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浩, 吴景泰, 吴志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2012年,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针对实践育人环节,提出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性指导意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应该密切结合所在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资源的集成等方面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大资源集成的强度,构建起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此,本文以创新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是要突破各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战的局面,使各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有机融合、各专业实践教学得到有效衔接[3],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专业融合。
从经管类各专业就业的服务面向来看,主要是面向服务业,如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会计服务等。而这些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要求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调研和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高校经管类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4]。①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严重忽视了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应具有的顺应社会需要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②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片面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一性,而忽视了人才培养的通用性。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积极探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通过构建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贴近企业实际情况的仿真环境中进行模拟实训,并熟悉不同岗位对工作技能的要求,最终培养学生成为符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成立的时间或早或晚,在围绕专业建设而进行的实验室建设中,往往只考虑满足单一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5],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则缺乏通盘的考虑,这就导致了各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专业之间不能有效共享。构建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6-7],能够打破专业之间条块分割现状,围绕经管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分配和使用实验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惠及更多的学生[8]。
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实验课主要以单专业实习实训为主,没有将各个专业涉及的上下游岗位与岗位群串联起来,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各专业实践资料处于彼此孤立、分割的状态,没有把整个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集约配置;实训形式单一,很多脱离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职业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为了有效的实现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我们创新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实践教学瓶颈。
曾小彬指出,为了顺应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综合决策与执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在抓好其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应着力抓好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3大环节[9-10]。因此,创新经管类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多专业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跨专业、跨岗位模拟实训,进而突破单专业、脱离社会实际的实践教学瓶颈。
通过建设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各相关专业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增设更多的专业性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题,从而将会构建一个从知识、能力到素质呈递进型结构的实验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
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要优化经管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打破现有的专业间各自为政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围绕知识点实验、课程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实现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围绕跨专业仿真实训和校内仿真实训,实现多专业、多学科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11];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测评等,形成创新与创业中心。最终,形成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跨专业综合实训与专业实训、课程实验有效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在运用过程中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见图2)。
通过经管类多专业仿真实训平台[12],建立一个高度仿真的经济环境(见图3),在相应软件支撑平台辅助下,引导实训学生进行多角色的虚拟企业经营,在仿真的商业环境下通过完成企业多角色扮演,体验从企业创建到经营、管理、到参与竞争的全周期活动,加深对经济环境和行业领域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综合考察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经营管理意识和商业沟通技能。
图2 经管类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
图3 经管类多专业仿真实训平台的结构
在实现经管类多专业仿真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建设面向社会、行业及兄弟院校,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把实验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创业创新中心作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人才培养的最优化的公共示范基地,建成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实训中心[13-14],为区域乃至全国提供公共实训服务。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趋向于高素质、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经管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15]。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推动经管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6]。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以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跨专业仿真实训平台的开发,最终建成满足多专业、多学科需要的,能够同时实现岗位训练、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的经营管理人才模拟实训中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任重而道远。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要以优化现有的实验教学环节为基础,打破单一的专业界限,推动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共同利用,才能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2] 易永锡,刘萌芽,刘文君.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113-115.
YI Yong-xi, LIU Meng-ya, LIU Wen-ju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Applied Universit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J].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2013(40):113-115.
[3] 刘立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88-192.
LIU Li-guo.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ajor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26(6):188-192.
[4] 金 涛,陈 媛.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71-72.
JIN Tao, CHEN Yuan. The Features and Trend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2012(Z1):71-72.
[5] 张 彦.跨专业实验实训建设探讨—以财经类院校为例[J].高等教育,2012(8):33.
ZHANG Yan. Research on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al Training-Tak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Academy as Example [J]. Higher Education, 2012(8):33.
[6] 董振旗,陈会林,江良州.积极推进实验资源共享 提高实验室建设综合效益[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71-73.
[7] 何晋浙,徐静波.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13(6):132-135.
HE Jin-zhe, XU Jing-bo. Study and Exploration on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of Laboratory [J]. Laboratory Science, 2010, 13(6): 132-135.
[8] 郭嘉仪.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87-392.
GUO Jia-yi. Cross-disciplin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1, 30(8):387-392.
[9] 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3.
ZENG Xiao-bin. Deep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 29(2):1-3.
[10] 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3.
ZENG Xiao-bin. Deep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continued)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 29(3):1-3.
[11] 李高伟,叶剑明.财经类高职院校“多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39-42.
LI Gao-wei, YE Jian-ming. Th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ulti-speciality Practical Training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cational College [J].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2012 (5):39-42.
[12] 历 岩,谭旭红.高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1):93-94.
LI Yan, TAN Xu-hong, etc. The Problems and Reforming Practic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ross-disciplined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2, 15(21):93-94.
[13] 曾小彬,李 俊.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6):66-69.
ZENG Xiao-bin, LI Jun. On Deepen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Reform and Building Cultivation Base for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J]. Journal of Hu 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2009, 16(6):66-69.
[14] 孙纯学,白德成,高若宇.高校文科跨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74-177.
SUN Chun-xue, BAI De-cheng, GAO Ruo-yu.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College Liberal Arts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 28(3):174-177.
[15] 谭红玲.经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77-78.
TAN Hong-ling. The Exploration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System [J]. 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2011(5):77-78.
[16] 厉敏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现代化,2008(3):25-29.
LI Min-ping. Reconstruction of a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Discipline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Local Colleges under a Background of Popularized Education [J]. Edu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2008(3):25-29.