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玲
案例描述
铃声响起,我一如往常一样的上课,在黑板上写下了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和要完成的任务。由于昨天的家庭作业中有几个突出的错误,我准备在新课授课前完成答疑的任务。我拿着作业转到昨天又没有交作业的某某学生面前,开玩笑地说:“你又没有做昨天的家庭作业?是不是自己惩罚一下自己?”这名学生突然站了起来,自己抬起手来,狠狠地在自己的脸上落下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一霎间被震在那里,不知所措。然后我深深地向该名男生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小明,刘老师郑重地向你道歉,不该和你开这个玩笑。”然后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我在内疚和担心中上完了这节课。
课后,我怀着无比内疚和忐忑的心态走出教室,想立刻找这位学生聊聊。可是又鉴于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我决定先去班主任那里了解一下情况再说。班主任的描述是这名学生的表现一直很异常,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去世了,母亲是一名护士。在丈夫去世后,含辛茹苦地独自一人抚养儿子。儿子也变得越来越沉默,很少和她交流。我又向他的同班同学进行了解,得知这个孩子在教室和同学的交流也很少,同学们也会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他所有不正常的行为,他自己也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身边发生的一切。听到这里,我如鲠在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在心里。
中午吃飯的时候,我找到了这个机会。我看到他从学校的食堂走出来,我便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用了我自认为最温柔的声音对他说:“你愿意和我去散散步吗?科学家不是说,吃完饭散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他在不情愿又不好拒绝的情况和我走向了操场。“小明,能和我说说今天课堂上,你为啥要抽自己的嘴巴吗?”他回答说:“老师,这正常啊,做错了就应该惩罚。”我又问:“你错在哪里了?”“没有写作业。”“那样就可以自己抽自己耳光吗?”一阵沉默!我又说:“你不做作业,补上就好了啊。或者你懂了这个题目,不做也是可以的啊!怎么也用不着打自己的嘴巴啊!”他又说:“我以前经常这样,只要作业没有写,妈妈就会惩罚我!”我心里在滴血,又说,“妈妈的惩罚绝对不会抽你耳光啊。”“打的,比这还厉害呢!”“那可能是妈妈的要求太高啊,你有没有在妈妈打完后就去做作业呢?”“没有,她打的我越多我做的越少。”我又一次陷入了沉默,这个孩子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交流,我感觉颇多,决定整理出来。
感悟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家长情绪极易波动,会无原则乱发脾气,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会在孩子的心里蒙上阴影,会使孩子产生敌对、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效应,有些甚者会影响孩子以后在人际交往中的待人处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小明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他父亲去世后,他的妈妈把她甚至几代人未圆的希望与梦想寄托在了小明的身上。因此,小明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父母对孩子的过渡溺爱,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得到什么。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使孩子一步入社会受到一丁点打击就会萎靡不振,产生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小明在老师简单的批评下就有如此的举动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他就是由于妈妈长久的压力,使他不容许自己有一点点的错误,甚至是错误地把老师的要求也等同于了妈妈的要求,才会做出如此过激的举动。
感悟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亟须有效统一
这个孩子的父亲早早去世,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来自母亲和社会的关爱。他的母亲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孩子苛刻的要求和孩子内心深处的愿望形成了强大的反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棘手的,更需要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和关爱。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还是仅仅停留在家长会,家长论坛的形式上,更有一些连这些都是形同虚设,家长会成了学校的宣传平台,家长论坛成了一种虚张声势。而实践一再证明,只有构建和谐的家校统一模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事情发生后,我立刻和她的妈妈取得了联系,把我的想法和她进行了深度交流。首先,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其次,孩子的表现反映的问题在于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最后,作为父母,更需要弯下腰来和孩子进行交流。什么才是正确的,真正地关爱孩子。小明的妈妈是教育小明重要的社会资源,她自身也需要成长;作为老师,更是需要从小明的“耳光”里明白,只有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只有走进孩子心灵的批评才是孩子可以接受的批评。否则,这记耳光打在孩子的脸上,痛的却是父母、老师,更多的应该是这个社会。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