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做实,促进语文教研新跨越

2014-02-09 08:54蒋红卫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改进建议问题

蒋红卫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语文教研模式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诸多问题,如,教研活动缺乏明确的定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不高;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合作浮于表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改进语文教研活动的五点建议:创设和谐教研组文化;建立合理的教研制度;建立组内“名师工作室”,举办形式多样的教研沙龙;打破传统界限,开展学科间知识整合和校际资源整合;以课题研究为驱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传统语文教研;问题;改进建议;语文教研新跨越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研工作,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都离不开教研活動。在普遍重视教育过程、注重教学创新的今天,教研活动已经逐渐成为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方式。人们已不再只是追求教研活动的数量与形式,更在追求它的实质与内涵,追求它给教师带来的收获和愉悦。教学研究已经由一种教学的辅助行为上升到领军行为。

一、多面分析,解读语文教研新问题

当前,在传统语文教研模式的影响下,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阻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不高

在过去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一些语文教师过于迷信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行为大多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这就是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部分教师缺乏教研意识,不愿意或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不参加课题研究,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写过教研论文,教研活动处于低层次水平。有些教师甚至视教研活动为一种负担,觉得从教研中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收益,不愿参加教研组的集体活动。即使参加了教研活动,也不能都做到认真研讨……

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当前,语文教研活动主要是一些常规性的检查评比活动、随意化的听课评课活动以及抽象的理论培训等,活动主题不明确,指导思想不深刻,使教师疲于应付,少于反思。甚至一些语文教研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制订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等事务性的工作当中,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比如,评课作为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有助于教师找毛病,改缺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是应付了事,说几句冠冕堂皇、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根本起不到研讨交流的作用。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是在走过场,还浪费了大家的时间,长此以往,必将养成语文教师疏于教研的惰性心理。

3.教研合作陷于平庸

集体备课作为语文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学校考核制度过于强调学科教师之间的比较和竞争,许多语文教师会在集体备课中“留一手”;另一方面,一些备课组往往采取分工合作的轮流备课制度,教师之间合作的深度不够。导致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敷衍了事,把平庸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试题设计拿出来共享,使集体活动整体质量不高。按部就班的多,充满灵气的少,四平八稳的多,充满个性的少,最终影响了语文学科组的健康发展,阻碍了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教研活动中,经验主义盛行。学校的老教师由于具有丰富的经验,成为教师话语中的“权威话语”。青年教师缺乏质疑权威的勇气,习惯于对老教师采取学习听从的态度,被经验束缚,缩手缩脚,不敢创新。参与教研活动时争论的少,接受的多,教研活动中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也制约了语文教研活动中奇思妙想和新鲜观点的出现,使语文教研活动陷于整体平庸的境地。

二、多点突破,实现语文教研新跨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这种传统的语文教研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推进课程改革、发展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要想让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科研,让教育科研真正地取得实效,就必须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使研究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就必须建立更加开放、更加深入、更加个性化的教师合作教研机制。

由此,我对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创设和谐教研组文化

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研组里的灵魂人物,对教研组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负有很大的责任。教研组长除要在理论实践方面为教师提供指导、服务和帮助外,更要给教师“贴心”的人文关怀,从而巧妙地使教师紧紧团结在一起。具体来说,教研组长可以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静心;关注并平衡教师的内心,使教师安心;帮助教师提高能力、获取成功,使教师有信心;发现挖掘教师的闪光点,使教师舒心;给年轻教师提供平台,使教师有进取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研组长,我一直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教研组文化。我组今年新招聘了两位年轻教师,面对由学生到教师的巨大人生转折,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感到很不适应,心情很是烦闷。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跟他们进行了两次长谈,耐心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在9月份区教研室对我校进行的调研活动中,两位新教师的汇报课均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

2.建立合理的教研制度

某日,与朋友小聚。一位朋友大发牢骚。他所在的学校今年以教学反思为抓手,想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于是,反思充满了他们生活的每一天,每节课后要写反思,每篇课文、每个单元教完后还要写反思。除此之外,每两周还有一次反思例会。学校还在字数上对各种反思形式作出了硬性规定。现在,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疲于应付教研,“谈反思而色变。”而另一位朋友则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担忧,因为他所在学校的教研制度建设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教师教学水平止步不前。

两种教研形式完全不同,但最终却阻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都根源于不合理的教研制度。相反,制定合理的教研制度能够使教研工作规范化,变得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能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这些制度可以包括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组内公开课制度、听课制度、评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

在制度的落实上,首先,制度应内化。制度应该直接服务于教师的个性发展,不能将教师当成它的奴隶,否则就会异化为扼杀教师发展的“刽子手”。因此,在制定语文教研组制度时,教研组长应该从教师的角度考虑,立足教师个体的发展需要,让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这样形成的教研制度就不是强加于教师身上的镣铐,而成了他们自身主动追求的个体发展条件,终将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推动语文教研工作健康发展。

其次,制度应持久。教研组的制度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不是教师为了应付教研组的工作而作出的短期行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教育教学、教育科研都不是一种短期的工作,那种缺乏长远考虑的制度安排终会被淘汰出去。因此,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有长远全面的考虑,绝不能朝令夕改,不停变化。

在制度建设这一方面,我校语文教研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每周五下午我们都进行语文大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活动开展前,先由一位教师开设组内公开课,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到场认真观摩,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会对这堂公开课进行严格的点评,帮助上课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课之后,我们还会按照预定的教研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教研形式,我们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推动了我校语文教研组健康发展。

3.建立组内“名师工作室”,举办形式多样的教研沙龙

组建“名师工作室”:我市“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学科教学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名师队伍的迅速成长。受此启发,学校语文教研组也依托自有名师资源,以“智慧共享,和谐共进”为主题,组建“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学校特色和地域影响的语文教学。我校语文组现有一位特级教师,三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我们完全可以建立由这些名师引领的“名师工作室”。在教研组内培养团队意识,营造合作研究氛围,从而充分挖掘名师资源,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名师队伍发展,最终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举办教学沙龙:在语文教研组内,把拥有共同教研爱好的教师吸引在一起,举办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沙龙,如,“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名著研讨”等沙龙。由学有所长的教师负责组织引领,每位语文教师至少选择一个沙龙参与活动。沙龙活动采取固定时间与灵活开展相结合的形式,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每周组织一次交流座谈。学校专门开辟沙龙活动场地,开展茶座式、讲座式、示范课观摩式及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沙龙活动。

4.打破传统界限,开展学科间知识整合和校际资源整合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习惯于将自己束缚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随著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出现了知识交叉,新的形势提出了学科间知识整合的新要求。在如今的学校中,经常可以看到语文教师向其他学科教师请教求援,然而这些都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作为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研组长也可以迈出跨越传统的一步,为跨学科教师的互动创造条件,使跨学科教研活动成为一种常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知识积累,为课堂教学增加知识厚度,还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为语文教师开阔教学视野、丰富教学思想创造条件。

不同的学校,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水平都不平衡,其不同的校园文化更能催生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从而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水平出现较大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弥补校内语文资源的不足,加强语文学科的教学管理,推进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开展校际语文学科交流活动,积极进行校际资源整合。以实际问题为载体,采用研究交流课、研讨会、专题论坛、教学沙龙等形式,通过学校间和教师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主动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规律,逐步提高教师的施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与省内另一知名高中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两校语文教研组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交流高考信息,商讨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观摩,探索教学新路……这样的教研形式,深受两校语文教师的欢迎,有效整合了两校各具特色的语文教学资源,有力地推动两校语文教学质量大步提升。

5.以课题研究为驱动,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学研究向更规范、更深入发展的形态。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动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找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课题核心负责人可以带领一群具有相同研究喜好的教师,进行长期广泛深入的课题研究。2010年,我就牵头申报了课题《高中作文层级教学研究》,就汇集了语文教研组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用时三年,产生了25篇相关论文成果,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我校作文教学水平,在历次联考中,我校的作文均分都已名列全区最前列。能将如此多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共同教研,只有课题研究能够办到。这样的教研形式,能有效克服日常教研中教师合作的即时性缺点,是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发挥教师聪明才智、促进教师之间深度合作、增进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学校中,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形成合作的教研氛围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研组应弘扬团队精神,让每位成员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教研氛围中,激发内在潜力,实现优势互补;语文教研组应弘扬集体智慧,让组员学会运用团队的睿智和力量来应对各种教育新变化,最终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连云.学习型教研组创建实务.中小学管理,2004(11).

[2]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08:1.

[3]陈薇.教研组文化创建的系统尝试.中小学管理,2007(06).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改进建议问题
如何做好新时期水利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室边缘区学生学习成绩现状、成因及改进建议
货车空气制动阀的故障分析与改进建议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