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录
摘 要:探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之一,就要求教师从改变自己开始,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这三方面进行了探究活动。
关键词: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角色转变;探究学习教学
“探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的教学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下面就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型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能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们的关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學生的认知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停留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导致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所以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先思想转变再到授课活动中的改变。
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应该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性学习欲望。例如,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弄清冲突的前因后果,然后把学生分成“我”派和“妈妈”派进行还原性和生发性的“争吵”。引导学生在提取课文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出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各自的理解、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借助课文的词语,能够畅所欲言,做到各抒己见,甚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甚至可以把话题延伸到未成年人该如何处理父母所给的贵重东西的问题上。这样既有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又有跨学科的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充满情趣,又确有所得。所以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才有可能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首先就要从分析学生学情入手,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真实地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表现出来;其次,要敢于打破预先设定的教案框框,不能总是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而不进行创新教学活动。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迎接多种可能的挑战,不仅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行动上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依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探究的现实学情,及时地将学习策略做出适时的调整。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更多的是要扮演点拨者、协助者、参与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思路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思维火花碰撞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给孩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和安排,而教师走下讲台做课堂活动的引领者和参与者。
三、教师如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因为探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的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探究活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联系自己的成长经验,联系实际,深层次地解读文本,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新意,才能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2.教师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重、难点,设计出较典型、富有导向型的问题,在激趣、探究中推动教学进程。实践表明,恰当、巧妙的问题对于增加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至关重要,而最精彩的问题往往出自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敏锐地加以梳理、整合,使之起引领探究的作用。譬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提出“孔乙己姓孔吗?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没有姓名?”这个平中见奇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与无疑处生疑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涉足文本探寻答案,并从中得到启发、领悟,甚至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地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将学生的位置摆正。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人的位置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兴趣被带动起来,在学习上学生能够做到自觉主动,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上能够做到正确使用,语文素质逐渐提高。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地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