的主问题,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理应成为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重点。

?誗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春光细节文本
春光
春光美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4月,春光大好
拾尽春光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